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纤夫号子到万吨货轮,长江上游中心重庆段的航运史始终与“险”字相伴。
如今,长江重庆段依然是实打实的“黄金水道”:它作为连接中国东、西部的枢纽“咽喉”,承载着日益增长的货运压力。
但同时,这里又是三峡水库回水变动区的核心河段,面临水位陡涨陡落、滩多弯急、漩涡暗流潜伏等复杂水文情况,传统“凭经验、靠肉眼”的航道养护管理方式越发困难。
实际上,从传统航道管养到数字航道运行,再到“智慧航道”建设,一代代航道人基于前沿科技的航道管养及服务模式探索,一直在这条流淌千年的河流中持续上演。
当我们走进长江重庆航道局(下简称“重庆局”)的航道运行指挥中心,与一线工程师深切交流后才能理解,AI的“慧眼”与“智脑”到底是如何打破航道管养长久的痛点。
01
智慧航道进化中
雨水偏多,晴天猛烈,是今年重庆夏季的“初印象”。
如果在长江边仔细观察,我们偶尔会注意到岸边规则平整的斜坡上标有刻度线,这就是我们最常见的“斜坡式水尺”——老重庆人每年夏天可都会以此来判断江水水位,并不会陌生。
传统水尺
水尺通俗来讲,就是直接观读江河、湖泊、水库等水位的标尺。“传统的水尺有斜坡式水尺、直立式水尺和自动水位站,这些水尺不仅建设成本高,也极易被污浊物、漂浮物等遮挡掩盖。”长江重庆航道局测绘处副处长、高级工程师祝孟伟回忆,这种情况为航道职工现场人睛观读水位的年代增添了不少困难。
“当水位太低,无法开船到现场清洗水尺时,还需请专业高空作业人员冒险清洗,人力物力都是消耗。”位于长江重庆段朝天门水道右岸,有着百年历史的羊角滩水位站是“重庆水位”的观测点,社会、历史意义重大,他感慨道:“过去重庆局需要专门安排工作人员,一天三次观测该点水位信息,雷打不动、风雨无阻,汛期更是如此。”
航道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目标之一就是解放劳动力,于是在2018年年底,重庆局开始在羊角滩水尺附近部署视频监控系统。最初,这个固定的“眼睛”只是一个通过视频能够实时清晰拍摄到水尺水位的高清摄像头,它只负责“看”,仍需工作人员通过视频判断读取水尺的水位。
而让“看见”变为“读懂”,就到了AI大显身手的领域。
02
AI水尺精准“读”水
“一寸水深一寸金”,这是航运业的共识。祝孟伟告诉记者,航道的水深与航运条件息息相关,“船舶能不能走、该怎么走、能运多少货都要关注水深”。
和大模型一样,AI想要精准读取水位需要大量的数据训练,还要有正确的训练方式。
其实从终端看来,AI水尺不过是一个对着岸边的摄像头。不同的是,它的内部“大脑”装有先进的边缘云计算芯片和智能识别算法。
终端摄像头安装
最初工作人员需要为AI水尺提供参考基准
在最开始,它需要人工设置可靠的水位参照基准,可以是传统的实体水尺,也可以一个无水尺的固定物体,如桥墩、崖壁、岸坡等;再在上面提前标记好参考水位点,运用高程测量技术确定参考点水位,并在系统中初始化参考点水位,AI训练模型会将预设参考点与周边地貌相结合,并且精确地将图像分割成“水体”和“非水体”两个区域。
这条分割线,就是至关重要的“水沫线”。
AI水尺的虚拟标尺以及水位线自动划分
运行后,参考点位即可清除,AI大脑会将水位与地物地貌结合在一起,相当于系统内构建了一把稳定的虚拟标尺。在后台,我们能清晰地看到那条虚拟的绿色尺度带——它可不会因为被遮挡、覆盖而失误。
至于精准度,祝孟伟给出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AI水尺就像一个严苛的学者,在一米的尺度内可进行多次等分,以至于能智能识别出小数点后三位的实时水位。
“AI+边缘计算”的另一优势,在于能避免海量视频的回传:前端AI智能判断处理水位数据,将筛选后的数据传至后端。更重要的是,这么一套AI水尺建设成本不足传统水尺的五分之一。
后台可实时监测
03
视频AI流速监测“算”水
会做数学题的AI借助高清摄像头,同样可以演算出江面水流流速。
随着船舶大型化,行驶在我国内河水域的船舶“尺寸”也越来越大,载货量自然一路增加,江水的表面流速对船舶航行安全影响越发重要。
“当一艘载重成百上千吨的船要走上水(即逆水而行)的时候,流速的影响会被放大。”祝孟伟解释道,船舶走上水就像汽车在陆地上爬坡,如果船舶动力不足,再加上以吨为单位的载货量,一旦开不上去,就会导致掉滩。另外,船舶的惯性极大,刹车制动也比汽车时间更长,掉滩后一旦有后方来船很容易发生碰撞。
现实案例不断提醒着江河表面流速的重要性,而视频AI恰好能够无接触地算出长江水流的表面流速。
视频AI测流的计算原理简单,却为航运贡献良多
祝孟伟指着正在监测两江交汇流速变化的视频画面为记者解释,AI流速监测算法又叫“光流算法”,摄像头会持续监测水面旋涡、气泡或漂浮物等水面纹理的移动轨迹;在这个两米见方的区域内,AI能划分出上千个小区域,像数格子一样追踪它们每秒移动多少距离,计算出小区域内的流速,并智能筛选出所有满足条件的区域,取平均值得到划定区域的平均流速。
AI只需要做这么一道简单又繁杂的数学题,就能算出该区域的表面流速。有了这一数据,就能为过往船舶提供流速参考服务,使其提前准备在上水时是否需要牵引助拖,保障其航行安全。
04
AI“极昼”视频昼夜“盯”航
在江边我们时常会看到江面上有多个以某种特定频率发出红、绿、黄等光的装置,它们就是在航运中非常重要的设备“航标灯”。航标灯多是光伏发电。
白天靠号型(日间悬挂在船上规定的易见处,用以表示船舶动态和作业状态,具有特定形状和颜色的几何体),晚上就要靠灯光为航行船舶标示航道方向、边界以及障碍物位置。不仅能指引船舶航行,还能用作“交通指挥”信号,在控制河段指挥船舶通行,降低事故风险。
尽管经过数字化改造,这些航标灯都可以远程操控和监测,但工作人员仍需要了解航道现场情况。而很多远离城市的偏僻河段晚上根本没有光源,“纯靠自然光监测,一般的主流视频监控设备都是一片漆黑,或者噪点很多,根本看不清”。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重庆局研制了一套升级版“AI极昼视频”。
重庆大兴场河段普通监测摄像(左)与AI极昼摄像(右)的对比
“极昼”顾名思义,就是要在黑夜、雨天等复杂环境场景下,依然能清晰捕捉江面动态,实现“黑夜如白昼”的监测效果。
祝孟伟介绍,这一技术并不是因为前端升级成了激光雷达等高端感知设备,而是在算力和软件上下功夫,通过AI图像增强等算法,在有限的感光条件下,形成24小时高质量监控画面,让航道现场在夜晚也能呈现极昼的效果,实时清晰、彩色地监测航道现场的情况。
站在盛夏的朝天门码头,能看到日均超百艘船舶穿梭如织,而这只是长江上游“黄金水道”繁忙的缩影。如今,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AI正在构建航道监测的“智能神经系统”,守护长江航道的畅通安全,服务长江航运。昔日险滩,也终会渐化通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