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名溯源】
白岩村坐落于深 甽 西部太阳山北麓,因村后巨型白色岩头屏得名。据《旗山徐氏宗谱》记载,宋末徐应龙自新昌莒根迁此,见村前山形如三角旗,初名 “旗山”。如今,白岩村已与双坑、乌糯坑合并为新旗山村。
![]()
【山村造套间】
2002 年,35 岁的共产党员,宁海国宏集团副总徐宗宽,因为村民的信任和乡领导的嘱托,回到了生他养他的白岩村担任村主任。从返乡任职那一刻起,他便立下誓言:“与大伙共过好日子”。
昔日的白岩村,一直被困于大山深处。350多户人家挤在区区80亩的土地上,一个四合院里,住着三四代、十五六户人家,八十多口人挤在一起,生存空间逼仄得令人窒息。沿溪而建的房屋低矮而破旧,屙缸间、猪栏间、牛栏间是老房子的标配。人畜混居、粪污四溢,卫生条件令人堪忧。每天清晨,几十人蹲在茅坑间“解决问题”,成了老辈人记忆里的窘迫之事。村里集体经济基本为零,想改变村庄落后面貌,心有余而力不足。
徐宗宽上任后,大刀阔斧,向污染的溪流“开刀”,修建起 8 道拦水坝,还村民一湾清流。随后,徐宗宽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签协议,填茅坑。每户补贴 100 元,处理了 300 多座茅坑,并同步建成 5 座公厕。这二项举措都比全县大规模环境整治早了十多年。
白岩村的蜕变,离不开国宏集团的鼎力支持,更离不开乡贤们的反哺之情。2012年,徐宗宽邀请县规划院为村庄做整体规划,国宏集团出资捐建“白岩村文化活动中心”,后改建为文化礼堂,成为村民心中的精神家园。
住房问题一直是压在白岩村村民心中一块沉甸甸的大石头:在外打拼的子女回乡无处落脚,新媳妇一进村就皱眉,建新房却无地可建。
面对困境,徐宗宽提出:“集中建套间,省地留乡愁。”
“毛竹株脚造套间,做梦吧!”有人私下议论。“在巴掌大的山坳里,建套间?简直是天方夜谭。”
徐宗宽没有退缩,而是争取国土资源局的支持,解决边坡难题,完善水电、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制定拆旧建新的补偿机制,老房按价折算,新房按成本出售,让百姓真正得实惠。
2014年,宁海首幢山区农村套间在白岩村建成。四层楼,24套住房,白墙黛瓦,宛如从泥土中自然生长而出;2016年,二期工程更令人惊叹:六层楼,36套住房,依山而建,错落有致;2015年再添两幢……至今新旗山村,200多套新房拔地而起,有效缓解了住房难题。
而那些承载着岁月记忆的老四合院、一字型老屋,也在徐宗宽的规划下,被一一修缮。“这些都是村里的根。”徐宗宽深情地说。
2016年,宁海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在白岩村召开;2019年,白岩村被评为浙江省3A级景区村。
从村主任到村党支部书记,徐宗宽用23年的坚守与担当,书写了一名普通党员的初心景愿和桑梓深情。(执笔/许懿)
- End -
乡土宁海公益平台
@关注我们就是最大的支持@
对话主编请加微信:
□ 撰稿:水东居士
□ 排版:天姥老人
□ 审核:许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