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大家知道小说《红岩》中“疯老头”华子良吗?他的原型其实有很多个,但其中有一个很特别的人,他就是朱念群。
他曾经成功越狱,逃亡到国外,结果在伊朗被抓后又被遣送回国,最终惨死。
他曾是前途无量的年轻警官,却为了心中的正义,毅然走上革命道路。还在狱中和韩子栋并肩作战,用智慧和勇气对抗着强大的敌人。
那么这位比“疯老头”更传奇的男人,到底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魔窟中的“疯子”
白公馆是一座非常阴森的建筑,1947年国民党当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白公馆最多曾关押过二百多名政治犯,环境之恶劣可想而知。
想要在这里想活下去都得拼尽全力,更别提还要跟敌人斗智斗勇了。
所以一进去他就开始自己的“表演”,每天就是“发疯”,让人以为他是个精神病。
逼真程度让敌人都不敢不信,不过他不是真的被逼疯了,也不是害怕,而是他大智慧的选择。
在那种极端的环境下,正常人很容易崩溃,暴露身份,招来杀身之祸。
只有这样才能麻痹对方,争取生存的可能。也才能有机会暗中观察,寻找逃脱的可能性,最终取得胜利。
而他和韩子栋,也就是“疯老头”华子良的另一个原型,成了狱中难友。
两个人都被敌人认定为“疯子”,因此获得了相对更多的自由,能够在放风坝上活动。
韩子栋经常假借锻炼身体的名义,在放风坝上跑步,其实是为了丈量地形,他甚至用捡来的树枝在泥地上规划着逃跑的路线。
朱念群则装作疯疯癫癫的样子,在放风坝上游荡,暗中观察着敌人。
尽可能地收集情报,比如敌人的兵力部署、看守的松懈时间等等。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好奇,这样两个精明的人,又是为什么会被关到这样的地方的呢?
从警官到革命者
时间回到1930年,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个充满动荡和不安的年份。但对于18岁的朱念群来说,却是人生的高光时刻。
那一年他从警官学校毕业,直接当上了警察局长,年纪轻轻就走上了仕途,这起点是多少人羡慕不来的。
可朱念群偏偏不走寻常路,他不是那种一心只想往上爬的官迷,他心里装着的是老百姓,是国家的命运。
在余姚当警察局局长期间,他就曾亲眼看见了土豪劣绅的嚣张跋扈。他们欺压百姓鱼肉乡里,简直就是无法无天。
他意识到,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国家就完了、民族就完了,他决定做点什么。
于是想尽办法跟那些豪绅对着干,那些豪绅哪个不是有钱有势,背后还有各种关系?跟他们对着干,无异于以卵击石。
结果可想而知,朱念群遭到了那些既得利益者的排挤和打压,他们给他穿小鞋,给他使绊子,最终他被调离了梁弄区。
在他离开的时候,老百姓自发地为他送行,并且还送给他一把“万民伞”,上面写着几个字。
朱念群穿过的外套,用过的砚台、洗笔缸、镇纸。受访者供图
“型韶”这两个字在古文中是赞美官员廉洁正直、品德高尚的意思。这是对朱念群最好的褒奖,也代表了老百姓对他的认可和感激。
这件事成了朱念群人生的转折点,他意识到,仅仅做一个地方小官,是无法真正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他需要更高的平台,去学习更先进的思想,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
于是他辞去了官职去大学深造,在大学里他接触到了各种进步思想。尤其是马克思主义,这让他茅塞顿开。
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宣传抗日思想、组织学生游行示威,用自己的行动,表达着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之后,中国共产党力主和平解决。
这让朱念群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大义凛然和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胸怀,也看清了国民党的腐败和无能。
于是他选择奔赴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
自由的代价太沉重
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为了更好地开展地下工作,中共南方局决定派遣一批干部深入敌后。
接受了组织的安排,他迅速出发,而此行的目的地是国民党统治区。
任务是建立秘密联络点,收集情报,发展党员,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在地下工作开展一段时间后,由于叛徒出卖,他不幸被捕,国民党特务使出了浑身解数,想要从他口中套取情报。
被上了各种刑罚,可以说是残忍至极。但是他始终坚贞不屈,无论敌人怎么折磨,都没有透露半点机密。
眼看着酷刑无效,敌人又想出了新的招数,他们开始散布谣言,说朱念群精神失常,是个“疯子”。
他们把他关押在不同的监狱,想要用这种方式摧毁他的意志,可是经历了长达三年的牢狱生活,他坚信总有一天,他会重获自由。
1942年他终于等来了机会,他成功越狱了。
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捕,他计划经过几个国家最终到达苏联,这是一条充满危险的路线,他需要翻山越岭、穿越沙漠,还要躲避敌人的追捕。
即便如此,他一边逃亡,一边还在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1944年当他到达伊朗的时候,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会被国民党特务认出来。
原来国民党特务在国外也布下了天罗地网,一直在搜寻逃亡的共产党人,就这样朱念群再次落入了敌手。
他被押解回国,直接关进了重庆白公馆看守所。
英雄的悲歌
再次回到白公馆,朱念群的处境比之前更加危险了,毕竟算有“前科”。敌人可以说是24小时不间断地看着他。
他仍然装疯卖傻,想要以此来迷惑敌人,但特务们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白公馆的酷刑种类繁多,除了老虎凳、辣椒水、电刑之外,还有灌辣椒水、坐冰块、钉竹签等等。
据后来幸存的难友回忆,特务们还发明了一种叫作“蚂蟥叮”的酷刑,把活蚂蟥放在犯人身上,让它们吸血,直至犯人昏厥。
1947年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为了掩盖罪行,他们开始对关押在白公馆的政治犯进行大屠杀。
9月13日是朱念群生命中的最后一天,这天他和另外两位同志被特务带到了重庆郊外的杨家山。
他们被捆绑着押送到刑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仍然高唱着革命歌曲,慷慨激昂视死如归。
刽子手们先把他们绑在电椅上施以电刑,想要让他们在痛苦中屈服。
看到电刑无效,白公馆的看守长杨进兴又拿出了十字镐,对着他们狠狠地砸了下去。
韩子栋在后来的回忆录中,专门提到了朱念群,他回忆了他们在白公馆的狱中生活,让人不寒而栗。
结语
从警官到出生入死的革命者,从越狱到被捕,再到最后被残忍杀害,朱念群的每一步都充满了让人敬佩的勇气和信念。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有多少像朱念群这样的英雄,为了心中的理想,为了国家的未来,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他们没有光鲜亮丽的头衔,没有轰轰烈烈的功绩,甚至连名字都不为人所知,但正是他们这些无名英雄的牺牲,才换来了大家今天的幸福生活。
参考资料:
1、党建网——2019-12-03——《红岩》里华子良原型的故事
2、南京日报——2021-07-01——《红岩》中华子良的原型之一,是位南京籍烈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