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均终端利差达172元!温氏、牧原、双汇、中粮、东进等生猪产业链上下游齐聚,共探肉质增效新路径 | 新猪派专题研讨会
随着猪肉供求关系的改变,养猪企业单纯依靠规模扩增与成本降低的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提升猪肉品质成为行业新的增效突破口,也是推动生猪产业向高品质、高价值转型的关键方向。
8月22-24日,由新猪派主办,礼蓝Elanco、诗华中国、PIC®中国协办的“2025生猪肉质增效技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来自中粮家佳康、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双汇集团、东进农牧、神农集团、东瑞食品、巨星农牧、京基智农、壹号食品、越秀农牧食品、大家食品、傲农生物、力源集团、铁骑力士、天农集团、唐人神、大北农、湖北农发、金陵农牧等行业头部猪企及高校的百余位专家、猪企高管及技术负责人,聚焦猪肉品质改良、屠宰分级、胴体价值、消费需求新趋势等热点议题深入探讨。“生猪产业价值逻辑发生新变化,价值重心正从养殖生产端向屠宰食品端逐步转移。高效率与高价值并举,才能获得持续竞争优势。”这一观点获得与会养猪企业代表的广泛认同。
![]()
![]()
新猪派总经理钟怡群进行开场致辞
洞察市场趋势与消费需求找准肉质改良方向
当前生猪行业面临产能过剩与消费升级的双重挑战,如何精准把握市场动态与消费需求变化、构建科学的价值传导机制,成为全行业突破发展瓶颈的首要任务。唯有摸清行业痛点、明确用户偏好,才能让品质改良工作有的放矢。
![]()
中粮家佳康生鲜业务华中华南区负责人刘涛分享《行业变化与消费趋势分析》主题报告
中粮家佳康生鲜业务华中华南区负责人刘涛在《行业变化与消费趋势分析》中,直指行业当前核心矛盾:规模以上屠宰企业产能利用率仅约32%,行业整体利润低迷,而2024年人均猪肉消费量降至28.1公斤,较2023年减少2.4公斤,消费端结构性变化显著。他指出,目前自由市场虽仍占主导(53.2%),但传统商超普遍亏损,会员店、生鲜电商及自有品牌快速崛起,“去品牌化”与性价比成为线上消费主流策略。中老年家庭更重健康品质;针对消费者感知品质下降的问题,需通过特色猪种、营养强化产品及预制菜,契合消费升级需求。
![]()
东进农牧董事长何新强分享《热鲜肉市场猪肉品质评价数据分析》主题报告
随后,东进农牧董事长何新强以《热鲜肉市场猪肉品质评价数据分析》为主题,进一步揭示了品质差异背后的价值空间与管理漏洞。数据显示,黑猪与白猪每头价值相差500元,A级与B级猪终端毛利差高达172元/头,而运输管理不善导致的应激与损耗,每头猪损失可达55元。他强调,唯有严格把控品种选择、采购协议、运输管控到屠宰加工的全流程风险与损耗,才能最大化挖掘生猪价值,将品质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
![]()
双汇集团生猪采购总监关艳涛分享《屠宰分级与商品猪定价机制》主题报告
双汇集团生猪采购总监关艳涛则从产业中游的屠宰环节切入,分享《商品猪屠宰分级评分与定价机制》,详解如何在市场导向下,通过科学机制将肉质优势转化为实际收益。双汇依托高效测量工具、科学定级方案、完整数据链三大要素,打造科学管控机制。双汇推行的智能影像分级系统,相较传统手工、针刺式测量优势显著:一是以真实可靠数据提升供应商信任度;二是减员增效、助推数字化转型,全程无人参与,判定结果更精准;三是稳定质量标准,带动销量提升;四是搭建大数据模型,通过数据共享引导上游品种改良,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
聚焦集团战略与全链协同引领行业提质方向
在存量竞争时代,集团猪企作为行业发展的“领头雁”,其战略布局与全产业链协同能力,直接决定着生猪肉质增效的整体进程。如何从区域布局、技术路线到环节协同,将肉质优势转化为长期竞争力、实现全产业链价值最大化,也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
![]()
新猪派主编李丹分享《集团猪企肉质增效战略分析》主题报告
新猪派主编李丹在《集团猪企肉质增效战略分析》中,首先点明行业转型核心:中国猪肉消费已从“量增”转向“质升”,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集团猪企纷纷将肉质增效作为核心战略,重点布局品种改良、健康管理与营养优化。她特别强调区域布局对溢价的影响:广东、浙江等区域猪价比北方高出0.8元/斤,TOP10猪企在江苏、河南、广西、广东的出栏占比超37%~63%,区域优势显著。2025年,生猪行业降本进入深水区,企业竞争将从单纯成本控制转向品质溢价竞争,能否在饱和市场中突围,关键在于将肉质改良融入企业整体战略,打造全价值链的猪肉品质优势。
![]()
温氏集团研究院研发专员赵迪分享《基于热鲜肉市场的肉质改良措施(从屠宰层面)》主题报告
基于热鲜肉市场的品质提升需求,温氏集团研究院研发专员赵迪带来《基于热鲜肉市场的肉质改良措施》,从屠宰环节切入,分享温氏的肉质改良技术:通过优化宰前管理,有效降低猪只应激反应与PSE肉发生率;固化热鲜肉屠宰工艺,采用高温快烫技术减少肌球蛋白变性,同步提升出肉率与肉品品质;创新喷淋技术降低胴体干耗,延缓ATP降解与糖原酵解,维持肉色鲜艳;研发“蓄冷+风冷”专用运输车,实现快速降温和高湿度控制,显著减少运输过程中的品质损失。这一系列技术协同发力,全方位提升了热鲜肉的外观、稳定性与经济价值。
![]()
牧原肉食品控负责人张佳楠分享《从育种到屠宰增效的技术路线探索与实践》主题报告
牧原肉食品控负责人张佳楠以《从育种到屠宰增效的技术路线探索与实践》为题,从全产业链视角整合技术逻辑,提出以终端消费需求为导向的系统解决方案。牧原的技术路线围绕高品质猪肉特征(安全、便捷、健康美味、高肌内脂肪、好肉色)展开,并将市场与屠宰环节的反馈逆向传导至育种决策,推动从传统生产指标(如产仔数、料比)向更高品质与消费需求驱动的转型,最终实现育种—养殖—屠宰—市场的高效协同与价值提升。
深耕技术创新与实践应用破解肉质提升难题
从源头育种到终端屠宰,技术创新是贯穿生猪肉质增效的核心动力。如何通过关键技术突破、健康管理强化与品质评价优化,破解各环节品质瓶颈、实现效果落地,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
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贾逸敏分享《猪肉品质改良技术研究进展》主题报告
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贾逸敏在《猪肉品质改良技术研究进展》中指出,提升猪肉品质是应对行业微利时代与消费结构变化的关键。其品质形成受遗传基因、营养调控(脂肪、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微生物制剂、抗氧化剂)、饲养环境与方式(日龄、散养、液态饲喂)等多因素综合影响。通过精准基因选育、日粮配方优化、福利养殖改善等技术,可有效提高肌内脂肪含量、改善肉色与保水性、降低应激反应,进而提升猪肉食用品质与营养价值。未来需加强全产业链合作,将消费端、屠宰加工端数据纳入种猪遗传选育,推动产业“提质减耗”与可持续发展。
![]()
礼蓝动保营养技术总监张显东分享《从肠道微生态破解氧化应激,提升猪肉品质》主题报告
礼蓝动保营养技术总监张显东在《从肠道微生态破解氧化应激,提升猪肉品质》报告中,提出了一个创新视角:氧化应激是影响猪肉品质的重要因素,而肠道是氧化应激的关键来源,优化肠道菌群则是提升猪肉品质的核心路径。他介绍,五种核心肠道菌群对猪肉品质影响各异:普雷沃氏菌和瘤胃球菌能显著提升肌内脂肪沉积,改善肉品大理石花纹与风味;乳酸杆菌和大肠杆菌可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影响腹部脂肪堆积;双歧杆菌等专性厌氧菌则会作用于背膘厚度与肌肉质量。礼蓝“优宝健”能有效调控肠道菌群结构,提升关键菌落丰度,从而减轻氧化应激,在改善育肥效率的同时,显著提升猪肉品质。
![]()
诗华兽医服务经理张择扬分享《肺部健康与屠宰价值》主题报告
诗华兽医服务经理张择扬则将目光投向生猪健康管理,以《肺部健康与屠宰价值》为题,揭示了疾病防控对肉质提升的关键作用。他指出,肺炎支原体、传染性胸膜肺炎等呼吸道疾病是导致屠宰价值下降的“隐形杀手”:肺部病变不仅会增加胴体废弃率,还会显著降低猪只日增重与出栏重,导致背膘增厚、瘦肉率下降,大幅拉低猪肉品质。诗华肺计划大数据测算显示,仅肺炎支原体引发的病变,每头猪出栏重损失约23元;传染性胸膜肺炎导致的排骨等部位废弃,每头猪损失约34元。因此,维护生猪肺部健康、有效防控呼吸道疾病,是技术落地过程中减少损耗、保障品质的重要前提。
![]()
PIC®中国应用肉品经理李铮分享《从育种到餐桌:PIC总胴体价值》主题报告
PIC®中国应用肉品经理李铮则将视角延伸至产业上游的育种环节,以《从育种到餐桌:PIC总胴体价值》为主题,阐述如何从源头把控胴体价值,为全产业链品质稳定奠定基础。她表示,真正决定胴体价值的核心指标是瘦肉率、高价值部位占比及猪肉品质(pH值、肉色、保水性等),而传统依赖体型选猪的方式存在不确定性,易出现“表里不一”、实际产出价值低的问题。为此,PIC持续收集全谱系商品猪胴体数据,将瘦肉率、分割价值、pH值、肌间脂肪、剪切力等纳入选育指标,从育种端系统提升猪肉产量、品质与消费端满意度,为全产业链提供稳定、高效、可预期的胴体价值标准。
圆满闭幕,共促产业高质量发展
8月23日晚,“礼蓝之夜・答谢晚宴”隆重举行,与会嘉宾齐聚一堂,在交流中总结成果、共话未来。本次研讨会汇聚行业智慧,从市场需求、技术创新、战略管理三大维度层层递进,为生猪产业肉质增效提供了全方位、多视角的解决方案与实践经验:既明确了“往哪改”的市场方向,又搭建了“如何持续改”的战略框架,更提供了“怎么改”的技术路径。参会嘉宾纷纷表示,会议内容兼具前瞻性与实用性,为企业后续开展肉质改良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未来,随着行业对猪肉品质的持续重视与技术的不断落地,生猪产业将加速向高品质、高价值转型,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猪肉产品,推动行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
新猪派运营总监江恒主持上午会议
![]()
![]()
诗华中国猪事业部总监唐利分享发言
![]()
神农集团副总裁兼养殖事业部总经理顿灿分享发言
![]()
铁骑力士猪业事业部副总裁何健分享发言
![]()
桂林力源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基双分享发言
![]()
唐人神集团饲料事业部质量总经理舒剑成分享发言
![]()
广东壹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阳林芳分享发言
![]()
广东山蕃美食总经理谢铭分享发言
![]()
贵州富之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李忠超分享发言
![]()
广州越秀农牧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蓥分享介绍
参观越秀食品旗下企业——皇上皇集团
![]()
![]()
![]()
![]()
![]()
参观越秀皇上皇(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
![]()
![]()
![]()
报道花絮(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
![]()
![]()
![]()
![]()
![]()
![]()
![]()
![]()
会场花絮(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版面编辑】孟 轩
【内容采写】巫国红、郑云龙、洪琳媛
【图片摄影】胡 永、周世宏
【内容审核】李 丹
获取更多数据与资讯
新猪派精选阅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