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高凌朗
编辑| 汪戈伐
图片来自企业官网
8月21日,三花智控召开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通过回购注销91.2万股限制性股票的议案。
别看只是股票回购这点"小事",这意味着三花智控的激励制度得到了严格执行,并会一定程度地提升现有股东的持股比例和价值。
事实上,三花智控正在下一盘机器人的大棋。具身机器人已经成为继新能源汽车之后最炙手可热的万亿级赛道。
当特斯拉Optimus展示精准抓取、波士顿动力Atlas完成华丽空翻时,产业链上游的"卡脖子"技术正在成为新的竞争焦点。
执行器作为人形机器人价值量最高的核心部件,在特斯拉Optimus中占比高达70%,而三花智控凭借在制冷控制和汽车热管理领域的深厚积累,正准确踩中这一技术风口。
资本市场已经给出积极肯定。8月19日,三花智控港股创下30.82港元上市新高,A股同步飙升至30.46元。高盛预测其2025至2030年收入和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19%,机器人业务有望在2030年贡献25%总收入。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将在2028年突破1500亿元,而三花智控已投入50亿元布局机器人执行器生产基地,年研发费用高达13.52亿元。
从制冷空调的全球老大,到汽车热管理的第五名,现在又盯上了机器人执行器,三花智控的眼光还是太毒辣了。
![]()
三花智控的发展伴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公司起源于1984年的农机修配厂转型,通过1987年研发国内首款"两位三通电磁阀",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在制冷空调领域站稳脚跟。
2005年上市后,三花智控抓住中国家电产业快速发展机遇,成为格力、美的、海尔等头部企业的核心供应商,奠定了全球制冷控制元器件龙头地位。
2017年三花智控开启第二次重要转型。通过收购切入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业务,三花智控成功将技术优势从家电领域延伸至汽车领域,成为特斯拉、比亚迪等全球知名车企的重要供应商。
这一转型为三花智控带来了显著的业绩爆发,汽车零部件业务营收从2020年的24.69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113.9亿元,营收占比从20%提升至40.74%。
因此,三花智控整体业绩表现非常亮眼。2024年实现营收279.5亿元,净利润30.9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8%和6.1%。2025年第一季度延续良好势头,营收76.69亿元,同比增长19.1%;归母净利润9.0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9.47%。
从长期表现看,自2005年上市至今,三花智控营收与净利润分别实现23.8%和26.2%的年均复合增长,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
然而,传统优势业务的增长天花板正在显现。
一方面,制冷空调业务虽然稳定贡献超五成收入,但全球家电行业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新增需求主要依赖热泵等新系统改造驱动。
另一方面,汽车热管理业务虽然占比持续提升,但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渗透率超过40%,行业步入成熟期,未来很难再现此前的爆发式增长。
客户集中度问题也值得关注。2024年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达32.89%,其中第一大客户贡献12.62%的销售额。
特斯拉作为核心客户,其经营波动直接影响公司业绩稳定性。数据显示,三花智控第一大客户的营收贡献从2020年的11.5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5.28亿元,但增长势头明显放缓,2025年一季度特斯拉全球交付量更是暴跌13%。
![]()
面对传统业务增长放缓的现实,三花智控早在2022年就开始布局人形机器人执行器业务,力图构建"第三增长曲线"。
这一战略选择具有清晰的技术逻辑:机器人执行器的核心技术与公司在阀件控制、电机驱动方面的技术积累高度同源,都涉及精密机械、电气控制和流体管理等多个技术领域。
市场前景为这一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在2028年达到387亿元,全球市场规模更将突破1500亿元。
执行器作为人形机器人价值量最高的零部件,以特斯拉Optimus为例,其执行器总成价值量占比高达70%左右,市场空间巨大。
三花智控展现出对新业务的坚定投入决心。2024年1月,三花智控与杭州钱塘新区签订投资协议,计划总投资50亿元,其中38亿元专门用于机器人机电执行器和域控制器研发及生产基地建设。
三花智控的研发投入力度同步加大,从2022年的9.8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3.52亿元,增幅达36.7%,研发费用率维持在4.8%的高位。
技术储备方面,三花智控已在机器人执行器领域布局多项专利,并与绿的谐波等行业伙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更重要的是,作为特斯拉汽车业务的核心供应商,三花智控已参与到Optimus项目的零部件研发和样品测试中,在供应链中具备天然优势地位。
据悉,6月港股IPO募集的77.4亿港元资金中,30%将投入产品研发创新,25%用于扩大海外产能,为机器人业务的全球化发展储备了充足资金。
当然,新兴业务的发展也面临不确定性。目前机器人执行器业务仍处于研发和样品测试阶段,尚未形成实际营收。
要知道,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逻辑不同于汽车产业,早期应用主要集中在企业端,产品落地需要经历工程化部署阶段,市场化进程存在不确定性。
从制冷阀件的全球龙头,到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的领先供应商,再到如今押注人形机器人执行器,三花智控的每一次战略转型都准确把握了产业发展趋势。
8月21日股东大会通过的回购议案体现了公司规范治理的决心,而近期股价创新高则反映出资本市场对其转型前景的认可。
在"AI+制造"政策持续利好的背景下,三花智控能否成功开启第三次华丽转身,值得市场持续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内容沟通请联系:禾苗 15601300818 (微信同号)
更多内容请关注
关注下方备用号,防止失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