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57年,主席卫士突然回到老家,县领导惊讶:我们这有北京大官

0
分享至

1957年,毛主席身边的一位警卫员,奉命回了老家一趟。

按照规定,中南海的警卫人员因为工作地点、任务内容的特殊性,是不能轻易离开岗位的。



可这一回,毛主席不但特批这位警卫员归乡,还专门让他携带了一封信函。

这位警卫员回乡之后,先到家中探望了父母亲人,接着便去当地政府部门报到了。



县里的领导干部看过信函之后,惊讶之情溢于言表,脱口而出一句话:“真没想到,我们这个地方竟然出了一个在首都做事的大官!”

一向严守规章制度的毛主席,为何此番要破例让身边的警卫员回乡?



伟人的信函,又具体写了什么内容呢?想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得先介绍一下故事的主人公,菊香书屋的警卫员王昌武同志。

1.亲切的伟人

王昌武在新中国成立伊始的时候,年纪虽然不大,但也是久经沙场的老战士了



他在解放战争期间立下过军功,建国后参加“大比武”活动,在射击项目中拔得头筹,有了一定名气。

也正是由于这次比赛,王昌武引起了上级的注意。

上级领导干部觉得王昌武是个很有潜力的好苗子,就把他派到了首都的中央警卫队,进行专项秘密培训。



五个多月艰苦的军事训练过后,王昌武成为了中南海的一位光荣的警卫员。

等到了1953年,还不满二十二岁的王昌武更上一层楼,调到了菊香书屋。

中南海的菊香书屋,是毛主席工作、生活的地方,王昌武则是从中央的外围警卫人员,一举“升级”成为了伟人的贴身警卫。



得知年纪轻轻的自己竟被委以如此重任,王昌武的激动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正式报到上岗之后,工作起来更是无比勤奋卖力。

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这段经历,给王昌武留下了无数难以磨灭的美好记忆。

直到他早已从青葱少年变成花甲老汉,依然能够津津乐道地把一些趣事讲给身边人听。



毛主席给普罗大众留下的印象,通常都是心怀韬略、忧国忧民的,但王昌武看到了伟大领袖更加丰富的性格侧面。

据他回忆,伟人待人亲切随和,很喜欢讲笑话。

王昌武曾亲眼见过,毛主席在百忙之中,还不忘给单身的卫士追求女友“出谋划策”。



伟人语气轻快幽默,谈笑之间便妥善安排了卫士的终身大事。中南海的警卫人员们每每提及这段轶事,都会笑得前仰后合。

除了操心身边工作人员的婚恋问题,毛主席还特别喜欢“劝学”。

有一次王昌武在收拾菊花坛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和毛主席唠起了嗑儿。



伟人在得知王昌武幼年失学后,苦口婆心地劝他重拾书本,弥补文化课毛主席的谆谆教诲,王昌武完全听了进去。

他充分利用闲暇的光景儿读书识字,后来不但能够熟稔地阅读报纸,进行写作,甚至还掌握了一点儿英文。



而毛主席对王昌武的关心,还并不止于此。

有一回,王昌武因公务没能按时吃饭,毛主席担心他身体扛不住,便专门让菊香书屋的小厨房给他留了几只螃蟹。

谁知王昌武蟹肉过敏,这次是头回吃蟹,结果没过一会儿,身上就起了小红斑。



毛主席很为自己“好心办坏事儿”内疚,连忙叫来大夫,给王昌武看病。

直到王昌武身上的红斑褪干净,毛主席心中的大石头才终于彻底落地。

2.王昌武回乡



面对毛主席如此厚爱,王昌武内心又是感激,又怕自己给伟大领袖惹麻烦。

他经常和毛主席聊天,但有一件事儿,却始终没有跟他老人家说。

王昌武离乡从军多年,之前跟家里人报信的时候,有关工作的情况,都对双亲言无不尽。



可自打岗位调到了中南海,由于这份工作的特殊性,他给老家寄信开始语焉不详。

王昌武的父母不但不知道儿子是毛主席的贴身警卫员,连他在哪个城市都一无所知。

久而久之,王昌武的老家便传出了谣言,说他人在外面不学好,已经从我军战士沦为了地痞流氓。



因为这些谣言,王昌武的父母开始不大受邻里乡亲们待见了。

王昌武很想透露一些情况,但又担心毛主席会感到为难,思量再三还是作罢了。

直到1957年,王昌武收到了一封来自故乡的急信,上面说老家遭遇了天灾,粮食产量直接锐减。



王昌武的父母正在忍饥挨饿,县里发救济粮还没有全部落实到户,老两口排到了很后面,正在苦苦等待着。

王昌武得知故土遭难、双亲受苦之后,内心的悲伤实在是难以抑制,工作起来也是魂不守舍的。



心细如发的毛主席,很快便敏锐地察觉到了他不对劲儿。

毛主席专门把王昌武叫到自己身边,和煦地询问情况,他没绷住泪流满面,把一切都跟他老人家讲了。



毛主席听罢沉吟片刻,作出了两个决定:其一,特批八年未能回乡的王昌武回老家一趟,既是去探望父母亲人,也是敦促领导干部们抓紧时间救灾。

其二,下发一份公务信函,由王昌武本人转交给当地官员。

3.老家的情况



就这样,王昌武终于得以回到阔别已久的故土。他心中惦记着毛主席交给自己的任务,没有在家中耽搁太久,便直奔县政府办公室而去。

到了地方之后,王昌武直截了当地将信函递给了当地领导干部。



县长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了三点内容:第一,介绍了王昌武的职位,以及主要工作范围。

第二,责令众人以最快速度救灾,救济粮必须立即落实到户;第三,今后军属必须予以特别优待。

县长看了毛主席的信函,惊讶得说不出一句话。



谁能想到,一个父老乡亲口中的疑似“混混痞子”,竟然是中南海的警卫员!

虽说纯看军衔,级别没有特别高,可王昌武是能够随时随地与毛主席进行对话沟通的,这实在是了不得。

良久之后,县长才反应过来,连连感慨当地有幸,竟然出了一个首都北京的大官儿。



信函里的要求,当地领导干部们自然是不敢有丝毫马虎,立即逐一照办了。

在王昌武同志的监督之下,当地的救济部署,进行得很是细致、到位。

灾情的负面影响过了一段时间便消散了,县里重新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



王昌武的父母及时领到了政府发放的粮食等救济物资,一家人转危为安。

类似于王昌武身上发生的故事,在中南海上演过不少。

毛主席一片慈心,只要得知身边工作人员有困难,都会尽力帮忙。



但毛主席也是一个讲究原则的人,他不会直接动用国家主席权力“平事儿”,而是合理利用中央职权敦促地方政府履行职责。

伟人的一片仁心与政治智慧,值得我们铭记与学习。对此你是怎么看的?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讨论。

参考资料:

1、浅谈毛泽东有关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50-51,共2页



2、毛泽东和风细雨教育警卫员——《湘潮》2013年第8期48-48,共1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瀚霖学史 incentive-icons
瀚霖学史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727文章数 14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男子给小35岁情人转1340万 妻子:第三者生活极度奢侈

头条要闻

男子给小35岁情人转1340万 妻子:第三者生活极度奢侈

体育要闻

身高170的他,让196的博尔特坐不住了

娱乐要闻

最美央视才女,甩掉孙红雷嫁给张嘉益

财经要闻

起底多校“发臭午餐”供应商绿捷

科技要闻

英伟达50亿美元投资英特尔,但代工免谈

汽车要闻

女神代言/新增配色/智能升级 26款腾势N9售38.98万起

态度原创

健康
房产
手机
艺术
亲子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房产要闻

好猛!海南楼市,一批王炸楼盘杀出!

手机要闻

荣耀Magic8再曝,mini和Ultra年后发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亲子要闻

汇星海之光 护妇幼健康|2025年“妇幼健康看中国”宣传推进活动大连站即将启幕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