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多尔衮,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他与孝庄文皇后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而忽略了他那赫赫的战功和对清王朝的贡献,他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多尔衮原名爱新觉罗.多尔衮,生于1612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努尔哈赤对其非常宠爱。1626年,努尔哈赤病逝,此时多尔衮只有14岁,努尔哈赤临终前曾有意指定多尔衮为其汗位继承人,但由于多尔衮年幼且无军功不足以服众,以皇太极为首的众贝勒便假传努尔哈赤遗命,让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为努尔哈赤殉葬,阿巴亥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便请求皇太极在她死后能够善待她的三个儿子。最后,阿巴亥自缢身亡。年幼的多尔衮失去了双亲,一下子没有了依靠,他的人生跌到了低谷。为了能够活下去,他选择了隐忍,从此开始了他南征北战、戎马一生的丰功伟绩。
1628年,年仅16岁的多尔衮便跟随其兄皇太极出征蒙古察哈尔部,皇太极听从多尔衮的建议大败敌军,皇太极非常高兴,赐给他“墨尔根戴青”(意为聪明的统帅)的美号;1629年,多尔衮跟随皇太极同明朝作战,他身先士卒,勇猛过人,立下了大功;此后,他跟随皇太极多次同明军作战,获得了很多军功,发挥了他的军事才能,使他在刀剑中得到了磨练,也逐渐取得了皇太极的信任。
此后,皇太极不断给多尔衮委以重任,多尔衮也不负众望,帮助皇太极荡平了障碍,使皇太极逐渐独揽大权。到1635年,多尔衮已经成为后金地位十分显赫的人物,此时的他只有23岁,也是在这一年,多尔衮兵不血刃,招降了一直同后金作对的蒙古察哈尔部,获得了元朝的传国玉玺,显现了他的谋略和智慧。多尔衮将玉玺献给皇太极,皇太极非常高兴,他对多尔衮更加信任。1636年,皇太极正式称帝,将国号由后金改为大清,并将年号由天聪改为崇德,这就是清太宗。皇太极称帝后册封多尔衮为和硕睿亲王,此时的多尔衮只有24岁。
不久之后,皇太极便把六部之首的吏部交给多尔衮管理,根据他的举荐,皇太极将希福、范文程、鲍承先、刚林等文臣分别升迁,利用他们的才智治国。根据他的建议,皇太极又对政府机构作了重大改革,确定了八衙官制 。此外,文臣武将的袭承升降、甚至管理各部的王公贵胄也要经他之手任命 。在统辖六部的过程中,多尔衮锻炼了自己的行政管理能力,为他后来的摄政准备了条件。
1643年,多尔衮31岁,清太宗皇太极猝死,他生前未立子嗣,因此,大清国内部出现了三大争夺皇位的政治集团,分别是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皇太极弟弟睿亲王多尔衮、皇太极哥哥礼清王代善,气氛一度非常紧张。多尔衮为防止八旗内乱,保存实力,从长远考虑权衡利弊后他选择了退让,提议让皇太极的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继承帝位,而自己则为辅政大臣。就这样,多尔衮妥善地处理了十分棘手的皇位争夺问题,自己也向权力的顶峰迈进了一步。
1644年,多尔衮抓住时机,率清军入关,他派兵南征北讨、东征西伐,逐渐稳固了统治,建立起了对中国长达268年统治的大清王朝。
1650年,多尔衮打猎时坠伤,不久便伤重去世,年仅38岁。顺治帝下诏追尊多尔衮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丧礼依帝礼。可是在多尔衮逝世仅仅两个月后,顺治帝便下令对多尔衮的坟墓开棺鞭尸,抄没家产,剥夺他的一切封号。那么,这位战功显赫,才能卓越,为大清朝立下汗马功劳的传奇人物,顺治帝为何要如此对待呢?
一、多尔衮权势滔天,常年压制着顺治帝
多尔衮摄政后,顺治帝对他的称呼从“叔父摄政王”到“皇叔父摄政王”最后变成“皇父摄政王”,多尔衮的权力达到顶峰,一切政务都由多尔衮做主,顺治帝只是一个傀儡皇帝,甚至在多尔衮入朝的时候,竟然出现群臣跪迎的场面,多尔衮似乎更像是个皇帝。因此,顺治帝敢怒不敢言。
二、多尔衮同孝庄文皇后暧昧不清的关系
《清朝野史大观》、古稀老人的《多尔衮轶事》都有“太后下嫁”一说,也就是说多尔衮娶了顺治帝生母孝庄文皇后,同时孝庄文皇后也为了稳住多尔衮,避免其危及顺治帝的皇位而委身与他,顺治帝隐忍不发,只待以后时机成熟清算。对于孝庄太后到底有没有下嫁给多尔衮,至今仍然众说纷纭,但是无风不起浪,多尔衮独揽大权后甘心一直做个摄政王,难道他真的那么高尚?
直到127年后,乾隆帝发布诏令,正式为多尔衮翻案,下令为他修复坟茔,复其封号,“追谥曰忠,补入玉牒”,并评价多尔衮“定国开基,以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如此铁案又再度被翻了过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