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处暑,作为夏秋交替的“分水岭”,既带着夏末的余温,又藏着初秋的清肃。此时暑气渐消却未绝,燥气初升而未盛,养生需循“收”之道,顺应天地阳气内敛、阴气渐生的规律。遵循“三宜三忌三行动”,方能在时节转换中护佑身心康泰。
一、三宜:顺时养收,固护元气
宜“平补润燥”,调和脏腑
处暑气候“燥湿相夹”,肺喜润恶燥,脾忌湿畏寒,饮食需兼顾润燥与祛湿。
润秋燥:多食“秋味”,如梨可生津止渴,银耳能润肺养胃,百合清心安神,蜂蜜润肠润燥。《饮膳正要》强调“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黑芝麻、核桃等坚果既能补肝肾,又可防皮肤干燥。
祛余湿:夏末湿气未散,可食冬瓜、赤小豆、薏仁等利湿食材,搭配山药、莲子健脾,避免湿邪困脾。
平补为要:清代名医王世雄称“粥为第一补人之物”,晨起喝一碗小米粥、南瓜粥,既能养胃又不滋腻,老人儿童皆适宜。需注意,糖尿病患者应减少白粥摄入,可搭配杂豆杂粮延缓升糖。
宜“早卧早起”,顺应阴阳
《黄帝内经》言:“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处暑起居需告别夏季的“晚睡早起”,随昼夜变化调整作息。
早卧以应阳气收敛:夜晚10点前入睡,助肝脏排毒,防虚火上炎导致口干、失眠。
早起以舒肺气:清晨6-7点起床,趁晨光熹微散步或做深呼吸,让肺气得以舒展,对抗秋季“肃杀之气”。
午后小憩解秋乏:处暑后人体易觉疲惫,午间小睡20-30分钟,可弥补夜间睡眠不足,恢复精力却不扰阳气收敛。
宜“适度秋冻”,强健体魄
“春捂秋冻”是古人顺应时节的智慧,处暑“秋冻”需把握尺度:
不冻肩颈腰腹:这些部位属“阴”,受凉易引发关节痛或脾胃虚寒,可穿薄外套护住腰腹。
冻四肢促循环:手脚稍凉可刺激身体阳气生发,增强抗寒能力,但以不感觉冷为度。
雨后及时添衣:“一场秋雨一场寒”,雨后气温骤降,需避免受凉感冒,尤其老人、儿童及体弱者。
二、三忌:避伤正气,防患未然
忌“贪凉饮冷”,伤脾败胃
处暑午后仍有闷热,若贪食冰饮、凉菜,易致脾胃虚寒,出现腹痛、腹泻。此时脾胃功能较弱,应做到:
少喝冰饮:可将常温绿豆汤、酸梅汤代替冰水,既能解暑又不伤脾。
不吃隔夜菜:秋燥易使食物变质,隔夜菜可能滋生细菌,引发肠胃不适。
晚餐宜温软:如南瓜汤、蒸山药等,避免生冷坚硬食物增加肠胃负担。
忌“过度耗散”,收敛神气
秋季主“收”,若仍像夏季般剧烈运动或熬夜应酬,会耗伤肺气与阴津,导致乏力、干咳。需注意:
运动忌大汗:选择太极、散步、瑜伽等温和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后大汗淋漓——“汗为心之液”,过度耗汗易致心阴不足。
情绪忌急躁:秋气易令人“悲秋”,可通过听舒缓音乐、赏秋景等方式调畅情志,做到“使志安宁,收敛神气”。
劳作忌过度:处暑农事繁忙,但需劳逸结合,尤其避免午后高温时劳作,防中暑与体力透支。
忌“忽视秋燥”,疏于防护
秋燥初起时,人体易出现“燥象”:咽喉干痛、皮肤瘙痒、大便干结,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引发呼吸道疾病。需做好:
补水不贪多:少量多次饮用温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冲淡胃液;可含服梨片、麦冬茶滋润咽喉。
护肤重保湿:洗澡水温不宜过高,少用碱性香皂,洗完后涂保湿霜,防皮肤干燥脱屑。
环境增湿度:在室内放置水盆或加湿器,保持空气湿度在50%-60%,缓解鼻干、干咳。
三、三行动:落地实践,应时应景
行动一:自制秋梨膏,润燥随身带
秋梨膏是处暑润燥的经典良方,亲手制作更贴合体质:
材料:雪梨5个(去皮去核)、川贝5克、百合10克、冰糖适量、蜂蜜20克。
做法:雪梨打汁,与川贝、百合同煮1小时,滤渣后加冰糖熬至浓稠,放凉后加蜂蜜拌匀,装入瓶中冷藏。
用法:每日取1-2勺,用温水冲饮,可缓解咽喉干燥、咳嗽少痰。
秋日,也适合喝点老白茶。
行动二:观三候变化,悟自然之道
处暑三候暗藏生机,观察自然变化能助于调心养性:
一候鹰乃祭鸟: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陈列猎物如“祭祀”,提醒人们“收获”需有敬畏心。
二候天地始肃:树叶渐黄、草木凋零,万物开始收敛,可外出捡拾落叶,感受“肃杀”中的宁静。
三候禾乃登:稻谷、高粱等谷物成熟,农忙开始,可尝新米煮饭,体会“春种秋收”的踏实。
行动三:贴秋膘有度,清补为先
处暑“贴秋膘”并非盲目进补,需“清补”代替“肥甘厚味”:
素补:用莲子、芡实、茯苓炖粥,健脾祛湿又不油腻。
轻荤:少量食用鸭肉(性凉滋阴)、鲈鱼(补肝肾),避免羊肉、狗肉等热性食物。
搭配:吃肉类时搭配萝卜、冬瓜,解腻又助消化,如萝卜炖排骨、冬瓜老鸭汤。
处暑如一首过渡曲,既有夏的余韵,又含秋的序曲。遵循“三宜三忌三行动”,在饮食、起居、情志上顺时调整,方能让身心与时节同频,在秋高气爽中积蓄能量,为寒冬做好准备。这个处暑,你准备好了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