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赤剑天涯
赤剑有段时间沉迷推演,这个有段时间的有段以十年为单位计,所以某年听到“十五”也做过类似的事,一度引为知己。
武器推演,国家推演,战役战术推演,研发推演,海陆空甚至天军的推演都玩儿过,所以赤剑个人认为强的东西是上面这些,而通过上面的经历顺道说中陆军的四代坦,海军的歼35其实是很正常,很稀疏平常的事,毕竟海军陆军等未来几十年和什么样的对手过招,每一次交手可能会是什么场景,双方技术的不断升级,从国防的整体战略角度出发这些武器的有利弊得失及心得等等,其实早浓缩在赤剑过去几十年的人生经历里了。
所以赤剑考虑问题即会顾忌我们国防需求的不足,也会考虑外军对相发展对相博弈的因素,因为打仗会死人的,所以从来对推演场上的外军没有一丝轻敌,看不起的念头,因为赤剑也吃过太多这方面的亏,知道一个不注意,被人阴了,是会被人翻盘,损失惨重,甚至全军覆没的。
赤剑同样会考虑当时的科技树限制,工业制造情况及对整个国家国力的影响,毕竟在真正一些大战打到后期的时候,是会不自觉自动的进入美苏曾经的二战模式的,整个国家的工业机器开足马力生产那些价格便宜,方便大量快速制造的武器,只要这些武器能快速的满足部队的大量装备需求,性能方面和人比有缺陷都无所谓,短时间内先拉起一大波部队,让战争继续下去,自己不亡国先。
所以,正是因为赤剑其实经历过数个舰载机型号,数个航母型号的研制装备服役周期,所以谈儿玩航母,玩舰载机,赤剑自问一个人的总体感悟不比美国人差,毕竟赤剑在那段沉迷推演的过程中把过去百年海军航母及舰载机的历程重要战役战术节点推了个遍,未来海军30-40年可能的情况也推了好几遍,而美国人呢,在这百年历史里其实是换好多波人了,他们无法把在战场,实际应用中的心得一点不差的通通传给下一波人,所以其实在很多方面,赤剑感觉美国人,美国海军发展航母,发展舰载机受到的现实限制和约束条件还多,没有赤剑那么纯粹和天马行空。
正因为此,很多老读者发现赤剑对舰载机,对航母对海军的判断其实也异常的准,准确度其实和过去5-8年判断向我们走来的四代坦一样,完全是一步不差的,向我们走来。
发展海军发展航母舰载机,最难的两个点分别是航母和航母专用的舰载机,这个有的军迷一秒懂,有的可能要多用数据事例科普才能有上面的感悟,反正在这里都不重要,赤剑本文主要说一些海军航母及舰载机反人性,主要是反军迷惯常思维的地方。
有了第一代的航母和舰载机以后,我们会把目光转舰载机应用方面。
如果在特定的科技框架下,比如人类几十年都突破不了螺旋桨到喷气式飞机的技术进步(1903-1944年),比如喷气式飞机常年突破不了现在高超音速武器的门槛值(5-10倍音速),常年在2-3倍音速之间徘徊(1960-现在),大家知道舰载机在航程的选择上有什么反人性之处么?
在最大速度长时间被锁死的情况下,舰载机不会因为代数发展得越多,航程就越远,而是发展到一个攻击舒适的最大范围圈以后就停止最远航程边界的探索了。
舰载机不会朝着谁航程更远,能离母舰更远的距离打到对方发展,毕竟过了上面的攻击舒适圈,每获得一点航程的进步,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坐在飞机里的飞行员也受不了,毕竟要求单座飞行员几个小时聚精会神操作还不走神不犯错误是蛮反人性的。
舰载机在最快速度无法突破以后,舰载机的发展不会去卷航程(比如速度300,飞行员保持高昂旺盛的战斗状态时间是1小时,则舰载机最远航程定在400合适,最远不要超过750,不然就纯纯的属于过度浪费了,毕竟舰载机平时用不到750的航程,你搞飞机却点到了,不只飞行员会骂你毛病,国家的石油,钢材等供应部门也会喷你脑瘫,怎么会一味图比别的飞机腿长,定下那么不切合实际的指标)而是会去卷,谁的飞机在保证了300-450重要战役战术航程的情况下,谁的飞机更小,谁的飞机成本更便宜,谁的飞机维护更简单等关键项。
谁能通过更小的战斗机体型完成上面300-450航程带4枚攻击弹的任务(实际推演中,赤剑也发现正常的攻击窗口一架飞机其实也就1-2枚反舰弹,让你悠闲悠闲的分2-3波发射出4枚弹的战场机会其实不多,经常舰载机波次每波发射1-2枚,持续数波后,保持这样的胜势,海上的大局就已经定了),不只机体小,更方便工厂快速制造,采购价格便宜,国家也负担得起,航母上也因为它小所以能装备更多的舰载机。
所以过去5-8年里一些军号鼓吹什么某飞机更大更重雷达可以看得更远,航程更远,其实在赤剑这里是没有意义的。
在满足海军的指标下(比如携4枚弹,航程300-450)谁越小,谁价格越便宜,海军肯定选谁,只有伪军迷才会无脑的卷某一指标去否定另外一款飞机,并且还是采用抬一个踩一个的恶毒手法。
像美国海军一样卷完小以后(更重的F14被F18取代,注意这个例子),舰载机就要开始卷谁更方便维护了。
在可维护性上,其实越小,越简单,技术越成熟的机型优势越大,反而是体型大,堆砌的东西多,技术越复杂的东西越令海军头疼。
某型小飞机出动一次,准备时间假设为2分钟,出击一波30-50分钟,回来搞5分钟日常维护或者不维护,直接进入2分钟的挂弹加油准备起飞对敌攻击的周期,这样的周期可以连续持续3-4波才会进入一个强制的整修维护期,大家知道这时候数量更多的小飞机更密集的攻击波次更快的出动间隔在战场上意味着什么么?
就好像假定10门155毫米的炮和3门203炮的价格是一致的,然后双方都能很轻松的打到50公里(203毫米口径大,炮管长这里假定打到80公里),陆军的要求就只满足40-50公里的火力支援需求就行,大家会发现在相等时间内,10门155炮,每门每分钟可以射击6发,在半小时内,总计发射炮弹1800发,而3门203炮,由于炮弹更重,装填时间更长,一分钟只能4发,于是在半小时内总计炮弹投送量为480发,请问在同等战场打击无甲轻防护目标的情况下,155合适还是203合适做50公里内的战场支援。
可以说赤剑在同等采购经费的时候选择拥有10枚155炮,会比选择3枚203毫米炮更快更简单的完成战场任务,毕竟10门155炮短时间内火力密度极高,很快就能解决战斗了,而203那慢悠悠的速度,3门炮的火力密度,真的要比155炮花上更长时间才能解决战斗。
所以舰载机在航程满足海军需求后,就开始卷谁更小,然后又卷谁更容易维护,谁维护简单,维护时间短,一定时间内谁可以组起更多的攻击波次,而不是卷谁的飞机更大,更重,航程更远,技术更复杂,鸭翼低速性如何如何又如何等等。(本文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