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00后青年的中医拜师之路
师承,是千年中医传承的血脉。2025年8月24日,桂林城中,岭南名医粟龙教授收徒仪式庄严举行。在“道承岐黄心,济世为根本”的主题下,江南、陈思远、胡永杰三人正式拜入师门,续写新时代的中医传承篇章。
作为00后青年,陈思远的拜师因缘独具深意。他自拟一联道尽心声:
上联:源承父嘱,习医当抱甘草心,临证尤重患
下联:缘自师传,治学须遵厚朴意,悟道在仁和
横批:道承岐黄
书法,成为他通往中医世界的桥梁。自幼受家学熏陶,得名师王光伟指点,他在笔墨纸砚间涵养心性。每逢寒暑,在外婆家的屯堡古寨中,山水人文悄然在他心中播下中医的种子。外婆家中那些泛黄的医书,尤其是那本《贵州中草药图册》,虽满纸繁体,却因书法功底而变得亲切。从此,他对繁体字的认知不再停留在纸面,而是通向了一个更深邃的文化宇宙。
因抄录《黄帝内经》,陈思远有幸结识粟龙教授。教授身负苗医火针绝技,更是融汇多家名师精髓:师从广西名中医宾彬教授、广东省名中医袁少英教授、首都国医名师郝万山教授,乃至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让陈思远折服的,不仅是教授深厚的学术造诣,更是他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能力,以及生动形象的临床讲授。
“临证和读书不能分开”、“书法和中医本是一体”——教授的教诲点醒了陈思远。从前练习书法只为修养身心,而今方悟:笔墨与银针同源,皆需指腕协调,心神专注。开方时的笔走龙蛇,施针时的手法精准,无不需要同样的定力与修为。书法修自身心性安定,中医悟世间道理慈悲,二者如同阴阳互根,都是对自然的虔敬和对生命的思索。
拜师仪式不仅是一场传统文化礼仪,更是精神的延续与文脉的赓续。在“荷花知水贵,苍松感山恩”的感恩氛围中,陈思远立誓:指尖不单要写字刻印,更要把脉精准,持针有神。他愿以毕生精力投身传统医学,秉承“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的古训,在“道承岐黄心,济世为根本”的长河中,恭敬谦学,永志不忘。
这是一位00后青年的中医之路,更是千年岐黄之术在新时代的生动注脚。笔锋银针相伴,仁心仁术相承,古老的中医智慧正在新一代手中焕发新生。
一卷拜师帖,万千济世情。陈思远有幸拜入名师门下,作此诗词两首以自勉。
《七律·岐黄墨缘》
黔山桂水育青囊,笔走龙蛇墨韵长;
银针巧运阴阳理,金石深藏草木方。
幸得良师传绝学,敢将仁术济苍茫;
少年自有凌云志,道继岐黄永世芳。
《沁园春·杏林新苗》
廿载年华,初识岐黄,墨润杏林。
看银针轻转,能调气血;丹方巧配,可辨浮沉。
金石镌情,墨香沁骨,仁心仁术寄瑶琴。
师恩重,传火针绝艺,济世情深。
从来医道精深,幸得遇明师授金箴。
念阴阳变化,当穷其理;膏丸调配,必尽其心。
三指探微,一灯明夜,愿守青囊到杏荫。
期来日,使万人疾愈,天地同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