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国共两党正式达成合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次月又改称为第十八集团军,由朱德、彭德怀担任正、副总指挥。
既然已经统一,很多方面也就达成了一致,比如我军会穿上国民党的军服、最初取消了政委制度,改用国军的政训处等等。
国民政府当时也给我方一些高级将领授予了军衔(国民党称为军阶,为避免混淆,后文一律用军衔),其中有两位中将很令人意外。
国民政府最初给八路军授予了一位准上将,九位中将,十九位少将。
最高的准上将当然是朱德朱老总了,他的军衔是中将加上将,此称谓是不是很奇怪?这就要说到国民政府奇怪的军衔制度了。
国军军衔有两套,一套是铨叙军衔,一套是职务军衔。铨叙军衔是正式的,要国民政府主席签发委任状,并在国家大型报刊刊登向全国公布,资格审查较为严格且有人数限制。委任状上会标注军种和军衔等级,不过没有部队番号和职务。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就没那么多精力去弄铨叙制,所以就搞了个临时性质的职务军衔。
职务军衔只需要军事委员会颁发一个任职令,上面标注好番号、职务和军衔就行了,像影视剧里常见的“陆军XX军中将军长”、“陆军整编XX师少将师长”等就是此类。简单省事,又能给前线将领起到激励作用。
但这里面有一个比较麻烦的地方,国军在上将人数上限制得很死,只有原来的上将退役或者死亡,才能由中将晋升补齐。否则无论功劳再大、蒋介石再重视,没有空缺就是升不上去。
像“小委员长”陈诚1930年就成了老蒋麾下的王牌军长,但一直是到1939年才递补为上将;胡宗南、汤恩伯都是一大派系之首,愣是在大陆时期没成为上将。(胡是在台湾才成上将,汤是死后追赠)
那怎么办呢?再怎么努力都无法更进一步,动力上就会有所欠缺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民政府创造性地搞出了一个中将加上将衔。
这个中将加上将衔相当于“准上将”,或者说是“候补上将”,可享受一定的二级上将待遇,军服、领章上能佩三颗将星,当上将名额出现空缺时能优先递补。
但被授中将加上将衔的人,在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正式档案里,军衔那一栏依然是中将,工资也只能拿中将的最高规格,如果牺牲拿到的抚恤也只有中将标准。
只能说,有一个名义,也可以成为一种笼络手段,至少被授中将加上将衔的人还有个奔头,认为总能轮得到自己。
国共合作之时,朱老总是第八路军总指挥、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完全有国军上将的资格,但此时名额上没有空缺,所以就只能授予中将加上将衔。
另外,我党的九位国军中将分别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周恩来、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八路军120师师长贺龙、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
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八路军120师副师长萧克、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八路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议宣侠父。前面七位都在军事方面很有造诣,后面两位或许很多人都没有想到,但国民政府也不是乱授的。
现在网上很多人黑郭沫若,但其实他也是一位革命意志很坚定的人,而且他早期地位非常高的。1926年北伐战争之时,他就担任过北伐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中将军衔。
也就是说,十多年前他已是国军中将,再授也不可能比以前低,所以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后,郭沫若第二次成为国军中将。
宣侠父也是一位超级牛人,他1923年入党,1924年受组织委派,带着樊嵩华、陈德法、石祖德、胡宗南等十名浙江老乡去往广州报考黄埔。后来那十人都顺利毕业,他本人却因反对蒋介石指定各分队党小组长而被开除,他也是黄埔一期中唯一一个被开除的。
后来宣侠父回乡开展过农民运动,被特务盯上后又去往西北军做统战工作,吉鸿昌的入党介绍人就是他!
1929年宣侠父去往西北军梁冠英部做统战工作,梁冠英很敬佩他,并没有加以阻止。不过次年中原大战,梁冠英脱离了冯玉祥投往蒋介石,宣侠父跟昔日校长又遇上了。
老蒋知道宣侠父的能力,任命他为军委会中将参议,但是宣侠父没有被腐蚀,很快就离开梁冠英继续去其他部队搞统战。他跟郭沫若的情况类似,早就有过这么一遭,所以国军授这9人为中将很正常。
19名少将分别为:陈伯钧、陈光、陈赓、陈锡联、黄克诚、卢冬生、倪志亮、聂荣臻、彭绍辉、王震、王宏坤、王维舟、徐向前、徐海东、张宗逊、 左权、周昆、周士第、周建屏。除徐向前和聂荣臻外,其他基本都是旅级干部。
在国军中,萧克的军衔比徐帅和聂帅都要高,这点也比较有意思。
另外其他团级以下,国民政府也给八路军按职务制定了军衔,新中国中将张震在回忆录中就说过自己当时是八路军总部少校参谋。
只不过国民党对这些低级军官就不怎么上心,军衔、标志等物都是张震自己上街去买,如何佩戴还询问了商店老板。
使用国军军衔有好有坏,好的是跟国军接触会比较方便,比如陈伯钧就记录过这么一件事,1937年9月,他率领359旅718团驻防洛川,当地的国民党驻军非常傲慢,在很多问题上故意刁难。
因为统战环境,陈伯钧又不能冲对方发火,后来他了解到国民党驻军最高的军衔是上校,于是就让718团供给处主任去给旅、团干部都印了名片,上面特意标注了军衔。
等后来陈伯钧再去与对方交涉时,见面就递上名片,国军一看“少将旅长”,瞬间就客气了很多,一些需要配合的工作,也推进得更顺利了。
还有去参加国民政府召开的会议时,有同样的军衔就能更好地沟通。
另外佩戴国民党军衔有时也能帮忙掩盖身份,像刘少奇、徐海东被派往新四军时,徐海东穿着国军少将服装,刘少奇则化妆成他的秘书,一行很快就通过了国军哨岗的盘查;从苏联回来的同志,在兰州八路军办事处装戴好国军军衔后,去陕北也更顺利。
当然,任何事情有好就会有坏,有些将领突然成为将军后,就自视高人一等了,毛主席1937年12月在抗大讲话时就特别提及了这一点:
八路军名义上归蒋介石统一指挥,实际上还是党中央领导和指挥,这一条是不能变的。现在有那么一些人,国民党授予什么中校、上校、将军就神气起来了,有点忘乎所以了。这些人,如不及早给他敲敲警钟,就会犯错误…
所以后来我军也就在内部逐步取消了国军军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