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特朗普最近干了一件大事——用国家的钱直接买进英特尔的股份。不是投资基金,不是国会拨款,而是白宫亲自拍板:砸下89亿美元,拿下英特尔9.9%的股权。然后,特朗普兴冲冲跑到Truth Social上发文:这买卖太划算了,我能这样搞一天到晚!股价涨了,美国更富了,就业更多了。
听着是不是很耳熟?一个总统在台上像个“股神”一样吹牛:我抄底成功,我帮你们赚钱,我是全美最强操盘手。可问题是,这不是股市论坛,这是白宫。这不是散户的朋友圈,这是美国总统的公开发言。特朗普甚至暗示,这只是开始,他还要对其他公司复制这套操作。换句话说,美国政府要“入股救市”,不只英特尔,可能还有更多半导体公司,甚至别的行业。
别忘了,买英特尔可不是“精明投资”,更像是“无奈救火”。英特尔这些年日子很难看:制程技术落后台积电,7纳米、5纳米屡屡掉队,数据中心份额被AMD抢,股价从巅峰跌到谷底。政府为什么要出手?很简单,英特尔是美国芯片产业的门面,一旦彻底掉队,美国整个科技安全都要受威胁。砸钱入股,就是把它硬生生拖上战车,不能让它死。
所以,这笔钱本质上不是投资,是输血。特朗普嘴上说“美国更富了”,其实是美国政府掏纳税人的钱,替一家挣扎的巨头续命。对英特尔来说当然好,股价立刻上涨,市值回温,投资者松了一口气。但对其他半导体公司呢?心里估计直打鼓:下一步是不是也要被“半强迫”拉进国家队?拿钱就得乖乖听话,技术路线、工厂选址、供应链布局,统统得听政府。
这才是冲突点。美国一直拿“自由市场”说事,嘲笑别人搞国家资本主义,现在自己玩得更彻底。政府直接变股东,市场逻辑被政治逻辑替代。华尔街暂时欢呼,因为股价涨了,钱到手了。但硅谷心里明白:企业自由度正在被一点点掏空。今天是英特尔,明天可能是美光、超微,甚至是其他行业的公司。
特朗普当然乐意。对他来说,这是大选年的完美剧本。他能把英特尔的股价涨幅写进政绩表,能对选民说:“看,我让工厂留在美国,我给你们创造了就业。”这比高谈阔论的产业政策更直观,甚至比减税更快见效。问题是,这种操作能撑多久?
89亿美元买来的是一时的风光,不是长期的竞争力。英特尔能不能追上台积电,不取决于特朗普在推特上发了几条吹嘘,而取决于它能不能解决工艺良率和制程落后的硬伤。美国科技能不能保持优势,也不取决于政府砸了多少钱,而取决于产业生态是否健康。
关键变量其实很清楚:这是一次性的救援,还是制度性的转折?如果只是救英特尔,还算合理,毕竟它事关国家战略;但如果真扩展到其他公司,甚至其他行业,那就是美国资本主义的彻底改造。到那时,美国和它一直讥讽的“国家队经济”没什么区别,甚至更彻底——因为它会披着“市场”的外衣,玩最强硬的国家操控。
这件事最大的讽刺在于,特朗普说“美国更富了”,但买单的其实是纳税人。政府的钱从哪里来?财政赤字天文数字,债务天花板一年比一年高。89亿美元看起来是投资,实质上是全民兜底。股民短期受益,华尔街庆祝,最终风险却落在普通美国人头上。
所以,这不是一场投资,而是一场政治秀。特朗普需要在大选年证明自己能让美国更强,哪怕是用纳税人的钱堆出来的假象。他需要一个故事:股价涨了,工厂回来了,美国又赢了。而英特尔,正好成了这个故事里最好用的道具。
短期看,美国资本市场会继续跟着这股热钱起舞,更多公司也许会主动排队“接受政府投资”。但长期看,这种模式会让企业逐渐失去独立性,创新能力被政策取代。华尔街或许还没意识到,一旦政府成了大股东,市场定价权也就不再属于市场。
特朗普说,这样的交易他愿意天天做。可要真天天这么干,美国资本主义还能剩下几分模样?这才是最值得盯紧的地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