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老人鞋之王”足力健,近期跨界卖起了有机食品,引发广泛关注。
这一动作背后,企业究竟是出于品牌多元布局的战略考量,还是精准瞄准中老年健康消费这一潜力赛道?
与此同时,跨界虽充满想象,但有机食品行业竞争早已白热化,门槛高、监管严、用户期待也更苛刻。足力健能否凭借原有银发用户基础顺利打开市场,并真正契合消费者对高品质、可信赖食品的需求,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01
食品店开店策略:低价、试吃、付费会员
公开资料显示,足力健有机食品于今年5月成立,线下店主要经营米面粮油、休闲食品、饮料和少量保健产品。据知情人士透露,截至6月,足力健有机食品已落地20多家实体门店。
那么,这一新兴业务究竟靠怎样的策略吸引消费者?总体来看,足力健有机食品门店的核心策略非常清晰,可总结为三点:低价引流、试吃体验与付费会员制。
目前,品牌拥有超200个SKU,产品线覆盖健康零食、五谷杂粮、速冻食品、饮品酒水以及保健食品等多个品类,价格带从1元延伸至300元不等,其中百元以内产品占比最多,构成了门店的主力销售品类。比如,1.8元的红枣枸杞水、4.9元的有机速冻玉米粒、9.9元团购可生食鸡蛋等超低价商品负责引流;零售价23.9元/盒的铁棍山药小麻花、零售价29.9元的有机荞麦米等中端产品满足营养需求;会员价99元的有机五常大米、会员价199元的纯驼奶粉等高端商品则主打品质消费。
值得注意的是,店内所有商品均为自营品牌,贴有足力健红标logo,突出“有机”、“低GI”以及“药食同源”特性,其中保健食品如乳矿物盐氨糖软骨素粉更是直接瞄准老年人健康需求。这些价格明显低于传统有机食品店,甚至比普通超市更便宜。
除低价之外,门店还通过现煮试吃降低消费者的决策门槛。水饺、馄饨、玉米等产品提供现场烹煮试吃,并承诺“不满意就退款”,进一步增强购买信心。
而真正提升用户粘性与复购的,是其付费会员机制。店内会员分为300元与600元两档,会员价优势明显,只有零售价的一半甚至1/3。以8万会员和300元档会员充值费计算,足力健已收取2400万元会员费。这种模式与近年流行的“量贩零食店”和“会员制商超”类似,靠薄利多销的低价策略走量,靠会员模式提高用户粘性和复购率。
除此之外,足力健在线上也展开了矩阵式布局。其官方公众号于今年5月同步开通,并通过抖音旗舰店直播、团购等方式进行销售,所有门店全部注册了抖音号,形成线上矩阵式规模。抖音数据显示,截至8月19日,4.9元一袋的前腿肉速冻水饺已售出1万多单,回头客1000+人,119达人正在推荐;3.9元一袋的鸡汤猪肉馄饨售出7000多单,回头客675人,159达人在推荐。
02
关闭超2000家,债务压力严峻
众所周知,足力健品牌创立于2014年,彼时,足力健创始人张京康与青岛双星合作推出“六超老人鞋”,凭借“超轻便、防滑、护踝”等直击老年人穿鞋痛点的设计,当年便售出50万双。此后,足力健通过投放央视广告,邀请“国民妈妈”张凯丽代言、以及洗脑式广告进行品牌传播。2019年,足力健迎来业绩巅峰,年营收达40亿元。
然而,正当其在老人鞋赛道高歌猛进之际,足力健却悄然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个领域——有机食品。这一跨界动作,不禁让人疑问:在老人鞋市场风生水起的足力健,为何会走上食品行业?
公开报道显示,今年6月,百万博主“金枪大叔”爆料,一老人鞋公司拖欠内容供应商900万。后经媒体核实,该欠款方确为足力健。据媒体报道,除了拖欠合作方货款,足力健还曾拖欠部分员工薪资。
而这些事件,不过是其深层次经营困境的冰山一角。据了解,近年来足力健线下门店销售额大幅下滑,大量门店陆续关闭。此前激进扩张所衍生的高固定成本等问题集中爆发。为及时止损,足力健已关闭超过2000家直营门店,然而其债务压力依然严峻,“债务螺旋”俨然成为悬在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天眼查信息显示,睢县足力健鞋业有限公司作为被告涉及90余起案件,涉案金额达8.08亿元,多次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创始人张京康也深陷司法案件,被限制高消费 。从2020年至今,张京康共有28条限制消费令信息,涉案总金额高达1.97亿元。
在这一背景下,涉足有机食品已不再是简单的业务扩展,而更像是一场必要的经营转型。
不过,面对外界提出为什么从卖鞋转为卖有机食品的问题,足力健店员似乎早有预案。他们大多满怀信心地表示:两条业务是并行的,鞋还继续做。公司早就布局了有机食品,2023就开了星力健食品店,现在统一改为了足力健;目前在郑州新门店陆续开张中,计划年底开到150家,明年开店到600家。
03
新赛道有初步进展?长久经营存疑......
近期,足力健有机食品公众号官宣了“会员突破8万人”的喜讯,似乎显示出其在新赛道的初步进展。然而,这一数字是否真正意味着企业转型已步入稳健轨道,仍引发诸多讨论。
就在业务看似有所起色的同时,更多人也对足力健在有机食品行业能否实现可持续经营表示担忧。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从今年5月开始,足力健在短短三个多月内迅速开设三十余家线下门店,并推出加盟制度。考虑到企业正陷入流动性危机,此举是否意在快速回笼资金,也随之成为舆论质疑的焦点。
与此同时,在营销手段上,足力健有机食品走的是足力健老人鞋一脉相承的路子——线上线下齐发力,形成“铺天盖地”的宣传态势,全力锻造大单品。这也被指出有精准“收割老年人”的嫌疑。
不仅如此,足力健并未直接参与产品生产,而是依赖第三方代工,合作企业包括慷达食品、在旗食品、泰山亚细亚食品等。轻资产的代工模式虽可降低初期投入,却也容易带来品控隐患。
对此,有专家直言,上游轻资产代加工,下游自建零售渠道,再以“足力健”品牌知名度吸引消费者尝鲜,足力健有机食品在短时间内构建起了一套销售体系。但足力健作为“门外汉”,如何能够把控食品安全,其有机食品真实性等仍待观察和挖掘。
除了供应链管理的挑战,部分消费者对品牌跨界存在认知障碍。在社交媒体上,有网友调侃“感觉一股脚丫子味”,虽然只是玩笑,但也反映出品牌延伸可能面临的刻板印象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足力健从“老人鞋之王”到“有机食品”这一战略转向背后,可能源于品牌对其核心用户——中老年群体消费需求的进一步捕捉。随着健康饮食意识提升,有机、安全食品成为该年龄段日益重视的消费类别,足力健凭借已有用户信任基础,有望在细分市场中建立差异化优势。然而不可忽视的是,食品行业竞争激烈、门槛较高,足力健虽具备品牌知名度,却在产品把控、供应链建设与长期服务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其跨界能否最终成功,仍取决于它能否真正建立起可持续的运营体系和消费者的持续信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