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公元605年,隆冬时节,隋都大兴,在家休假的皇甫议突然收到急召,命他火速入宫。
紧急召见他的是隋炀帝杨广。皇甫议仅仅是个尚书右丞,在大隋中枢,算不得高级官员,单独面圣的机会并不多。他战战兢兢,赶紧换上朝服,急匆匆进宫面圣。那时的他还不知道,籍籍无名的自己即将迎来人生和仕途的高光时刻。
这一年,在杨广的一生中也不同寻常。他刚刚下诏营建东都洛阳城,但他还觉得一座城池难以满足他千古一帝的尊荣,他还有一个更宏伟的构想需要落地,那就是修建一条连通中国南北的大运河。杨广反复掂量执行这一宏伟计划的人选,熟悉工程的皇甫议,由此进入了他的视野。
面圣之后,隋炀帝将自己的宏伟计划和盘托出,皇甫议迅疾折服。于是,他以尚书右丞的身份兼任“开渠大使”,主持通济渠开凿工作。得到皇命授权的他,迅速征发民夫百万,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运河工程之一,由此开工。皇甫议没有辜负杨广的信任,不仅通济渠,永济渠和江南运河也开始大兴土木,三者最终形成人字形,这条绵延1700多公里的黄金水道,构成了隋唐大运河的主干,为后世京杭大运河的雏形。
杭州、洛阳、北京,黄金水道的滨水都会在公元610年前后,似乎就已经雏形初现。大运河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仅到唐朝天宝年间,漕粮运输每年就达到400万石,到北宋宋神宗时达到历史高峰,经由京杭大运河运输的漕粮每年有800万石,大约占当时朝廷实物岁入的六分之一。景德镇的瓷器、江南的织造,都是经由大运河运输北上扩散,销往全国,最终名满天下。
元世祖忽必烈南下统一全境后,由郭守敬主持,大运河“裁弯取直”,引入大都城内。运河漕运的繁荣景象,成为日后马可·波罗呈现的东方盛世图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进入明清之后,运河漕运的产品更为丰富,不再仅是漕粮。明万历年间,允许漕船每艘夹带“土宜”60石,也就是在运送漕粮的同时可以夹带其他商品,这些商品的流通额,一度高达每年200万两白银。到清朝时,大运河共设崇文门、临清关、浒墅关等7个税关,是为运河七关。运河七关带来的税银,一度占到朝廷关税收入的50%以上。
运河沿线的城市也因此发展起来,滨水都会的时代由中国开启。山东临清因砖、粮、棉集散,嘉靖年间“岁征商税银七万余两”, 苏州阊门外“天下第一码头”日有泊船千艘。扬州在乾隆年间盐课年达600万两,盐商总资本估计1.2亿两,直沽寨更因通惠河终点而兴起,人口迅速增长。
“半天下之财赋,悉由此路而进”,丝毫没有夸张。文明不分东西,规律总是相通。当工业革命在遥远的西方世界徐徐拉开大幕之时,泰晤士河畔的伦敦成为世界明珠。再后来,哈德逊河畔的纽约,美茵河畔的法兰克福,也步入滨水都会的时代。
大河之畔,总是文明枢纽所在。泰晤士河畔的金丝雀码头也好,哈德逊河畔的曼哈顿也罢,抑或美茵河畔的法兰克福的“东区”,这些近现代知名的滨水都会区域,总有一个共性,就是这个城市,乃至全国房价最为坚挺的地区,而且,或租或买,往往都是一房难求。
这是一个属于东方——中国——北京的大河故事,在封建王朝的宏大叙事中,鲜有关注民生的故事,但时至今日,人民幸福安居,则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中建·运河玖院,便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她的讲述者,是当代中国人自己。
贰
顶级都汇的形成与发展,往往遵循着一些内在规律。其中,“黄金水岸”与“交通枢纽”的叠加,是国际级都会区崛起发展的必要条件。正如纽约的曼哈顿依托哈德逊河与交通枢纽的交汇,伦敦的金丝雀码头得益于泰晤士河与国王十字区TOD的引擎,这些区域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对这一规律的完美验证。
图1.中建·运河玖院的立面陶砖叠涩工艺和现代幕墙语汇,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效果图
而在北京,中建·运河玖院所处的区域,其价值禀赋则更为丰富。它不仅具备了“水岸资源”和“TOD”这两大基础条件,更叠加了“行政枢纽”这一独特优势。这三者共同构成了“水岸资源+交通枢纽基础上的商务中心区+行政枢纽”的“黄金三角区”配置,从禀赋而言,比伦敦、纽约、法兰克福的类似区域,要更为丰富,未来价值也更高。
中建·运河玖院所处位置,紧邻大运河,坐拥唯一260米宽的一线滨河景观。这条始于通州、全长3200公里的中国大运河,不仅是流动的文化血脉,更是维系南北经济的黄金中轴。它承载着从远古到现代的文化记忆,从隋唐的漕运繁华,到明清的南北货物集散,运河始终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生命线。
项目独享的260米宽河景,建面约106-260㎡天际平层产品,让居住者可以近距离感受这一千年文脉与现代都会繁华的碰撞。这种大尺度的河景资源在通州乃至整个北京都是独有的,它为项目提供了稀缺的自然禀赋和永恒的景观价值,更赋予了居住者一种“枕河而居”的文化归属感。
图2.中建·运河玖院约260米宽河景,在通州乃至北京皆为独有--效果图
它所书写的,是一个属于东方,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新篇章。
从历史的深处走来,大运河曾以磅礴之势,承载着梦想与一个时代的繁华。千年的水波荡漾,见证了南北财富的汇聚,万千生命的奔波,也目睹了都城的兴衰与潮起潮落。那些曾经的漕运盛景与岸边喧嚣,如今已化作历史的剪影。
时至今日,河畔的土地上,新的篇章正以人为本的姿态徐徐展开。运河早已不是黄金生命线,而是滋养生活的源头活水。这场跨越千年的大河之舞,主角已从威严的皇权转向了每一位平凡的居者。每一寸河岸的改造,每一座新城的诞生,都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承诺。
北京大运河,在时代的潮头,书写着一个古老文明关于“家”的崭新篇章。它告诉我们,真正的盛世,是每一条河流,最终都能流向人民的安居与幸福。推开窗景,映入眼帘的波光,一叹千年。
★★攸克近期文章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