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楼前的铁皮棚子挤得路都窄了,现在拆了敞亮多啦。”工行宿舍居民望着整洁的小区环境,笑意里满是对新生活的期待。作为我市首个改造前居民自行拆除铁皮棚子的小区,工行宿舍的蜕变,是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共建共治”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小空间里藏着大民生的鲜活注脚。
改造前
改造后
改造前
改造后
自拆违建开新局:凝聚共识破改造难题
老旧小区改造,违建拆除常是“第一关”。工行宿舍的32个铁皮棚子多是居民早年搭建的储物棚,分布零散却占据不少公共空间。改造方案征求意见之初,改造团队与社区、居民代表一起坐下来算“长远账”——棚子虽用,却挡了采光、占了通道,更影响小区整体改造推进。
拆除前
拆除后
没等改造团队“上门劝”,居民们先拧成了一股绳:“改是为了咱自己住得舒坦,棚子该拆。”开工前,32个铁皮棚子由居民全部自行拆除,成为我市老旧小区改造的“暖心先例”。而两栋楼中间的两处违建,一度是“硬骨头”:一边是历史遗留的杂物间,一边是居民临时搭建的小厨房。改造团队联合社区,一边协调城管、物业等多方资源,一边上门听诉求、讲政策,最终居民主动配合,两处违建顺利拆除。
巧借空间解民需:细节里藏着“量身改”的巧思
工行宿舍占地小,楼栋密,改造时连施工材料都得“错峰”运进小区。可空间再紧,居民的实际需求也不能“缩水”。
北侧院落本是条狭长过道,改造团队反复现场测量+布局验算+考量分析+征求意见,最终敲定了新建非机动车充电车棚的实施方案:钢架“贴墙走”,每户固定充电空间,同时配备充电储物箱,放置头盔、充电器、雨伞等物品。“以前电线从楼上垂下来,刮风天看着就慌,现在推到棚里充,踏实。”居民的话,道破了“飞线充电”隐患解决后的安心,特别是充电储物箱,小区居民好评如潮。
36个新添的室外储物柜更赢得居民称赞。得知不少居民有储存杂物和临时放置物品的需求,改造团队多次踏勘现场,从位置选在不挡路的楼侧,到尺寸按常见储物需求定,连颜色都让大家选:“工业灰耐脏,橄榄绿看着清爽。”这也是继黎明雅苑和电信局宿舍之后,我市第三个配建室外储物柜的小区,不同于前两个小区的“工业灰+醒目黄”,工行宿舍的“灰绿配”给我市老旧小区改造的“细节美学”添了个新样本。
应改尽改焕新颜:老小区有了“新生活场景”
除了这些“量身定制”的巧思,基础改造更是“应改尽改”:雨污管网分流,下雨天路面不再“踩水洼”;屋顶翻新,铺设防水保温层;外墙功能和颜值兼顾,刷了清爽的浅米色;路灯楼道灯一应俱全,晚上出行不担心黑了;楼道里整体出新,各类蜘蛛网线全面规整......
两栋楼之间的空地,原本是两个违建所在地,拆违后居民提议“弄个老人歇脚的地方”。改造团队索性把这片空地改造成了居民休憩角:铺了沥青,摆了1张石桌、4个石凳。如今傍晚,总能见几位老人在这儿坐着聊天,或是下盘象棋。“以前想找个地方坐会儿都难,现在下楼就有地儿,改造改到了心坎上。”居民夸道。
从居民自拆铁皮棚子的“主动参与”,到改造团队挤空间、听意见的“精细施工”,工行宿舍的改造没喊“震天响”的口号,却用实打实的变化,让老小区有了新模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