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 数说的述说 的 第549篇 原创文章
之所以有这个思考,还是基于最近给几个区域性银行做数字化咨询,我发现有些共同点就是但凡涉及到五篇大文章中的数字金融和科技金融这两部分就都比较好说,一是大家都在探索没有约定俗成,第二这是花钱的事儿,有能力的多花点,预算少的少花点的区别,安全边际很高。
但是一落到具体业务上,比如涉及到风控和合规上。每家银行的偏好都有浓重的地域特征,普遍共性就是按照内部规定和当地监管偏好来,简单来说就是监管没有明确允许的不干,违反行内原有风险合规制度的不干。这就不禁让我回想起来之前一直思考的问题,到底是台州地区的市场、经济和监管氛围孕育出了台州三杰(台州银行、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和浙江民泰商业银行这一城三行的特殊的存在)的小微金融服务模式,还是这三家行自创的小微金融服务模式带动了环境发展。
目前我的判断还是环境造就了银行,如果没有独特的市场、活跃的经济和相对宽容的监管环境,就不会有台州三杰的存在,甚至出生都是问题。
我们引用城商行研究的观点,台州是中国股份合作制发源地,1982年全国首家股份合作制企业在温岭诞生,“无街不市,无巷不贩”的路桥镇,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形成全民经商氛围,地方政府坚持做“有限政府”,不干预银行经营,让市场活力充分释放,这就是核心。如果银行没有这种市场化宽容的氛围,很多决策都是行政化思维优先的,就会遇到在我咨询银行中遇到的问题,大家都看得到也都了解应该怎么做更好,但就是不敢决策。
当然台州银行和浙江泰隆银行等台州城商行的小微金融特色,并非简单的“环境造就银行”或“银行造就环境”,而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良性循环过程,是台州独特的民营经济土壤、银行主动的战略选择以及地方政府有为之举共同作用、相互成就的结果。
![]()
民营经济土壤是天然沃土
台州是中国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发源地,民营经济氛围浓厚,民间商业活动活跃(“无街不市,无巷不贩”)。这导致了台州存在大量有融资需求但缺乏规范财务报表和足额抵押物的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它们很难从传统大银行获得贷款,这就产生了巨大的、未被满足的融资需求,为专注于小微金融的银行提供了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而台州的三家城商行(台州银行、泰隆商业银行、民泰商业银行)均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从基层起步,它们主动选择了被大银行忽视的小微市场作为生存和发展的蓝海。这些银行探索出了独特的、能够有效应对小微企业“缺信息、缺信用、缺抵押”问题的风控技术和服务模式。台州银行的“三看三不看”风控模式及其总结的“下户调查、眼见为实、自编报表、交叉检验”十六字诀,以及泰隆银行的“三品三表”(人品、产品、押品;水表、电表、海关报表),其核心都是通过深入社区的“人海战术”和“关系型信贷”,依靠信贷员的实地走访和软信息判断,替代传统的财务报表和抵押物,有效破解了信息不对称难题。
民营出身的特质让它们“敢贷”。
更通过高效的运营模式(如泰隆银行的“三三制”、Pad上门服务实现“立等可贷”)和产品创新(如台州银行的“兴农卡”、泰隆银行的“融e贷”),让小微贷款变得简单、方便、快捷,降低了运营成本和客户融资成本。
为了更直观地展现这三家银行的异同,我用一个表格来概括它们的核心特色:
![]()
![]()
政府的“有为”与“有限”
台州地方政府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而聪明的角色,其精髓在于“有所为有所不为”,而当地监管也很好的延伸了政府的监管态度。
“不为”之处是 政府不干预银行的具体经营决策,不任命银行干部,即使参股也坚持民营资本控股(台州银行民资占股约95%,泰隆银行100%民资,民泰银行约92%),充分保障了银行的市场化运作和自主经营权。
“有为”之处是 政府致力于搭建良好的金融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其中最典型的是牵头建立台州市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整合了17个部门的2000多万条信用信息,向银行开放查询,极大地缓解了银企信息不对称。同时,政府还牵头设立了全国地级市首创的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为优质小微企业提供增信担保,发生风险时信保基金承担80%,银行只承担20%,这大大增强了银行放贷的信心。
健康的金融环境又进一步催生了更多更健康的小微企业。良好的金融支持使得台州的小微企业即使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发生资金链、担保链风险的概率也相对较低。银行与小微企业共同成长,台州的银行实现了惊人的不良贷款率(多年来从未超过1%)和可观的盈利,证明了小微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
![]()
未来的挑战与进化
台州的模式并非高枕无忧,也面临着挑战,最核心传统“人海战术”模式的人力成本较高,在规模扩张上存在效率边界且在经济下行期遇到成本利润的挑战。而且利率市场化和数字金融的发展正在给传统模式带来冲击。三家银行的发展也出现了分化,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三家都有域外网点,应该客观的说离开了台州或者浙江的土壤,在其他省份的分行或者村镇银行三家遇到了或多或少的水土不服的特征,这就是我说的更多是环境造就奇迹,同样的一个业务上海和监管的监管视角就是不同的,不仅代表着更多的人力成本,还可能带来了客户流失。因此,他们也在积极拥抱数字化,来克服地域水土不服和对抗经济周期。如台州银行打造“生意圈”平台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泰隆银行利用Pad提升移动服务效率。当地政府也在推动“转型贷”、“转型保”等创新金融产品,支持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
所以,如果是你,你是认为环境造就了银行,还是银行造就了环境?
我的观点是台州独特的民营经济环境(土壤)孕育了这些专注小微的银行(种子),而这些银行通过自身创新的小微金融服务(耕耘),反过来又极大地优化和滋养了台州的营商环境(丰收),最终形成了一个难以复制的、相互成就的良性生态系统。
台州模式的成功,是市场化选择、差异化创新和政府精准赋能三者紧密结合的典范。它告诉我们,小微金融不仅能做,还能做好、做出特色,并能实现商业上的可持续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