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第三十九军政委李兆书
李兆书,字瑞符。1923年2月13日出生江苏省泗阳县三庄乡史楼村一个贫苦家庭。年幼时,依靠父亲和兄长给地主家打长工等,供养他入私塾读书11年。
在私塾读书结束后,李兆书于1942年2月参加地方抗日斗争。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后,李兆书入泗沭县抗日民主政府三庄区大队任战士,一个月后奉命动员组建三庄区三庄乡中队,任中队长兼游击队队长。同年11月,任三庄区楼西乡指导员。1943年10月,入淮海地委锄奸干部训练班学习。1944年3月,任泗沭县三庄区抗日民主政府治安(锄奸)股股长。同年7月,任中共泗沭县第六区区委委员兼区抗日民主政府治安(锄奸)股股长。期间,李兆书组织带领民兵和群众,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和减租减息运动,配合主力部队参加了淮海区反“扫荡”、林公渡战斗。1945年8月,李兆书奉命动员泗沭县六区152名青壮年参军,并担任连指导员,加入泗沭县反攻团,后随部编入新四军三师十旅特务营,任特务营第三连指导员。
1958年,李兆书与母亲摄于鞍山。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兆书随部队挺进东北,编入东北人民自治军。1946年9月,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五师十四团三营十二连指导员,东北民主联军二纵队五师十四团平射炮连指导员、团政治处组织股干事,第三十九军一一六师三十七团营副教导员。参加了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东北战场,夏、秋、冬季攻势,辽沈、平津等战役战斗。北平和平解放后,李兆书奉命担任和平改编的国民党青年军二O五师一团二营教导员,在一个多月时间里圆满完成改编任务,后又随部进军华中南,任第一一六师山炮营副教导员、教导员。参加了衡宝、广西战役。
1982年摄于大连。左起:李兆书、彭仲韬、王良太、张爱萍、朱桓兴
新中国成立后,李兆书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第三十九军一一六师山炮营教导员,第一一六师炮兵团干部处副处长、政治处主任。参加第一至第五次战役和马良山地区坑道守备战。在第一次战役的云山鹰峰洞战斗中,李兆书指挥山炮营一连击伤进犯的美军坦克3辆,取得第一一六师入朝打坦克的初战胜利,并总结出战场上六种情况下的鼓动工作方法;在第三次战役的突破临津江战斗中,组织部队开展了周密的思想动员、工事构筑、隐蔽伪装、火力标号等战前准备工作,指挥山炮营运用直瞄射击,摧毁了预先标号的敌火力点,为步兵分队顺利突破扫清了障碍。
1952年摄于朝鲜炮兵阵地上。左三为李兆书。
1953年4月回国后,李兆书任军第三十九军一一六师干部文化速成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第一一六师三四六团政治委员,第一一六师政治部主任、副政委。1964年,入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毕业后,任第一一六师政委,第三十九军副政委、政委。1976年7月任第三十九军副政委时,率领第一一六师参加了历时80余天的唐山抗震救灾,进灾区、下矿井、到一线,指挥部队抢救遇险群众、救治转运伤员、安排灾民生活、帮助34个厂矿恢复了生产。任军政委期间,大力倡导、推动干部文化教育,《解放军报》于1982年以“带飞的人”为题作了报道;根据军委指示,顺利组织完成了全军集团军编组先行试点任务。1983年10月,李兆书任沈阳军区政治部顾问。
1978年在岫岩山区劳动。前左三为李兆书。
1955年,李兆书被授予少校军衔。1964年晋升上校军衔。荣获了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和三级国旗勋章。著有《戎马心音——李兆书诗词选》。
2012年,李兆书全家福。
2018年11月1日,李兆书在沈阳逝世。享年96岁。享年99岁。(据童来喜等主编《从新四军中走出来的未授将衔的军以上干部》等改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