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22场手术直播、热度爆棚!众多国内大咖齐聚福建这场盛会,聚焦脑血管疾病治疗

0
分享至


8月20日至23日,第十七届华东六省一市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大会暨厦门脑血管病诊疗学习班暨厦门医师协会介入年会落地厦门,由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承办。

盛会汇聚国内脑血管病介入领域的顶尖专家,通过手术直播、病例大赛及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推动神经介入技术的规范化与同质化发展,提升区域脑血管病诊疗水平。


专家声音


“神经介入技术已成为脑血管病诊治的主流”。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首席专家田新华称:这是华东地区神经介入领域的一项高水平品牌学术盛会,医院神经外科作为全省最早一批开展介入技术的团队、国家级高级卒中中心,以学术积淀和辐射凝聚同道、培养人才,推动区域脑血管病诊疗高质量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科主任陈锷表示,会议不仅着眼于高难度手术演示,更注重基础规范、并发症处理与质量控制,真正实现脑血管病“普遍能治”的跨越。

“当前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规范、同质化的技术推广,让更多医疗机构具备救治能力,最终让患者受益。”陈锷教授说,随着介入技术和材料的发展,尤其是国产化设备的推广,手术成本显著降低,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够接受治疗。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脑血管病复合手术专委会主任委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王东海教授表示,针对占总数5%-10%的复杂脑血管病例,复合手术技术提供了更安全、更高效的治疗方案,实现了显微外科与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完美结合,最终达到1+1>2的疗效。

他提到,厦大中山神经介入水平在国内处于第一梯队。应该说,厦大中山神经外科团队是在厦门治疗脑血管病的首选。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康德智教授特别强调脑血管病预防和科普工作的重要性。

"从2008年开始,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第一死亡原因。脑卒中是一人趴下,全家倒下,但这个病是可防可治的。"他呼吁媒体多开展健康科普,告诉老百姓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的重要性,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同时希望政府部门能牵头建立系统的健康科普体系。


前沿技术实时演示

二十余台手术线上引关注

在为期两天的手术直播环节中,来自华东地区8家顶尖医疗中心的专家团队,共同完成了20台直播及2台录播手术。其中,区域神经介入技术典范、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陈锷教授团队完成3台直播和1台录播。


手术聚焦于“密网支架(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这一当前神经介入领域的前沿技术,全面展示从适应证选择、术中操作要点到围术期管理的规范化流程。

40余位国内权威专家实时点评、讨论,线上观看人次超过3.6万,覆盖全国十余个省市的神经介入同道。

此外,针对颅内动脉瘤、脑卒中急救等热点议题,47位专家在两个分会场开展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实力雄厚:年诊疗上千例,省重点品牌

作为厦门市首批医学重点学科、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脑脊髓血管病亚专业组年诊疗例数达1000余例,位居厦门之首。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现为国家卫健委高级脑卒中中心及筛查防治基地、中国成人烟雾病合作研究单位、厦门市脑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厦门市神经介入优势亚专科。

科室团队曾参与国家“十二五”和“十三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研究(福建省唯一),并主持多项脑脊髓血管病相关国家级、省市级课题。

学科带头人履新,凸显学科区域影响

近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学科带头人陈锷教授当选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台海医学发展工作委员会脑血管病学执行组长及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脑血管病分会副会长。

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康俊龙当选常务委员、秘书兼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于2000年在全省即率先开展了介入技术,陈锷主任获首届中国神经介入大赛全国总决赛冠军,康俊龙获第三届全国总决赛三等奖。

典型案例警示:动脉瘤家族聚集性需引起重视

本次会议上,陈锷主任分享了一个典型案例:四年前,一位60岁男性因动脉瘤破裂导致脑疝,经绿色通道急诊手术获救。随后其20多岁的侄子也被查出动脉瘤。更早之前,另一个家族的五姐妹中三人发生动脉瘤破裂,其中最危重的一位经紧急手术才挽回生命。

“动脉瘤就像颅内的‘不定时炸弹’,”陈锷主任表示,“首次破裂死亡率达30%,二次破裂死亡率近70%。虽然不直接称为遗传病,但具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他强调,脑血管病可防可治,有家族史的人群应主动筛查,早发现、早处理是关键。

(廖小勇 张舒姗 程菲)

现在刷到我们全凭缘分

大家记得设置星标

关注精彩内容不迷路~


编辑:菲菲

审核:黄美辉、陈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凡有女大佐,必然是烂片,《731》也不例外

凡有女大佐,必然是烂片,《731》也不例外

熊太行
2025-09-19 12:21:02
误触“化骨水”女子今日(18日)已火化,丈夫称抢救3天花了30多万,涉案者儿子发声

误触“化骨水”女子今日(18日)已火化,丈夫称抢救3天花了30多万,涉案者儿子发声

极目新闻
2025-09-18 22:04:03
美国会民主党人首次推动美国承认巴勒斯坦国

美国会民主党人首次推动美国承认巴勒斯坦国

新华社
2025-09-19 16:55:05
沙特巴基斯坦同盟成立,中国武器将迎来超级订单吗?

沙特巴基斯坦同盟成立,中国武器将迎来超级订单吗?

世家宝
2025-09-19 00:43:44
收评:三大指数集体收跌 两市成交额缩量超8000亿

收评:三大指数集体收跌 两市成交额缩量超8000亿

财联社
2025-09-19 15:03:11
媒体人:王治郅身份特殊无法全职进入国家队教练组,但每次都有召必到

媒体人:王治郅身份特殊无法全职进入国家队教练组,但每次都有召必到

懂球帝
2025-09-19 09:11:06
判罚农妇10万元的法官于焕琴,曾荣获“齐鲁最美法官”等一串荣誉

判罚农妇10万元的法官于焕琴,曾荣获“齐鲁最美法官”等一串荣誉

徐雪芬札记
2025-09-19 11:08:59
扼杀葬礼三中场!双核佩德里+德容1.85亿身价,炸裂数据掌控全场

扼杀葬礼三中场!双核佩德里+德容1.85亿身价,炸裂数据掌控全场

直播吧
2025-09-19 13:53:35
“叫卖式直播”的转变:他们不卷价格,卷价值

“叫卖式直播”的转变:他们不卷价格,卷价值

正解局
2025-09-19 12:49:56
上海独生女嫁台湾,10口人住一起,吐槽生活像牛马,惹怒两地网友

上海独生女嫁台湾,10口人住一起,吐槽生活像牛马,惹怒两地网友

禾寒叙
2025-09-18 17:21:30
小米宣布:召回116887辆SU7!股价直线下跌

小米宣布:召回116887辆SU7!股价直线下跌

中国基金报
2025-09-19 10:18:23
朱孔军任武汉大学党委书记

朱孔军任武汉大学党委书记

界面新闻
2025-09-19 15:53:50
乌克兰虽远必诛,跨越6000公里炸了海参崴,对全球传递两个信号

乌克兰虽远必诛,跨越6000公里炸了海参崴,对全球传递两个信号

沧海旅行家
2025-09-18 14:42:27
iPhone 18 Pro Max突然曝光,比 iPhone 17 更重磅!

iPhone 18 Pro Max突然曝光,比 iPhone 17 更重磅!

科技堡垒
2025-09-19 11:12:47
A股:大变盘在即,主力摊牌了!所有人做好准备,行情要结束了?

A股:大变盘在即,主力摊牌了!所有人做好准备,行情要结束了?

虎哥闲聊
2025-09-19 11:39:32
钓鱼男子拖拽鱼竿触碰高压线身亡,供电公司被判赔115万元,塘主赔7.6万元

钓鱼男子拖拽鱼竿触碰高压线身亡,供电公司被判赔115万元,塘主赔7.6万元

红星新闻
2025-09-19 15:37:06
女子租毛坯房做成隔断,包食宿容留4人卖淫,每次抽成10元 一审获缓刑

女子租毛坯房做成隔断,包食宿容留4人卖淫,每次抽成10元 一审获缓刑

红星新闻
2025-09-19 16:23:24
特朗普计划重新夺回位于阿富汗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并硬扯中国,外交部回应

特朗普计划重新夺回位于阿富汗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并硬扯中国,外交部回应

环球网资讯
2025-09-19 15:30:07
上海阳性确诊人数正在上升!今年感染季提前了!多个家庭崩溃:直接住进ICU

上海阳性确诊人数正在上升!今年感染季提前了!多个家庭崩溃:直接住进ICU

极目新闻
2025-09-19 13:53:49
女大学生被多人包养,聊天记录遭男友曝光,1晚1700元,不堪入目

女大学生被多人包养,聊天记录遭男友曝光,1晚1700元,不堪入目

历史伟人录
2025-09-19 14:55:56
2025-09-19 18:24:49
福建卫生报 incentive-icons
福建卫生报
福建靠谱的健康资讯平台
9235文章数 524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头条要闻

翟欣欣与前夫聊天记录披露 前夫跳楼前被骂"不得好死"

头条要闻

翟欣欣与前夫聊天记录披露 前夫跳楼前被骂"不得好死"

体育要闻

从轮椅到铜牌 他熬了7年:下个目标唱国歌!

娱乐要闻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相关代言评论区沦陷

财经要闻

"矿霸"填埋万吨危废 当地政府成立调查组

科技要闻

直击iPhone 17开售: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艺术
健康
游戏
手机
公开课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史上最强四号种子,T1淘汰DK晋级世界赛,网友:LPL派谁出去打?

手机要闻

野心勃勃!追觅官宣进军手机市场,势与华为、小米“三分天下”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