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易
哺乳动物与复杂的微生物群在长期的共生关系中共同进化,这些微生物群深刻影响着宿主的生理机能,尤其是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然而,现代实验室小鼠(lab mice)在无特定病原体(SPF)环境中饲养,其微生物群组成与野生小鼠存在显著差异,导致其免疫反应更接近人类新生儿而非成人,这限制了其在转化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已有研究表明,将野生小鼠的微生物群移植到实验室小鼠中,可显著增强后者对人类免疫反应的模拟能力。但此前的方法(如反复暴露于特定病原体或与宠物店小鼠共饲养)存在操作复杂、微生物群不稳定等问题。为此,本研究团队通过胚胎移植技术,将C57BL/6小鼠胚胎植入野生小鼠子宫,培育出携带野生微生物群的小鼠品系(wildling mice),其兼具实验室小鼠的遗传可控性和野生小鼠的复杂微生物群。然而,这种模型的长期稳定性、微生物群动态变化及其免疫表型的可转移性尚未明确。
近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Barbara Rehermann在Immunity期刊发表题为Naturalized immune responses are stable over years in a colony of laboratory mice with wild-derived microbiota的研究论文,通过长达5年的追踪证实,移植野生小鼠微生物群的实验室小鼠(wildling mice)能稳定维持更丰富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并表现出更强的髓系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其免疫特征可通过共饲养转移至普通实验室小鼠,为改进临床前研究模型提供了可靠方案。
作者 通过长达5年的纵向监测,全面评估了wildling小鼠的微生物群稳定性及其免疫表型特征。 以 16S rRNA和ITS基因测序对2019—2023年间采集的203只wildling小鼠和153只实验室小鼠的粪便样本进行 微生物群分析 ,并计算α多样性(Chao1指数、逆辛普森指数)和主成分分析(PCA)。 结果显示, wildling小鼠 的菌群 α多样性显著高于实验室小鼠,且菌群组成在5年内保持高度稳定。PCA 分析 显示,wildling小鼠的粪便样本始终独立聚类,与实验室小鼠明显分离,表明其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更强的抗扰动能力。尽管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在两类小鼠中均为优势菌门,但野生化小鼠中这两个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更低 , 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微小杆菌门(Patesci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ota)等低丰度菌群的比例显著增加 , 表明野生菌群具有强大的生态弹性。此外,真菌群落分析显示,wildling小鼠的肠道真菌多样性显著低于实验室小鼠,且以单一优势菌Kazachstania pintolopesii为主,这可能与其野生来源的特定微生物选择压力有关。
在免疫表型方面,wildling小鼠表现出显著的髓系细胞扩增和淋巴系细胞功能增强。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其脾脏中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量较实验室小鼠增加,而肺和肝脏中不仅髓系细胞增多,淋巴系细胞(如记忆T细胞)数量也显著增加。NK细胞功能分析表明,wildling小鼠的NK细胞中成熟 亚群 KLRG1 + 比例显著升高,且脱颗粒能力(CD107a表达)和IFN-γ分泌水平增强,提示其天然免疫应答更为活跃。B细胞亚群分析发现,wildling小鼠的滤泡B细胞、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比例显著增加,同时血清抗体水平升高,表明其体液免疫应答更为成熟。T细胞分析进一步揭示,wildling小鼠的效应记忆T细胞(CD44 + CD62L − )比例显著扩增,且在PMA/离子霉素刺激下可产生更高水平的IFN-γ、TNF-α等促炎细胞因子,显示其适应性免疫应答更为强效。这些免疫特征在5年随访期内保持高度稳定,且不受短暂菌群波动或饲养条件的影响,证实其表型由稳定的微生物-宿主互作驱动。
为验证wildling小鼠在转化研究中的价值, 作者 采用两种临床前模型评估其免疫反应。在CD28超激动剂TGN1412模型中,wildling小鼠重现了人类 “ 细胞因子风暴 ” 反应(TNF-α和IFN-γ分泌显著增加),而实验室小鼠仅表现为调节性T细胞扩增,与人类反应不符。在LPS内毒素血症模型中,wildling小鼠对抗TNF抗体治疗无反应,与临床观察一致,而实验室小鼠则可通过抗TNF治疗显著提高生存率。这些结果证实,wildling小鼠的免疫反应模式更贴近人类,能够弥补传统实验室小鼠在转化研究中的局限性。
最后,作者还 通过交叉哺育和共饲养实验,揭示了微生物群对免疫表型的决定性作用。当wildling幼鼠由实验室母鼠哺育时,其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降低,免疫表型(如髓系细胞数量、记忆T细胞比例)完全转变为实验室小鼠模式;反之,实验室小鼠通过共饲养或由wildling母鼠哺育,可逐步获得wildling的典型免疫特征,且菌群组成趋近wildling小鼠。 此外 ,成年实验室小鼠仅需4周共饲养即可实现免疫表型的完全转化,表明微生物群对免疫系统的调控不仅限于发育早期,成年个体仍具有可塑性。这一发现为利用wildling模型进行机制研究(如基因编辑小鼠的微生物群移植)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对携带天然微生物群的C57BL/6小鼠品系(野生化小鼠)进行了微生物群与免疫表型的长期稳定性评估。结果表明 野生化小鼠的肠道细菌微生物群在5年内持续保持更高的α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其稳定性显著优于实验室小鼠;这些小鼠的髓系细胞数量在各器官中均有所增加,自然杀伤细胞、B细胞和T细胞的活化与功能增强,且该免疫表型可通过共饲养转移至实验室小鼠。在两项临床前模型中,其免疫学指标在整个观察期内均保持稳定。这些结果系统证明了携带野生微生物群的C57BL/6小鼠品系可长期维持稳定的菌群-免疫互作特征,其增强的天然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对人类临床反应的精准模拟,以及表型的可转移性,使其成为免疫学研究和药物开发的理想标准化平台。
https://doi.org/10.1016/j.immuni.2025.07.004
制版人: 十一
学术合作组织
(*排名不分先后)
战略合作伙伴
(*排名不分先后)
转载须知
【原创文章】BioArt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所刊登的所有作品的著作权均为BioArt所拥有。BioArt保留所有法定权利,违者必究。
BioArt
Med
Plants
人才招聘
近期直播推荐
点击主页推荐活动
关注更多最新活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