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县城“刚需”,中国楼市最后的大韭菜,谁来当最后的接盘侠?

0
分享至

中国楼市的天,看来是真的要变了。

曾经县城的房子是香饽饽,如今却成了烫手山芋,但是即便如此,依旧有很多人掏出家底去县城买一套房子。

到底是真的刚需,还是成为中国楼市里最后的“韭菜”了呢?


转眼2025年已经过半,中国楼市越来越清晰,当下最显眼想必就是遍布全国的县城。

这种局面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背后是一连串环环相扣的原因。

很多县城这些年要搞建设,要发工资,钱从哪里来?

一个重要来源就是卖地。

买了地做什么?第一选择就是盖房子,然后卖出去,这么一来,房子就越盖越多,多到成了个大问题。


到2024年底,全国摆在明面上等着卖的商品房就有7.3亿平方米,而这其中,不少待卖房都在县城。

这些卖不掉的房子,总价值是个天文数字。

其实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如果房子如果能在一年内卖完,就是很正常的情况。

但在大多数县城,这个时间已经越来越长,甚至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

而眼下就算现在所有开发商都停工,不盖新楼了,光是清掉这些存货都得好几年。

这还只是能统计到的,那些盖了一半就停工的烂尾楼和各种手续不全的项目,更是加剧了这种供大于求的矛盾。


早在2016年,宁夏就有个西部小县城,总共才24万人,积压的房子面积竟然有670万平方米,人均下来,根本住不了那么多。

房子盖了这么多,可问题是买得起,又愿意买的人却越来越少,这就要说到县城面临的另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人往高处走。

随着全国城镇化进程的深入,到2024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了65%,年轻人为了更好的工作机会和发展前途,都一股脑地涌向了省会和一二线大城市。



很多中西部县城的现状就是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本该是买房主力军的青壮年,早就出去闯荡了。

全国经济实力最强的一百个县里,都有近七成在面临人口流失的压力。

其中25到49岁这个最需要买房的年龄段,人数比二十年前少了五分之一还多。

人走了买房的需求自然就没了,而那些留在县城的人,日子也过得紧巴巴。

而且县城的产业大多是农业或者一些附加值不高的制造业,大家的工资涨得慢,看着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房价,只能望而却步。

到了2025年,就连经济发达的广东,有些县城的房价也在跌,但照样卖不动。

高房价和低收入摆在面前,年轻人干脆就不想了,至于想靠炒房赚钱的,更是早就没了踪影。



其实他们大多不是为了投资,而是被最现实的需求推着走的。

第一种也是最主要的一批,是从周边乡镇到县城来的人。

他们为了孩子能上个好点的学校,或者为了家里人看病方便点,不得不把家安在县城。

第二种是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

县城虽然不大,但也有好学校和差学校之分,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庭只能硬着头皮去买所谓的学区房。

第三是为了照顾老人。

很多在县城已经安家立业的年轻人,父母还住在农村,年纪大了,生活多有不便。

于是他们就会在自己家附近再给父母买一套小房子,方便照应。

这几类人,成了县城楼市最后的支撑力量。


他们用自己辛苦攒下的钱,接手了这些价格虚高的房子,成了名副其实的接盘侠。

面对这种情况,各地也不是没想办法救市,降低首付比例,下调贷款利率,搞以旧换新,能用的招数都用上了。

光是2025年上半年,全国就有170多个市县出台了340多条放松政策。

虽然核心城市出现企稳迹象,但很多县城依旧难发力。

因为县城最缺的不是政策优惠,而是真正有能力买房的人,政策顶多能刺激一两个月的销量,风头一过,市场又会恢复冷清。



2024年国家层面也出了个大招,拿出3000亿资金,让国企去收购一些卖不掉的商品房,改成保障房。

这个想法很好,但全国的库存量太大了,这笔钱撒下去,想听大响比较难。

更关键这些真金白银大多都投向了省会和经济发达的城市,那些库存压力最大的偏远小县城,根本轮不上。

指望不上外面帮忙,县城只能自己想办法,比如给买房的人发点补贴,一平米补贴个几百块钱。

但地方财政自己都紧张,这种补贴也搞不长久,最终还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当房子多得卖不掉,想买的人又没钱没需求,各种救市政策也起不了大作用时,县城楼市的最终结局也就没什么悬念了。

现在很多县城的情况是新房标着价但没人买,开发商降到成本价也卖不动,二手房更是没人接手,有的挂出去大半年都无人问津。

房子这个过去十几年里中国人最重要的资产,在县城正在失去它的金融价值,变成了一堆动不了的钢筋水泥。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房子卖不掉,开发商就不敢再盖新楼,建筑行业和相关的工作岗位就少了,工作机会少了,年轻人就更要往外跑。

人跑得越多,买房的需求就越少,楼市就越冷。

对今天绝大多数县城来说,这个结短期内很难解开,接盘侠的角色恐怕还要当很长一段时间。

当然这种情况总有例外。

那些挨着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圈的县城,或许能沾点光,承接一些大城市溢出的人口和产业,日子会好过一些。

但这毕竟是少数,改变不了全国几千个县城的整体趋势,而对于那些已经在高点买了房的普通家庭来说,他们或许只能默默承受这个漫长的调整期。

信源: 家核优居 2025-05-19 县城房价还会涨吗?小县城房产未来走向 新浪财经 2025-06-102025 年 6 月起,楼市彻底变天!好政策井喷,买房人怎么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危险的李在明,离谱的言论

危险的李在明,离谱的言论

寰宇大观察
2025-09-18 22:30:14
化骨水夺命后续:10年前搬家遗弃,凶手父亲已88岁,待查产出地

化骨水夺命后续:10年前搬家遗弃,凶手父亲已88岁,待查产出地

温读史
2025-09-19 09:32:26
判罚农妇10万元的法官于焕琴,曾荣获“齐鲁最美法官”等一串荣誉

判罚农妇10万元的法官于焕琴,曾荣获“齐鲁最美法官”等一串荣誉

徐雪芬札记
2025-09-19 11:08:59
太突然!男演员去世,年仅42岁!

太突然!男演员去世,年仅42岁!

FM93浙江交通之声
2025-09-17 15:15:47
挂羊头卖狗肉!央视《灼灼韶华》被观众强烈要求下架,理由很一致

挂羊头卖狗肉!央视《灼灼韶华》被观众强烈要求下架,理由很一致

陈意小可爱
2025-09-19 00:54:22
全球历史上评分最高的10部电影(截止2025年)

全球历史上评分最高的10部电影(截止2025年)

老蜗牛
2025-09-16 10:43:00
内维尔含泪追忆哈顿:他让曼彻斯特红蓝共泣

内维尔含泪追忆哈顿:他让曼彻斯特红蓝共泣

运动全视界
2025-09-18 10:50:11
首日突破2亿!《731》刚上映就差评一片,观众给出的理由出奇一致

首日突破2亿!《731》刚上映就差评一片,观众给出的理由出奇一致

白面书誏
2025-09-18 23:05:07
陈赫前妻不穿内衣大胆出镜,胸和肚子快一样平,那张脸倒是很美

陈赫前妻不穿内衣大胆出镜,胸和肚子快一样平,那张脸倒是很美

涵豆说娱
2025-09-09 17:09:17
拥有超强法务部的国产车,吓得消费者不买了,外资车幸灾乐祸

拥有超强法务部的国产车,吓得消费者不买了,外资车幸灾乐祸

柏铭锐谈
2025-09-17 15:37:53
深圳将迎暴雨大暴雨!台风预警生效!最大10级!

深圳将迎暴雨大暴雨!台风预警生效!最大10级!

深圳晚报
2025-09-18 12:26:56
弟弟6岁走失,20年后姐姐求职,看到老板戴父亲遗物当场痛哭

弟弟6岁走失,20年后姐姐求职,看到老板戴父亲遗物当场痛哭

兰姐说故事
2025-08-29 17:40:03
方媛低调晒出自家豪宅,嫁郭富城后过上贵妇生活,里子面子都有了

方媛低调晒出自家豪宅,嫁郭富城后过上贵妇生活,里子面子都有了

有范又有料
2025-09-18 15:27:28
当时很多蒙古考察日记中,都提到蒙古人性交不节制,得病者极多

当时很多蒙古考察日记中,都提到蒙古人性交不节制,得病者极多

牛牛叨史
2025-09-17 13:38:18
统一台湾的最大障碍,不是美国和台独,而是“中华民国”这个称号

统一台湾的最大障碍,不是美国和台独,而是“中华民国”这个称号

飞杨电影
2025-03-26 02:07:48
有人说当年的知青上山下乡都是自愿的,你是自愿的吗?

有人说当年的知青上山下乡都是自愿的,你是自愿的吗?

前沿天地
2025-09-19 06:07:56
朱芳雨卸任?广东人事变动,签约目标曝光,朱芳雨摊牌,官宣决定

朱芳雨卸任?广东人事变动,签约目标曝光,朱芳雨摊牌,官宣决定

体育有点水
2025-09-18 17:47:06
白天陪玩晚上陪睡?明码标价8000一次!高端伴游沦为色情交易温床

白天陪玩晚上陪睡?明码标价8000一次!高端伴游沦为色情交易温床

阿纂看事
2025-08-29 15:46:57
1994年正式脱离中国,国土面积17万平方公里,如今盛产美女

1994年正式脱离中国,国土面积17万平方公里,如今盛产美女

诺言卿史录
2025-08-22 01:25:05
一天两包烟顿顿八两酒,坚决不听医生劝阻的李琦,如今竟然大变样

一天两包烟顿顿八两酒,坚决不听医生劝阻的李琦,如今竟然大变样

九分看世界
2025-09-07 07:36:12
2025-09-19 12:27:00
关注财事
关注财事
分享财事
3342文章数 977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房产要闻

好猛!海南楼市,一批王炸楼盘杀出!

头条要闻

牛弹琴:全世界都没想到 巴基斯坦成了最大赢家

头条要闻

牛弹琴:全世界都没想到 巴基斯坦成了最大赢家

体育要闻

不会短跑的牙买加人,集体跳槽土耳其

娱乐要闻

关晓彤生日 仅闫妮和化妆师撑场祝福?

财经要闻

青海一"矿霸"非法填埋万吨危废

科技要闻

黄仁勋亲口确认:正评估英特尔代工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游戏
艺术
手机
公开课
军事航空

《超击突破》将于19日开启Steam抢先体验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手机要闻

苹果计划在中国台湾试产折叠屏iPhone,配备约7.8英寸内屏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卫星图像显示以军坦克集结加沙城周围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