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河北地区的房产大王,拥有百亿资产,每次出门至少配备十名保镖和十二名女秘书,奢靡至极,同时他富豪身份也不是靠自己努力获得的,全都是靠自己空手套白狼,直到锒铛入狱后才被公布,那么他是通过什么手段成为百亿富豪?为何会获得锒铛入狱的下场?
2021 年的夏天,石家庄的街头比往常多了几分燥热。曾经开着劳斯莱斯、出门前呼后拥的杨卓舒,此刻正坐在审讯室里,面对冰冷的铁窗。
这个曾被称为 “河北首富” 的男人,怎么也想不到,自己靠着非法敛财攒下的 100 亿帝国,会塌得如此彻底。
杨卓舒的发家史,说起来带着点草莽气。上世纪 90 年代,他还是个普通的报社编辑,拿着死工资,日子过得紧巴巴。可他心里憋着一股劲,总觉得自己该干番大事业。那会儿房地产刚兴起,他瞅准机会,东拼西凑弄了点启动资金,注册了一家房地产公司 —— 卓达集团。
刚开始做地产时,杨卓舒确实有两把刷子。他专盯石家庄的郊区地块,低价拿地,再用 “造城” 的概念包装,吸引了不少想买房的普通人。
靠着这招,他的公司迅速扩张,没几年就成了河北地产界的头面人物。2003 年,他第一次登上胡润百富榜,成了名副其实的 “河北首富”。
有钱后的杨卓舒,脾气也跟着长了。他出门必须前呼后拥,身边总跟着几个年轻漂亮的女助理,说是处理工作,实则更像摆排场。有次参加一个商业论坛,他直接让司机开着加长林肯堵在会场门口,自己慢悠悠下车,接受众人的注目礼,那嚣张劲儿,恨不得让全天下都知道他有多风光。
可房地产的利润再高,也填不满他的胃口。大概是 2010 年前后,他开始琢磨起歪门邪道。那会儿 P2P 正火,他眼珠一转,搞了个 “卓达新材” 的项目,对外宣称公司研发出了新型建筑材料,前景大好,只要老百姓把钱投进来,就能拿到年化 30% 以上的回报。
这回报率,比银行理财高了好几倍,傻子都知道不对劲。可杨卓舒有办法,他请了一堆明星代言,在电视台砸钱做广告,还组织投资人去 “考察” 工厂 —— 那些所谓的生产线,其实就是几个临时搭起来的棚子,机器都没通电。但架不住他能说会道,加上 “河北首富” 的光环,不少人真信了。
更缺德的是,他专门盯着老年人下手。公司里的业务员天天往小区跑,给大爷大妈送鸡蛋、送米面,哄着他们把养老钱拿出来投资。有个老太太一辈子攒了 20 万,被说动后全投了进去,结果血本无归,气得中风住院。
为了维持骗局,杨卓舒把新骗来的钱当成 “收益” 分给老投资人,玩起了拆东墙补西墙的把戏。他自己则用骗来的钱买豪宅、买游艇,还在国外置了不少资产。有知情人说,他光是在海南的一套别墅就花了 5 个亿,里面光游泳池就有 3 个,简直奢靡到了骨子里。
嚣张的日子过久了,杨卓舒连基本的规矩都忘了。有次政府部门去他公司检查,他直接让保安把人拦在门口,还放话说:“在河北这块地上,还没人敢管我杨卓舒的事!” 这话传到上面,谁听了能不火?
转折点出现在 2019 年。那年 P2P 行业爆雷,卓达集团的资金链也撑不住了。到期的投资无法兑付,越来越多的人去公司维权。杨卓舒非但不解决问题,反而让手下的人威胁维权者,甚至雇了社会闲散人员去 “摆平” 麻烦。这下彻底捅了马蜂窝,警方很快介入调查。
调查结果让人瞠目结舌:短短几年,杨卓舒通过非法集资,总共骗了 100 多亿,受害者超过 10 万人,其中大部分是老年人。那些被他吹得天花乱坠的 “新材项目”“海外投资”,全都是假的。
2021 年,法院开庭审理了杨卓舒的案子。站在被告席上的他,头发花白,穿着囚服,早已没了当年的嚣张。曾经簇拥在他身边的美女助理、商业伙伴,早就跑得没影了。最终,他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被判无期徒刑,并处没收全部财产。
如今再路过卓达集团曾经的总部大楼,只剩下空荡荡的玻璃幕墙。那些被骗走养老钱的老人,还在为追回损失奔波。而杨卓舒,只能在监狱里,一天天计算着自己剩下的日子。
说到底,天上不会掉馅饼,那些承诺高回报的投资,多半是陷阱。杨卓舒的结局,早就写在了他贪心不足、践踏规则的那一刻。而那些被欲望冲昏头脑的投资者,也该明白:世上哪有不劳而获的好事,守住自己的钱袋子,比啥都重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