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志愿军井玉琢和李玉安:误成松骨峰烈士,终身残疾却拒绝组织照顾

0
分享至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作家魏巍历经了松骨峰战役之后,在朝鲜战场硝烟中写下的著名报告文学,书中记录了朝鲜战场上普通士兵的故事,报道了他们在战场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魏巍在这本书中提到过很多烈士的名字:“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及用刺刀和敌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字是:邢玉堂、胡传九、井玉琢、王文英、隋金山、李玉安……”



松骨峰战役

不过,在这些烈士中,有两个人并没有牺牲,魏巍自己恐怕也没想到,自己笔下竟然还有两位“活烈士”,他们就是李玉安和井玉琢。这两个人均在当年的松骨峰战役中,身受重伤被送回国治疗,活下来后他们隐姓埋名,40多年来一个做普通工人,一个当平凡的农民,在不同的岗位上同样坚守,直到英雄的身份被发现。他们的故事平凡却又伟大,后人称之为“双玉传奇”。

李玉安1924年出生于河南台前,家中一贫如洗,16岁时为了生计去东北打工,受尽欺辱。1946年,李玉安参加人民解放军,第二年就入了党,在之后的四平战役、辽西会战、渡江战役中,李玉安都身先士卒,先后荣立战功十多次。

井玉琢出生于1918年,是辽宁凤城人,他从小给地主放牛,在外面讨过饭,20岁时全家逃荒到了七台河,是和李玉安一样的穷苦人。1948年他加入解放军,同年光荣入党,跟着部队参加了平津战役和辽沈战役,从北方一路打到广西,建立战功11次。本来没有交集的两个人,因为著名的松骨峰战役,命运被紧紧连在了一起。



《谁是最可爱的人》

松骨峰战役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最为著名的战役之一,在这场战斗中,志愿军38军112师335团一营三连,以几百人的兵力在无险可守的情况下,阻击了敌人南逃的几个师,血战到最后全连仅剩七人。松骨峰战役给予了嚣张的美军以沉重的打击,美国人称之为“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败绩。”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10月25日发起第一次战役,11月初就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赶到了清川江以南,歼敌一万五千余人。此时联合国军的总司令是麦克阿瑟,他的对手是比他小十几岁,从数十年的战争中摸爬滚打、历练出来的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彭德怀很了解麦克阿瑟,那是一个少年成名,无比狂妄自负的人,他身上笼罩着“美国陆军五星上将、驻日本占领军司令”等无数光环。对于朝鲜战争,麦克阿瑟一直抱着轻蔑的态度,他根本就没把小小的朝鲜放在眼里,对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更是不屑一顾。



第二次战役示意图

然而联合国军首战不利,是他意料之外的结果,狂妄的麦克阿瑟必然不会善罢甘休,彭德怀清楚地认识到,联合国军会重新组织进攻。于是在第一次战役结束不久,彭德怀就致电毛主席,提出了“巩固战争成果,诱敌深入,围而歼之”的战术,毛主席欣然同意。

彭德怀的计划为,将作战部队分为东西两线,西线部队诱敌到温井、妙香山、大馆洞一带,以6个军的兵力将其集中消灭,东线部队诱敌到长津和旧津里一带,由第九兵团将其集中消灭。为了引诱敌人进入包围圈,志愿军一面留下部分兵力坚决抵抗,一面命令主力部队不断后撤,诱敌深入。

虽然联合国军在第一次战役中惨败,但是他们大部分人仍然坚持认为,志愿军不过只有六七万人,之所以来到朝鲜,是为了保护自己在鸭绿江南岸的水电站,总司令麦克阿瑟也是这么认为的。坚信自己判断的麦克阿瑟,提出了“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总攻势”,一边派出地面部队对志愿军的作战意图进行试探,一边派出空军和海军,对鸭绿江上所有的重要桥梁和作战目标进行摧毁。



彭德怀在朝鲜战场

实际上第二次战役开始前,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就已经增兵至20余万人,其中美军7个师、南朝鲜军6个师、英军2个旅、土耳其1个旅,并有约1100架作战飞机和900辆坦克支援。他们企图凭借着自身海陆空的优势,在圣诞节之前结束战争,可从后来的结局来看,他们只能躺着回家了。

11月4日拂晓,面对整日在鸭绿江边狂轰滥炸的敌人,志愿军38军112师335团对敌人展开了阻击,在团长范天恩的率领下,他们经过血战成功抢占了飞虎山。联合国军第8集团军和南朝鲜第7师、美军一部,在数百架飞机和60门火炮的支援下,对飞虎山上的志愿军进行轮番攻击。

335团在缺少弹药、伤亡惨重的情况下,仍然坚守阵地五昼夜,最激烈的一天已经弹尽粮绝,连手里的刀都砍弯了,全体战士与敌人展开肉搏,其中5连3排只剩下3名战斗人员,歼敌1800余人。不过,我们既要显现出志愿军作战的决心,也要佯装自己力量单薄,不断后退吸引敌人,335团团长范天恩在战斗结束之后,就接到了部队北撤的命令。



麦克阿瑟

范天恩是山东泰安人,1938年参加革命,他的性格中有着山东大汉的粗野,打起仗来也是非常勇猛,人送外号“范老虎”。由于范天恩并不知道后撤的意图,所以一听到北撤的命令,他就大发雷霆:“我们的身后就是鸭绿江,怎么能撤退呢?”然而当他得知了彭总的作战计划后,立刻就下令部队北撤,准备进行新一轮的战斗。

为了使敌人试探的地面部队,完全相信志愿军无力作战、被迫北撤的事实,彭德怀命令主力部队继续后撤十几公里,一路上放弃任何的反击和阻击,不能露出一丝破绽,尽快进入指定战场作战。在志愿军天衣无缝地诱敌计划吸引下,敌人彻底放下了戒备,从11月22日开始大举北进。

11月24日,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送给了志愿军一份大礼,他向全世界宣告了自己“圣诞节攻势”的详细计划安排,包括什么时候开始作战、两线作战的兵力安排、进军路线、作战目标,如此一来,志愿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掌握了联合国军的全部动向。

到11月25日黄昏,西线战场的敌人已经进入包围圈,就在当天夜里,志愿军东西两线38万余人,对联合国军发起了攻击。西线志愿军共6个军,率先对敌人发起攻击,位于敌军正面的4个军,也趁着夜色突破了敌军前沿阵地。第38军和第42军相互配合,迅速占领了德川和宁远,将驻守在那里的南朝鲜军第7师和第8师一举击溃,毫无还手之力。



作家魏巍

38军趁热打铁,主力部队向军隅里前进,然后再从三所里迂回包围敌人,第40军奉命围歼院里、球场的美军第2师,至此联合国军已经被重重包围,麦克阿瑟紧急调集部队北上,企图南北夹击冲开缺口,与前来支援的土耳其旅会合南逃。

然而在志愿军的阻击下,美军始终不能与增援部队会合,只有美第2师突破了志愿军防线,乘坐汽车准备南逃。当时逃跑的路线有两条,一条是从军隅里到安州的路,但是由于溃败的24师和25师都按照这条路线逃跑,造成了道路阻塞,所以第2师师长凯泽选择了从军隅里到顺川的撤退路线。

这条路线上的松骨峰,是敌人逃跑的必经之地,从这里往东延伸到书堂站的无名高地下面,有一条公路,敌人必然经过,因此志司命令335团,一定要占领松骨峰高地。1营营长王宿启带领部队率先进入松骨峰,部队到达的时候,已经看到了大批沿着公路逃跑的敌人,王宿启于是命令3连立刻抢占书堂站无名高地,阻断敌人的退路。



松骨峰特功连

3连历史悠久,他于1930年1月建立,前身是黄公略领导的红6军3旅一部,二十年来与敌人血战恶战无数次,战斗经验丰富。美军第二师也很有名,它曾经和印第安人合作作战,所以师徽就是独树一帜的印第安酋长头像,这支部队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二战中著名的“诺曼底登陆”就有美2师的身影。

此时美2师已经是残兵败将,面对3连的主动出击,他们主要的想法并不是与3连正面作战,而是考虑该如何逃出去,因此从作战积极性来看,显然比志愿军低了一大截。但是志愿军很快发现,松骨峰的地势并不利于自己。

首先无名高地的公路,距离美军不是很远,他们的机械化部队只要速度够快,不到一分钟就能冲到山顶逃跑,而且志愿军据守的小山包,上面除了几棵树,没有什么可以用来隐蔽的工事,完全就是把自己暴露在敌人眼皮子底下打仗。

面对如此不利于自己的情况,335团先发制人,与美2师第9团激烈抢夺无名高地,并炸毁了敌军的一辆汽车和两辆坦克,敌人无法逃跑只能硬着头皮应战。第2师以9团在东面、3团在西面的战术,对3连阵地发起了第一次进攻。



美2师师徽

由于对志愿军力量估计不足,第2师在进攻时只派出了几百人,当他们进攻到距离3连阵地30多米的距离时,准备充足的3连战士从容应对,迅速开火击退了敌人。美军稍加休息后,紧接着调集飞机和坦克,还召来了大量的航空兵援助,发起了第二次冲锋。

为了掩护第2师撤退,美航空兵在一天时间里,向无名高地投入了数百枚燃烧弹,阵地上爆炸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在高地上负责阻击的3连,只有机枪、步枪和手榴弹,以及少量的爆破桶和炸药包,而且高地上没有任何掩体,也来不及抢修工事,面对敌人疯狂的进攻,3连显得力不从心。

团长范天恩心急如焚,他命令在公路东侧的2营,冒着暴露位置的风险,立刻以火力支援3连,以吸引美9团的进攻。面对战事的胶着,团长范天恩和1营营长王宿启都十分担忧,害怕我军在没有掩体保护的情况下,会坚守不住丢失阵地,然而3连战士十分顽强,在不利于我方的情况下,还是一次次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松骨峰战役

此时眼看天就要黑下来,美军知道志愿军很擅长夜战,所以更加急于逃跑,准备发动最后的攻击,3连战士则趁着短暂的停战时机,抢挖工事,坚决不给敌人逃窜之机。3连指导员杨少成号召党员带头冲锋与阵地共存亡,并且烧毁了所有机密文件,决心与敌人血战到底。

两小时后,400多名敌人又对3连阵地发起冲锋,他们自知无法逃跑就是死路一条,因此疯狂的向阵地冲锋。他们纠集了18辆坦克、几十门大炮和32架飞机,对三连阵地狂轰滥炸,美军飞机投下来的汽油弹和阵地上无数的炮弹,把小小的松骨峰照得火光冲天,如同白昼。3连3排是冲在最前面的部队,这个排在美军疯狂的反扑中损伤惨重,一度导致阵地失守,幸好附近的1连迅速前来支援,这才重新夺回阵地。

最后战斗打得极为惨烈,在敌人疯狂的轰炸下,志愿军之前抢挖的工事被全部炸毁,坚守前沿阵地的3排全军覆没,阵地失守,3连连长戴如义壮烈牺牲,副连长杨文海身负重伤,与敌人拼死血战到最后一刻。刑玉堂等5名战士全身都被烧起大火,带着火苗和敌人滚在一起,死死不肯松开。有的战士抱着敌人一起跳下悬崖,有的战士用手榴弹砸碎了敌人的脑袋,和他们同归于尽,打扫战场的时候,人们发现手榴弹上沾满了鲜血。



松骨峰战役

3连战斗到最后,只剩7个人活着,即便如此松骨峰仍然在志愿军手中,敌人南逃的计划彻底失败,当时前来搭救他们的飞机,始终无法靠近地面,飞机上的人只能看到下面残存的美军,绝望的向空中挥着手,毫无办法。飞行员喃喃自语:“完了,救不了了,他们完了。”

松骨峰战役结束后,作家魏巍写下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通讯报道,在他笔下的十三位烈士,个个都是英雄豪杰,英雄壮举感天动地。但是就像我们前边讲到的,这十三位烈士中李玉安和井玉琢并没有死,李玉安是一营三连副班长,他在决战时头部被炸弹炸伤,右胸有一处贯穿伤,右侧很多肋骨骨折并转化成骨髓炎,战友们都认为他已经牺牲。然而在重伤七小时后他居然奇迹般地醒过来,被朝鲜的一个司号员救了下来,送到了途经的334团,后来转送回国,伤好他不愿意给部队添麻烦,一直在粮库工作。

3连8班副班长井玉琢在和敌人决战的时候,被燃烧弹烧成了重伤,最后和几名战士抱着敌人滚落山崖,但是他并没有死,而是被兄弟部队发现并送回了国。燃烧弹使他不再是英俊少年,他的脸和脖子、手指被重度烧伤,耳朵被烧得缩小的只剩一小块,嘴唇也只剩下一个很小的缝,吃饭时稍微用力就会流出血来。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他也没有说出自己的身份,在老家当了四十多年的农民。



年轻时的李玉安

1990年4月21日,新华社发布了《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十三位烈士之一的李玉安还活着的消息,并且称赞他40多年来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工作的奉献精神,这引发了不少人的议论,李玉安这个“活烈士”是怎么被人们发现的呢?

原来李玉安有六个儿女,小儿子李广中在他的熏陶下,从小就喜欢舞刀弄枪,立志长大以后当兵保家卫国,但是因为名额有限,李广中连续三年报名都没有成功入伍。李广中很不甘心,于是央求父亲说出自己战斗英雄的身份,李玉安爱子心切,只能答应了他。

1990年2月,李玉安拿着自己的残疾证,来到了保定驻军政治部接待室,向在那里工作的谢干事说明了自己的身份,谢干事立刻把消息汇报给了军史办公室主任李淼生。李淼生参加过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对于著名的松骨峰战役非常清楚。他和李玉安交谈了很久,发现李玉安对于松骨峰战役的战斗情况了如指掌,并且详细叙述了自己被救的经过,最后李玉安给李淼生看了自己胸口的枪伤,李淼生确定这就是当年三连的副班长李玉安无疑。



李玉安和作家魏巍

看到眼前还活着的战斗英雄,李淼生紧紧地握住他的手,答应立刻帮他的儿子办理入伍事宜,经过和有关部门协商,李淼生很快给李玉安所在的地方政府去了一封信:“李玉安同志是我们的战斗英雄,希望在生活上给予照顾。”李玉安得到了帮助,很高兴的回到家里,同年4月,他的儿子顺利参军入伍,成为了和父亲一样光荣的解放军。

在这年4月初,李玉安所在的团队正在召开庆功大会,李淼生主任特意把李玉安请到团里,在大会上向各级领导介绍李玉安:“这是我们部队的老英雄,松骨峰战斗的活烈士李玉安同志!”话音刚落大会现场掌声雷动,李玉安也湿润了眼眶,隐姓埋名40年,他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

李玉安活着的消息,经过记者报道后举国皆知,黑龙江七台河党史部门的同志,却突然想到了在红旗乡好像也有一位烈士,他的名字叫井玉琢。其实井玉琢是战斗英雄的事情,早在七十年代就被人们知道了,那时候一名叫石永全的煤矿工人到红旗乡卖豆油,井玉琢恰好就在那里卖豆油。因为他的脸和脖子、手指被汽油弹严重烧伤,可以明显看出是战争遗留的创伤,所以立刻引起了石永全的好奇。



井玉琢

当石永全接过油票,看到油票戳上清晰的印着“井玉琢”三个字时,他立刻就想到了魏巍笔下的那十三名烈士,其中就有一个叫井玉琢的人。石永全赶紧问:“井大爷,您当过兵吗?是不是去过朝鲜?”井玉琢说去过,石永全又问:“您是不是还参加过松骨峰战役?”井玉琢被烧伤的眼睛突然炯炯有神:“是啊,我是三连八班的副班长,松骨峰就是我们连打下来的。”

石永全激动不已,紧紧握住井玉琢的手:“老英雄,我可找到你了。”其实石永全也是三连的退伍士兵,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居然见到了活着的烈士,于是立刻把消息汇报给了上级领导。领导们得知消息,派人把井玉琢接回了老部队,请他给大家作报告,并且在专门为纪念烈士成立的“松骨峰战斗模范连”的旗帜下合影留念。

部队领导很希望井玉琢能留下来,哪怕是多住些时日也好,可井玉琢却一口拒绝:“部队对我够好了,我不能在这里给部队添麻烦。”临走之前,团领导依依不舍地说:“您记得经常回来看看啊。”部队还送给了井玉琢50块钱、100斤大米和5斤白酒,也许正是这些在井玉琢眼中过于丰厚的礼物,让他始终不愿意回部队:“我不能再给部队添麻烦。”



李玉安和井玉琢四十年后见面

就是在这样的坚守下,李玉安和井玉琢两个人,一个当粮库管理员,一个当普通农民,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寒来暑往,转眼间四十年转瞬而过,他们也都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如果没有李玉安为儿子迫不得已“出山”,也许就没有人知道这些活着的烈士,他们为国为家所做的一切,会随着英雄的老去,永远成为历史。

但是机缘巧合之下,这两个人没有被遗忘,1990年11月6日下午,在黑龙江分社记者的安排下,两位老人见面了。四十年未曾谋面,他们仍然一眼认出了对方,两个人都忍不住哽咽地说:“活着就好,活着就好,没想到还能活着见面!”

看着井玉琢面目全非的样子,李玉安欲言又止,最后忍不住流下眼泪,井玉琢却云淡风轻地说:“不碍事,这么多年我早就习惯了。”记者坐在一旁,听他们交谈了很久,在那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时光好像永远静止了,眼前不再是年逾古稀、面目全非的老人,而是充满青春和朝气的青年,伴随着他们的谈话,大家都走进了保家卫国的1950年,眼前浮现的,是战士们在松骨峰上浴血奋战,逐渐远去却依然清晰的面庞。



鸭绿江

曾经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两只洁白的仙鹤,从烽火硝烟中救出了两块宝玉,衔着宝玉跨越千山万水,来到了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休息。因为眼前的风景实在是太美了,离自己的家乡也近在咫尺,所以仙鹤高兴的叫了起来,却忘了口中还衔着宝玉,宝玉从高空掉下去不知所踪,永远遗落人间。李玉安和井玉琢,也许就是仙鹤掉落在人间的宝玉,他们本来价值连城,却甘愿收起自己的高贵,投身于平凡的事业中,以最可爱的姿态,过着最普通的人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中产都买不到但县城人手一件” ,比lululemon还贵的白女新宠还没开进中国就过气了?

“中产都买不到但县城人手一件” ,比lululemon还贵的白女新宠还没开进中国就过气了?

Vista氢商业
2025-09-18 13:23:03
套现8.8亿后,剩1266股不卖了!宁波800亿富豪提前终止减持!股民:侮辱性强

套现8.8亿后,剩1266股不卖了!宁波800亿富豪提前终止减持!股民:侮辱性强

深蓝财经
2025-09-18 19:16:53
4000万中年失业大军,他们将何去何从?

4000万中年失业大军,他们将何去何从?

经济学教授V
2025-09-02 18:42:04
切断中欧班列后,波兰拒绝放行?中方开门见山,直接挑明两个后果

切断中欧班列后,波兰拒绝放行?中方开门见山,直接挑明两个后果

介知
2025-09-19 03:42:23
十年录音揭开抑郁真相,李维嘉当场痛哭,谢娜做法太硬核

十年录音揭开抑郁真相,李维嘉当场痛哭,谢娜做法太硬核

草莓解说体育
2025-09-18 16:31:22
欧冠新军炸裂首秀:90分钟天外飞仙 0-2到2-2!改写2大历史

欧冠新军炸裂首秀:90分钟天外飞仙 0-2到2-2!改写2大历史

叶青足球世界
2025-09-18 06:43:37
28岁女子去中东旅游被渴死,父母:不收尸,就让她死在国外吧

28岁女子去中东旅游被渴死,父母:不收尸,就让她死在国外吧

罪案洞察者
2025-09-03 13:58:14
冯巩彻底傻眼了,在深圳布局五年,一场商演竟被郭德纲打回原形

冯巩彻底傻眼了,在深圳布局五年,一场商演竟被郭德纲打回原形

阿废冷眼观察所
2025-09-19 05:21:02
深圳将迎暴雨大暴雨!台风预警生效!最大10级!

深圳将迎暴雨大暴雨!台风预警生效!最大10级!

深圳晚报
2025-09-18 12:26:56
乒乓教父蔡振华,娶了一个“没心没肺”的妻子,儿子是当红男星!

乒乓教父蔡振华,娶了一个“没心没肺”的妻子,儿子是当红男星!

地球记
2025-09-19 00:47:27
黑人留学生住女生宿舍后续:校方回应,发帖女生道歉,网友炸锅

黑人留学生住女生宿舍后续:校方回应,发帖女生道歉,网友炸锅

奇思妙想草叶君
2025-09-16 22:52:24
李双江现身新疆,走路蹒跚状态好,吃美食参观景区,儿子现状曝光

李双江现身新疆,走路蹒跚状态好,吃美食参观景区,儿子现状曝光

鑫鑫说说
2025-09-18 10:28:23
中国首例五胞胎终于长大了,父亲因劳累去世,母亲直言后悔生下他们

中国首例五胞胎终于长大了,父亲因劳累去世,母亲直言后悔生下他们

等风来育儿联盟
2025-08-01 12:21:35
陈刚、齐向东共同揭牌,这一新机构首次亮相

陈刚、齐向东共同揭牌,这一新机构首次亮相

政知新媒体
2025-09-18 22:43:45
60岁蒋雯丽现状:定居英国,素颜合照显脸垮,一代女神终于也老了

60岁蒋雯丽现状:定居英国,素颜合照显脸垮,一代女神终于也老了

冷紫葉
2025-08-13 00:39:53
《纽约时报》观点|巴纳德学院院长:查理·柯克向大学生发起挑战,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人

《纽约时报》观点|巴纳德学院院长:查理·柯克向大学生发起挑战,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人

一半杯
2025-09-18 10:41:01
追着要王楚钦要微信女子社死,身份曝光,45岁还想嫁个成功人士

追着要王楚钦要微信女子社死,身份曝光,45岁还想嫁个成功人士

通鉴史智
2025-09-18 07:37:48
打通西藏与广东!又一个超级工程来了

打通西藏与广东!又一个超级工程来了

国民经略
2025-09-18 11:42:28
陈若琳问全红婵:大学一个月生活费多少?全红婵的回复显情商

陈若琳问全红婵:大学一个月生活费多少?全红婵的回复显情商

喜欢历史的阿繁
2025-09-16 17:17:41
重大损失!乌特种作战部队袭击俄罗斯伏尔加格勒炼油厂致其停产

重大损失!乌特种作战部队袭击俄罗斯伏尔加格勒炼油厂致其停产

军迷战情室
2025-09-18 20:45:08
2025-09-19 06:03:00
基识
基识
文化之根,滋养着我们的成长;知识之源,照亮我们的未来。
459文章数 2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男子给小35岁情人转1340万 妻子:第三者生活极度奢侈

头条要闻

男子给小35岁情人转1340万 妻子:第三者生活极度奢侈

体育要闻

身高170的他,让196的博尔特坐不住了

娱乐要闻

最美央视才女,甩掉孙红雷嫁给张嘉益

财经要闻

起底多校“发臭午餐”供应商绿捷

科技要闻

英伟达50亿美元投资英特尔,但代工免谈

汽车要闻

女神代言/新增配色/智能升级 26款腾势N9售38.98万起

态度原创

亲子
时尚
家居
公开课
军事航空

亲子要闻

汇星海之光 护妇幼健康|2025年“妇幼健康看中国”宣传推进活动大连站即将启幕

秋冬穿对红黄橙,温暖又高级

家居要闻

多维交集 简意雅情结合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哈马斯高层在多哈遇袭后首次现身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