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名溯源】
长洋村位于宁海县北部,东接西店镇岭口村,西经大蔡可通奉化大堰。据《郭氏宗谱》记载,宋哲宗年间(1086-1100),郭瑜从临海康谷迁居于此,为开基始祖。村名 “长洋” 既因地处狭长田洋畈、旁有溪流环绕的地形特征,又因郭瑜长兄居临海长潭、二兄居金华长衢,为彰显 “三长同宗” 的血脉联系而得名,形意相融。
【铝业发展史】
让长洋在近代工业史上留下印记的,是 “钢精(铝)灰” 产业。
1968 年,一批长洋籍上海返乡青年。他们的父辈多为民国时期赴沪谋生的乡亲,依托长洋人郭学序 1916 年创办的上海华昌钢精厂(后改制为上海铝制品三厂)扎根上海。因不愿远赴边疆插队,这些知青回到长洋,却因不擅农活陷入困境。经上海亲属提议,深甽公社牵头创办社办企业,利用上海铝制品工厂的铝灰(含 15%-30% 金属铝)提炼金属铝,既解决生计又规避政策风险。
原料由上海的长洋人郭余定媳妇俞婉贞(上海铝制品几个厂人脉深厚)保障;技术依赖 1958 年返乡的上海熔炉工郭如南、郭如西、郭朝庭、郭永法等人,他们熟稔熔炼技艺。铝灰从上海经水路运至西店樟树码头,靠手拉车运回,用家用捣臼加传统 “踏碓” 捣碎筛分。1970 年,人们在村南废弃的大乘寺砌砖炉,以柴为燃料,拉大风箱熔化铝灰,炼出第一炉铝液。部分知青则负责联系厂家发货,成为 “外勤”。
1974年,作坊升级为深甽综合化工厂。1976 年,郭双宝任书记后接入电网,改用鼓风机和煤炭,生产效率翻倍,并为全村通电,让 “办厂脱贫” 的观念深入人心。工厂进而发展深加工:用翻砂技术生产 “铝火踏、铝火熜”“铝烫罐” 畅销全省;将铝锭运至宁波压延成铝片,回厂冲压成汤匙及电风扇配件,完成从 “卖原料” 到 “做成品” 的跨越。
改革开放后,家庭作坊遍地开花,形成 “长洋点火,深甽添柴” 的格局,但原料争夺与污染问题渐显。2004 年,环保压力下,小厂合股迁址深甽小毛岭陈草岙规范化生产;2013 年引入过硫酸铝技术,铝灰利用率超 90%,二次灰供水泥厂、净水器厂使用,获政府环保补贴。2017 年熔铝环节因政策叫停,深甽企业转向铝制品深加工,为后来登山杖等产品占据全国市场埋下伏笔。
如今长洋村的老作坊早已停办,可当年留下的技术和拼劲,在深甽慢慢结出了更多果实。从当年熔炉工匠们拉着风箱炼铝,到如今车间里机械臂运转,这段从村里起步的产业路,也是浙江民营经济慢慢发展的一个缩影。
(采访时间:2025.8.9.- 8.10. 口述:郭大进、郭家安)
- End -
乡土宁海公益平台
@关注我们就是最大的支持@
对话主编请加微信:
□ 撰稿:水东居士
□ 排版:天姥老人
□ 审核:乡土宁海工作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