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深秋,陈星旭因拍摄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亚洲特别版,在佛罗伦萨停留了三个月。彼时22岁的他,刚凭借《东宫》中“李承鄞”一角崭露头角,却在亚平宁半岛的石板路上,意外闯入了另一段人生剧本。
拍摄间隙,他常独自漫步阿诺河畔。一个雨后初霁的午后,在乌菲兹美术馆旁的咖啡馆,他遇见了经营家族餐厅的女孩索菲亚。她正在临摹米开朗基罗的草图,阳光透过玻璃窗,在她栗色的卷发上跳跃。陈星旭被画纸上流畅的线条吸引,用刚学会的意大利语搭讪:“你的笔触像流淌的阿诺河。”索菲亚抬头时,眼中的笑意比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更耀眼。
索菲亚的父亲是第三代华人移民,母亲是土生土长的佛罗伦萨人。这个融合了东方内敛与地中海热情的家庭,成了陈星旭异国他乡的慰藉。每个周末,他都会带着从中国城买来的龙井,去索菲亚家学做提拉米苏。索菲亚的母亲教他用橄榄油煎牛排,父亲则用带着温州口音的中文,讲述上世纪80年代偷渡到意大利的往事。“我们这代人把根扎在这里,却总望着东方的月亮。”老人的话,让陈星旭想起自己辽宁老家的奶奶。
二、橄榄树下的承诺:当事业与爱情在天平两端
随着拍摄接近尾声,陈星旭与索菲亚的感情也如托斯卡纳的葡萄藤般疯长。杀青宴上,索菲亚的父亲借着酒意拍着他的肩膀:“小陈,留下吧。我这餐厅将来交给你,索菲亚也该有人照顾了。”陈星旭望着身旁眼含期待的女孩,恍惚间觉得自己的人生轨迹即将偏离预设的航道。
彼时,国内经纪公司已为他接下三部大男主戏,《星落凝成糖》的剧本正躺在他的邮箱里。一边是唾手可得的国际巨星之路,一边是橄榄树下的安稳人生。他在日记里写道:“佛罗伦萨的月光很温柔,却照不亮北京的长安街。”
最艰难的抉择发生在离别的前一夜。索菲亚带他去看家族的橄榄园,月光下,古老的橄榄树投下斑驳的影子。“我查过了,中国演员也可以拍欧洲电影。”索菲亚从包里掏出一本泛黄的《罗马假日》,“赫本可以为派克放弃公主身份,我也可以跟你去北京。”陈星旭握住她的手,触感像极了他童年时奶奶织的毛衣,温暖却带着一丝扎人的粗糙——那是现实的棱角。
他想起《东宫》拍摄时,为了一个骑马镜头从马背上摔下,肋骨断了两根却坚持拍完;想起中戏毕业时,导师说的“演员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佛罗伦萨的温柔乡是诱惑,可长安街的万家灯火,才是他从4岁演第一部戏时就埋下的梦想种子。
三、告别与重逢:当月光终照两地相思
离别的那天,索菲亚没有去机场。陈星旭在她的窗台上留下一枚从国内带来的玉佩,上面刻着“长乐未央”。他不知道的是,索菲亚在他走后,把玉佩系在橄榄树最粗壮的枝桠上,每天浇水时都会默念:“愿你如长安之月,皎洁明亮。”
回国后的陈星旭,将所有精力投入工作。《星落凝成糖》中的“玄商君”让他跻身顶流,可深夜收工后,他总会习惯性地泡一杯没有索菲亚味道的提拉米苏。有次采访被问及“理想型”,他望着镜头突然失神:“喜欢会做提拉米苏的女孩,睫毛很长,笑起来像佛罗伦萨的阳光。”
2023年,陈星旭作为电影节评委重返意大利。在佛罗伦萨的旧桥上,他意外遇见了抱着孩子的索菲亚。她的丈夫是位温文尔雅的建筑师,孩子的眉眼像极了她。“好久不见,陈先生。”索菲亚的中文带着一丝生疏,却依旧温柔。陈星旭指着孩子胸前的玉佩——那是他当年留下的“长乐未央”,只是边角已被摩挲得光滑。
“他叫‘念安’,思念的念,平安的安。”索菲亚轻声说。陈星旭突然想起奶奶常说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佛罗伦萨的月光终究没能照进他的人生剧本,却在他的记忆里刻下了最温柔的注脚。
四、月光依旧:当遗憾成为生命的勋章
如今,陈星旭的书房里挂着一幅索菲亚送的画:橄榄树下,一个中国少年牵着意大利女孩的手,背景是北京的天安门和佛罗伦萨的穹顶。他偶尔会对着画发呆,想起那个差点成为意大利女婿的自己。
有人问他是否后悔,他总是笑着引用《罗马假日》的台词:“人生不会尽如人意,可正是那些遗憾,让我们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或许,每个平行宇宙里都有不同的陈星旭——有的在佛罗伦萨经营餐厅,有的在好莱坞拍电影,而我们看到的这个,正带着佛罗伦萨的月光,在长安街的霓虹里,书写着属于中国演员的传奇。
正如索菲亚父亲说的:“月亮不管照在哪里,都是同一个月亮。”而陈星旭的月亮,一半在佛罗伦萨的橄榄树上,一半在中国的影视城里,彼此映照,各自圆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