点击上图查看详情
作为国内四大A级车展之一,成都车展向来是西南车市的“晴雨表”,承载着车企展示新品、叩击区域市场的重要使命。然而即将于8月29日启幕的又一届成都车展,却会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豪华断层”。对比2024年,车展将有超25个品牌缺席,覆盖新势力、自主、合资、豪华全阵营,其中保时捷等10个豪华品牌集体“消失”更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10大豪华品牌集体退场
从“身份象征”到“战略性收缩”
以往成都车展上,保时捷、宾利、劳斯莱斯等超豪华品牌的展台总是人头攒动,如今却只剩回忆。此次缺席的10个豪华品牌,涵盖了“超豪华 + 二线豪华”全梯队,既有保时捷、宾利、兰博基尼、劳斯莱斯、玛莎拉蒂、莲花跑车这类主打高端圈层的品牌,也有捷豹路虎、雷克萨斯、英菲尼迪、捷尼赛思等曾靠“性价比”抢占二线豪华市场的选手,其中玛莎拉蒂和英菲尼迪从去年开始就退出了成都车展。这些曾以“身份与品位象征”自居的品牌,集体退场绝非偶然。细究之下,一些所谓的品牌背后,必定是市场压力与成本考量的双重挤压之困。
市场竞争失势,销量下滑倒逼收缩。以保时捷为例,2025年上半年全球销量14.64万辆,同比下降6%,而中国市场表现更糟,仅交付2.13万辆,较2024年同期的2.96万辆暴跌28%,中国市场占比从巅峰时的30%跌至14.55%,昔日“豪华运动标杆”的光环逐渐褪色。小众品牌莲花跑车更是处境艰难,2024年国内销量仅2836台,2025年一季度仅售出400辆左右。有人评价,参加一次大型车展也是需要“底气”的,有些品牌也只能将有限资源转向更直接的营销或研发。
参展成本高企,性价比持续走低。对豪华品牌而言,车展并非简单“摆车”,搭建一个符合品牌调性的豪华展台,需投入数百万元;高价值展车的运输、保险费用,动辄数十万元;再加上参展团队的差旅、运营成本,一次车展下来,投入往往过千万元。而在当前车市“增收不增利”的背景下,这样的投入很难换来对等回报,尤其是一些超豪华品牌,目标客群更依赖私域营销、定制化服务,车展的引流效果持续减弱,“撤展”成了理性的“成本控制”选择。
BBA 显疲态
二线豪华“失血”严重
即便有品牌留在车展,日子也并不好过。本届车展上的传统豪华品牌,只剩奔驰、宝马、奥迪和曾经的“豪华”林肯、凯迪拉克等寥寥几家,以及一些新能源“豪华”品牌。
作为豪华车市的“顶流”,BBA的表现直接反映行业趋势。今年7月,宝马国内销量4.02万辆,奥迪3.76万辆,奔驰仅2.67万辆,在国内厂商排名中跌至第22位;上半年数据同样低迷,宝马上半年在华交付31.79万辆,勉强稳住基本盘;奔驰交付29.32万辆,奥迪交付28.76万辆,均未达到预期。销量下滑的背后,是行业“增收不增利”的大环境,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行业收入增长4%至10.6万亿元,但利润下降8%至4623亿元,利润率仅4.3%;2025年一季度,利润率进一步跌至3.9%,远低于工业企业平均的6%,BBA 也难逃利润缩水的冲击。
相较于BBA,曾经的二线“豪华”品牌处境更难。以林肯为例,今年上半年仅售出1.57万辆,同比暴跌超30%;渠道也大幅收缩,截至今年一季度,经销商总量从2024年巅峰时的150多家降至98家,降幅达35%,目前约恢复至105家门店。今年橙柿互动电车志曾报道绍兴唯一一家林肯4S店关闭,从侧面反映出林肯当前的战略困境。
更致命的是,林肯在电动化浪潮中“慢半拍”,至今没有一款能引爆市场的纯电明星产品,技术标签模糊,用户认知薄弱,陷入“销量下滑 - 渠道收缩 - 产品乏力”的恶性循环。
沃尔沃的困境同样典型,全球销量连续5个月下滑,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季度亏损;今年上半年在华新能源车交付7025辆,其中纯电车型仅940辆,同比暴跌57%。这个以“安全”为核心标签的北欧豪华品牌,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中动作迟缓,产品迭代滞后,即便靠降价、裁员“止血”,也难掩核心竞争力的流失。
新能源“豪华”品牌也承压
李斌喊出“活下去”
不仅传统豪华品牌势微,新能源豪华品牌的日子也不好过。以坚守车展的蔚来为例,尽管今年上半年累计交付11.42万辆,同比增长30.57%,但对比理想、问界“月销破3万”的表现,差距明显;其44万辆的年度销量目标,上半年仅完成26%,剩余半年需交付32.58万辆,月均需超5.4万辆,压力可想而知。
盈利方面,蔚来累计亏损已突破1000亿元,今年一季度净亏损68.91亿元,同比扩大30.19%。为了“保销量、求生存”,蔚来8月不得不选择“逆势降价”,先是官宣100kWh电池包降价2万元,全系对应车型整车价同步下调;紧接着新一代ES8上市,起售价从老款的52.8万元直降至41.68万元,变相降幅达11.12万元。正如李斌在新款ES8媒体沟通会上说的:“如果继续保持高价,很难参与市场竞争,蔚来活下去是最重要的。”
这种“以价换量”的无奈,折射出新能源豪华品牌的集体焦虑。乘联分会数据显示,2025年7月豪华车零售17万辆,同比下降20%,环比下降29%;豪华品牌零售份额仅9.3%,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
2025年成都车展的“豪华退潮”,不是偶然的“缺席”,而是车市深度洗牌的缩影。当超豪华品牌因销量下滑、成本高企选择撤展,当BBA告别“高增长”、二线豪华陷入“失血”,当新能源豪华品牌靠降价“续命”,意味着豪华车市的“黄金时代”已过,“适者生存”的竞争愈发激烈。
再展望明年的成都车展,还会有哪些熟悉的品牌会消失?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场洗牌正在推动行业回归理性,无论是传统豪华还是新能源豪华,只有放下“身份滤镜”,聚焦产品力、技术力与用户体验,才能在变革中站稳脚跟。毕竟,车展的展台终会更迭,但真正能留住消费者的,永远是能满足需求的好产品。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记者 张景嵩
实习生 陈妍羽
编辑 肖旭
审核 毛迪 刘銮
BREAK AWAY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