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地处上海北面,是两次淞沪抗战的重要战场。中国军队在宝山境内抗击日本军队的侵略,英勇悲壮,可歌可泣。
点击观看视频
“上海音像资料馆”馆藏历史视频资料
庙行镇
庙行镇位于江湾至吴淞之间,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是连接第十九路军与第五军防线的战略枢纽。1932年2月20日至22日,日本侵略军出动约2万人对上海庙行镇发动总攻,中国军队浴血奋战三天三夜,击溃日本军队多次进攻,歼灭日军3000余人,史称“庙行大捷”。
十九路军在庙行镇取得胜利
吴淞镇
吴淞镇是淞沪抗战的主战场之一。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十九路军将士在吴淞炮台奋勇战斗,多次击退日军进攻。1937年8月23日,日军在吴淞口、小川沙一带登陆。日军登陆后,一路向西南进攻吴淞镇,屠杀平民,燃烧房屋,造成了大量死伤。
上海大学义勇军开赴吴淞参加战斗
罗店镇
罗店“血肉磨坊”是淞沪会战中最惨烈的战斗符号之一。从1937年8月23日日军登陆川沙口直扑罗店开始,至9月中旬中国军队主动撤离,双方在这座仅数平方公里的小镇及周边展开近一个月的拉锯厮杀。中国军民不怕牺牲、视死如归,以血肉之躯铸成抵抗敌人的万里长城。这场你来我往的拉锯战,双方兵力损失都十分惨重。惊魂未定的日军惊呼:罗店是一座“血肉磨坊”。
罗店镇“血肉磨坊”
同济大学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日军持续对同济大学吴淞校园进行轰炸。特别是8月28日、29日,日本飞机接连投下重磅炸弹,同济大学内的所有建筑,几乎都遭到了破坏。大礼堂、实习工厂、学生宿舍、理学院等被破坏殆尽。在此地办学20年之久的同济大学吴淞校园沦为废墟,被迫西迁。直到1946年抗战胜利后,同济大学才回迁上海。
同济大学吴淞校园被日军轰炸
大场镇
大场镇位于宝山区西南部。“八一三”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在这里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生死拼杀,阻击日军达半个月之久。在此次会战中,日军曾出动150余架次飞机,密集投弹160多吨于镇区,整个大场成为焦土。10月26日,大场失守,中国军队放弃闸北、江湾防线,战役转入市区巷战阶段。11月11日,上海沦陷。
1937年10月26日,大场镇失守
1995年,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在宝山区友谊路1号临江公园内修建
为了铭记两次淞沪抗战,1995年,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在宝山区友谊路1号临江公园内兴建。烽火铸魂,山河永志,从宝山血战到和平丰碑,淞沪精神历久弥新。
战高温、斗酷暑!19号线建设再进一步!
宝山地标秒变冰爽西瓜!清甜裹着古韵漫过湖光~
针功夫!藏在宝山社区的他,曾任国家队队医,用“快针”书写医者答卷→
编辑:张婧瑶(实习)
资料:影像上海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