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爆炸的时代,太多人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被不断创造出的欲望裹挟,进而陷入焦虑里无法自拔。
我发现,现代社会里特别容易焦虑的人,往往都缺少一种品质,那就是钝感力。
什么是钝感力?这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一书里首次提出的概念。他认为,钝感力是能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但在现代社会,不少人对钝感力存在误解。他们觉得钝感力等同于不反思、不进步,是麻木冷漠的表现,是忍气吞声的懦弱,甚至把它和躺平画上等号,认为只有麻木、无知或者自甘堕落的人,才会表现出一幅一切无所谓的淡定样子。这种看法如同管中窥豹,很片面。
恰恰相反,能够保持心态平和、内心满足与愉悦的人,绝对不是因为这些因素。
要弄明白我们为什么容易患上焦虑?无非来源于自身太过敏感。太在乎自己的形象,太在意外人的看法,太想要获得成功,太害怕失去什么…… 目的性总是太强,才会常常因为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话就胡思乱想。甚至有些人会为了面子、为了维持自身形象而惺惺作态,表面上光鲜亮丽,实际上却很虚伪。
所以,你可以把钝感理解成“敏感” 的反义词。我更愿意把这种能力当作为 “看透” 后的智慧,毕竟“有智慧的躺平” 和“躺平” 根本不是一回事。只要我觉得满意,就不在乎外人怎么看;只要我不认输,我就没有失败;只要我不把它当成拥有,那么我就不惧怕失去。
智慧的钝感,远远胜过愚昧的敏感。
渡边淳一提出的钝感力有五大要素:
迅速忘却不快之事;
认定目标,即使失败仍要继续挑战;
坦然面对流言蜚语;
对嫉妒讽刺常怀感恩之心;
面对表扬,不得寸进尺,不得意忘形。
这就是一种不敏感的智慧。
就如同遇事不急并不意味着拖沓,遇斥不驳也不意味着懦弱一样。
不急是一种从容和淡定,不驳是一种智慧和修养。
说到底,钝感力更是一种心理韧性,是劫后余生的领悟,是看破尘埃的气度。当一个人具备了钝感力,就不会轻易被外界的风吹草动所影响,不会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人和事而陷入焦虑的泥潭。
当你真正触碰到了钝感力时,说明焦虑已经悄悄离你远去。
所以,希望大家在面对焦虑时,在磨练中慢慢造就这种看透后的不害怕、不在意、不跟随的品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