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 8 月 22 日凌晨 3 点 10 分,青海尖扎的黄河上空还裹着寒气,天没亮透,河风刮在脸上跟刀子似的。
正在尖扎黄河特大桥上干活的 16 个工人,谁也没料到下一秒 —— 一阵不是施工队常见的金属闷响突然炸开,像是整根钢柱被生生扯断。
紧接着,正在进行钢绞线张拉的主拱肋开始倾斜,有人还攥着没来得及放下的张拉扳手,整个人就跟着 100 多米长的钢梁往黄河里滑。最后清点时,12 个人没了,4 个还找不着,离原定 8 月 26 日的合龙仪式,就差 4 天。
这座被工人们称作 “黄河第一跨” 的桥,就这么以最让人揪心的方式,从施工蓝图里的骄傲,变成了事故通报里的数字。
三年工期里的 “硬骨头”
尖扎黄河特大桥杵在黄南州尖扎县和海东化隆县中间,横跨黄河的主桥,是 “141 米 + 366 米 + 141 米” 的连续钢桁拱 —— 说通俗点,就是中间一跨要跃过 366 米宽的河面,相当于 120 层楼那么长,在铁路桥里,这跨度目前全世界都找不着第二座。
施工队 2022 年进场时,光前期勘探就花了小半年。最折腾的是环保要求:为了保护黄河里的裂腹鱼,原计划在河道里打主墩的方案,硬生生改成把墩子挪到岸边,线路也多绕了 5 公里。“那阵我们在河滩上搭了三个月临时工棚,每天背着测鱼卵的仪器蹚水走,重型机械都不敢开进去,怕惊着鱼群。” 参与过前期施工的老郑说,就这一改,多花了 3.2 亿,全砸在环保设备和改线上了。
今年 6 月 14 日吊索塔架封顶时,中铁大桥局还发了消息,说 8 月底肯定能合龙,仪式都定好了。工地上的工人轮班倒,最近为了赶进度,不少人都是两班倒,凌晨作业的组,凌晨 2 点就得上桥 —— 谁能想到,冲刺的最后几天,会出这么大的事。
3 秒垮塌里的惊魂时刻
出事的工序是钢绞线张拉,这是悬拼桥梁的 “生命线”。工地上的师傅都知道,那钢索拉起来的劲有多吓人:边跨的索力能到 1161 吨,相当于把三辆满载的渣土车吊起来悬在半空。施工队选凌晨干活,说是 “夜间温度 12 到 19 度,杆件不容易热胀冷缩,精度高”,但现在想来,凌晨天黑、视线差,真出了事连反应时间都少。
住在河边坡上的村民马占福,是第一个听见动静的。“我凌晨起夜,刚推开房门就听见河那边‘哐当’一声 —— 不是平时打桩的闷响,是脆生生的断声,紧接着就是哗啦啦的钢架塌下来的声音,持续了快 20 秒。我赶紧摸手机打 110,站在院子里看,桥那边黑黢黢的,只能看见零星的安全帽反光,后来就没了。”
后来从救援人员那拼凑出经过:最先断的是化隆县那边的锚梁 —— 就是固定钢索的铁疙瘩,突然裂了。钢索没了固定,“啪” 地崩断,108 米长的主拱肋 3 秒内就垮了,上面的张拉平台跟着翻下来。15 个工人加 1 个现场负责人,有的直接掉河里,有的挂在没塌完的钢架上,但安全网跟着桥面一起坠了,根本没拦住。
黄河里的生死搜救
事故报上去后,青海省直接启动了 Ⅲ 级应急响应,省委书记和省长都来了,成立了指挥部。到 22 号下午 2 点,800 多个救援人员、90 多辆车、27 条船,连直升机都调来了。
黄河这一段水流特别急,河底全是乱石,水下机器人第一次下去就被冲歪了,后来加了配重才稳住。消防队员穿着救生衣,腰上拴两根安全绳,踩着还没塌完的钢立柱往上爬,上面的锈渣掉在脖子里,也顾不上擦。“怕二次坍塌,我们每走一步都得先测钢架稳不稳,水下搜救的人,每隔 20 分钟就得上来换口气,河水太凉了。” 参与救援的消防员小李说。
6 家医院早就开通了绿色通道,但截至目前,捞上来的 12 个人都没了呼吸,还有 4 个没找到。官方说,水流把遗体冲散了,打捞可能要到月底才能结束。
应急管理部的工作组也来了,初步查下来,锚梁断裂是直接原因 —— 这东西是新加工的,平时也检查,但可能焊接的时候有裂缝,或者材料本身有问题。搞桥梁的老工程师王建国跟我说:“拱圈装的时候哪怕高了 1 米,钢索受力就会差很多,千吨级的力,一点误差都能成隐患。” 更让人犯嘀咕的是,施工队自己也承认要赶 8 月 26 日的合龙仪式,“抢进度” 这三个字,现在成了绕不开的疑问。
半旗之下的追问
现在川青铁路全线都停了,在做安全排查。尖扎黄河特大桥的工地上,安全旗降了半旗,之前堆在旁边的合龙仪式物料,还没拆封就被盖了布。
有人翻出之前的报道,说这座桥的环保和创新多厉害,但现在再提这些,总觉得心里堵得慌 ——12 个工人,可能是家里的顶梁柱,可能昨天还跟工友说合龙后要回家看看。中铁大桥局到现在没正面回应安全管理的问题,而这些年,桥梁施工事故也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王建国说:“钢索是桥梁的生命线,每根都得用超声波探三遍,每个焊点都得盯着,不能因为要赶工期、要争‘世界第一’,就把安全省了。”
黄河还在流,搜救船的灯还在河面上闪。现在大家最想知道的,或许不是这座桥以后还能不能合龙,而是:那些本可以避免的隐患,为什么没被挡住?当 “工程雄心” 遇上 “ deadlines ”,难道就只能让生命为进度让步吗?
答案或许要等官方的最终报告,但此刻黄河的涛声里,藏着 12 个家庭的哭声,也藏着所有工程人该记一辈子的警示。
你若喜欢,点个赞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