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教育局印发文件,宣布将在高中、中心初中及中心小学逐步实施德育导师制,并取消传统班主任岗位。这一改革将班级管理责任分配给三位导师,分别负责教学、德育和生活指导,任课教师全员参与育人工作,引发教育界广泛讨论。
![]()
传统班主任的困境与挑战
长期以来,班主任是中小学管理的核心角色,承担学生管理、家校沟通、活动组织等十余项职责。然而,这一岗位正面临"无人愿做"的尴尬:
压力巨大:学生安全、家长问责、突发事件处理等责任高度集中;
事务繁琐:从班级卫生到报表填报,大量非教学事务挤占教师精力;
缺乏规律性:学生问题千奇百怪,每次应对都是全新挑战。
宁波改革的创新之处
鄞州区的改革并非简单取消班主任,而是通过"全员导师制"重构育人体系:
![]()
责任分担:首席导师(由资深教师担任)统筹,教学/德育/生活导师各司其职;
精细关怀:如宁波四中实践所示,每12-14名学生配备专属导师;
资源整合:任课教师共同参与德育,改变班主任"单打独斗"局面。
国内同类探索对比
北京十一学校:因实行"选课走班制"取消班主任,导师以朋友身份引导学生;
江苏多地:保留班主任同时推行导师制,形成"双轨并行"模式。
![]()
争议与思考
支持者认为导师制能减轻教师负担、提升育人效果,但质疑者指出:
班集体消失可能弱化集体主义教育;
部分教师缺乏德育经验,需系统培训;
事务性工作需配套行政人员承接。
教育专家程路指出:"全员育人是方向,但改革需配套缜密规划。"宁波的试点能否为全国提供新范式,值得持续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