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企业家。
2020年初疫情爆发的时候,他第一时间捐出了3000万,火速支援鲁鄂两省。
他曾是山东省的首富,手里却始终只揣着200块的手机。
可让人不解的是,就是如此“抠门”的一个人,却为了满足员工有房住的心愿,先后建了数万套福利房,面积最小也高达90平米。
更离谱的是,在2010-2016年间,他曾为职工涨过17次工资,只为一句“让兄弟们过上好日子”。
此人究竟什么来头,又为何有如此大的手笔呢?
张士平对员工的大方,在制造业里几乎成了标杆。
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不是刻意的“企业公关”,而是刻在骨子里的在意。
2010年春节前,魏桥集团的员工宿舍里炸开了锅,张士平宣布第一次普涨工资,一线纺织工月薪从1800元提到2100元。
要知道,当时邹平当地同行业月薪普遍在1600元左右,不少员工拿着工资单给家里打电话,声音都带着哭腔。
更让员工暖心的是住房承诺。
![]()
2004年,“魏桥城”项目动工那天,张士平在工地对员工说,你们跟着我干,不能一辈子租房子住,我保证,每个好好干活的人,都能有个家。
2018年初,当第16万套员工房交付时,数据显示,魏桥员工房最小面积90平米,全是三居室。
除了住房和工资,张士平连员工的家人都考虑到了。
魏桥生活区里,省级标准的幼儿园、小学、中学一应俱全,员工子女入学学费全免。
集团医院里,员工和家属看病免收治疗费,药品只收成本价。
在张士平眼里,员工的安稳,比任何财富榜单上的排名都更重要。
![]()
要是在行业峰会上见到张士平,没人会把他和“首富”联系起来。
2015年,在上海举办的中国纺织行业峰会上,当其他企业家掏出最新款iPhone时,张士平接电话用的,还是一部外壳泛黄的老年机。
这部老年机,他用了整整5年,直到2017年按键失灵,才让秘书买了个同型号的新的,依旧是200元。
身边人劝他换个智能机能视频,他却摇头,直言自己每天在厂里转,想见员工直接去车间,哪用得着视频?
![]()
张士平的“抠”,不止在手机上,他吃饭从不剩菜,哪怕是一粒米,都会顺手捡起来,剩菜也一定会打包带回去。
出差更是简单到极致。
张士平出差从不带随从,一个人拎着帆布包就走,住的都是三星级以下的酒店。
有次去广州谈业务,对方派车去机场接,却没认出他,因为他穿着普通的夹克,手里拎着旧包,站在人群里,和普通农民工没两样。
张士平的“抠”,从不是为了省钱而省钱,而是苦日子教给他的实在。
他知道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与其花在自己身上讲排场,不如用在员工身上办实事。
张士平之所以对员工”和对自己的节俭,看似矛盾,实则都源于他这辈子没忘的三件事。
![]()
第一件事,是18岁当推棉工的苦。
1964年,18岁的张士平进了邹平县第五油棉厂,干的是最累的推棉工。
《邹平县志》里记载,当时没有机器,棉花全靠人背,每袋200斤,张士平每天要背20袋,肩膀磨得出血,就垫上破布继续干。
![]()
1970年,他因“特殊年代”下放修黄河,烈日下光膀子拉车,皮肤晒得脱了一层又一层,晚上就睡在草棚里。
这些苦,让他一辈子都记得。
用张士平的话来讲,打工的人,要的不是空头承诺,是能养家的工资、能遮雨的房子。
而到了后面,就是每省一分钱,企业就多一分底气。
![]()
1981年,张士平接手濒临倒闭的第五油棉厂时,厂里连工资都发不出。
他拿出自己全部积蓄,又号召员工集资10万块,买了一台榨油机,在棉花淡季加工油料。
为了省钱,他带着员工自己修车间,晚上住在厂里,连电费都省着用。
后来魏桥建电厂,当时有人提出异议,但张士平坚持要建。
因为电厂投产後,工业用电成本能大大降低,一年能省出不少钱,而这些钱全用来给员工涨薪、建住房。
他常说,企业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我多省一分,员工就能多拿一分。
![]()
而最后一件事,是实业的执念。
2010年,有朋友劝张士平进军房地产,表示比纺织赚钱快多了,可他却拒绝了。
张士平表示,纺织行业利润是薄,可它能解决16万人的就业,这些人里15万是农民工,他们靠着这份工作养家,要是我去炒房,这些员工怎么办?
制造业是国家的脊梁,我不能丢。
他把王永庆当偶像,常感叹人家做塑胶,一辈子就扎在实业里,他做纺织、做铝,也要这样。
正是这三个执念,让张士平活成了“矛盾体”。
对员工,他是最阔绰的老板,对自己,他是最抠门的首富。
![]()
张士平总说,魏桥的成绩,不是我一个人的,是16万员工一起干出来的。
可他没说,员工之所以愿意拼命,那是因为前者把员工放在了心上。
2020年疫情来袭,这种“双向奔赴”更让人动容。
1月27日,魏桥率先向山东省慈善总会捐款3000万,这是该总会收到的首笔疫情捐款。
2月1日,集团号召员工捐款,不到10天,近8万员工捐了200多万。
![]()
旗下的向尚服饰,大年初二就组织员工返厂转产口罩,纺织工王磊放弃回家过年,在车间连轴转了48小时。
2月3日,第一批10万只口罩就送到了滨州疾控中心。
2月10日,仅用3天,防护服也成功下线。
时任董事长张波(张士平之子)还亲赴德国,克服物流困难,采购了一批医用防护物资捐给一线。
![]()
员工的凝聚力,成了魏桥最硬的底气。
2019年5月23日,张士平因病去世,享年73岁。
而张波接过父亲的担子后,也延续了务实的风格,出差依旧不带随从,开会时会特意去员工食堂吃饭,听大家的想法。
2023年,魏桥集团营收突破3000亿元,继续稳居中国民企500强前列。
有人问张波,魏桥的秘诀是什么?
他表示,父亲教我的,就一句话,把员工放在心上,企业就不会走偏。
![]()
张士平走了,但他留下的故事,还在邹平的街头巷尾流传。
他这一辈子,从推棉工到全球巨头的掌舵人,身份变了,可对员工的温度没变,对实业的坚守没变。
在这个追逐快钱、讲究“精致利己”的时代,张士平的故事像一面镜子。
真正的企业家,从来不是看赚了多少亿,而是看带多少人过好了日子。
而在张士平的眼里,真正的财富,从来不是银行卡上的数字,而是无数个家庭的安稳与希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