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花江峡谷大桥荷载试验启动
8月21日上午,花江峡谷大桥荷载试验正式启动,迎来通车前的“关键大考”。
花江峡谷大桥全长2890米,主桥跨径长度1420米,居山区桥梁跨径世界第一。桥面到水面的高度为625米,高度也居世界第一,被称为“横竖”都是世界第一的大桥。
花江峡谷大桥是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位于关岭县与贞丰县的交界处。大桥通车后,关岭与贞丰两岸通行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2分钟,六枝特区至安龙县行车时间也将由原来的3小时缩短为1.5小时左右,对加快资源互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进行的荷载试验是桥梁通车前验证大桥结构安全性与承载能力的关键环节,也被称为大桥的“全身体检”。花江峡谷大桥荷载试验分为空载试验、静力荷载试验和动力荷载试验三个阶段,整个过程将持续4天。21日至23日进行的是静力荷载试验,也就是模拟当桥上堵车时,不同构件承受重力时的运行情况。21日当天,18辆总载重630吨的卡车分批行驶上桥,每一次上桥6辆车,停放在主跨1/4,3/8,1/2处预先划定的停靠点。现场共布置了400多个传感器,检测桥梁主梁、主缆,在不同重力荷载作用下控制截面的变形和应力情况。
据悉,本次静载试验所需车辆共3个量级,分别为18辆、48辆、96辆依次递增,最大载重将超过3300吨,后续试验将于22日至23日陆续开展。静载试验结束后,24日将进行大桥动力荷载试验。(来源:央视新闻)
02
京港澳改扩建项目“两桥一路”提前通车
8月21日,由湖北交投集团投资建设的京港澳高速公路鄂豫界至山段改扩建工程传来捷报,分离新建汉江特大桥、跨汉丹汉宜铁路转体桥、东西湖互通至武汉西互通分离新建主线路段同步通车,全长约28公里的“两桥一路”较原计划提前8个月正式对社会车辆开放,标志着武汉主城区内该项目核心工程全部建成。
21日凌晨,分离新建的右幅汉江特大桥灯火如链,宛如一道钢铁长虹横跨东西湖区与蔡甸区。随着通车指令下达,等候已久的车辆鱼贯而上,率先体验这条新通的坦途。
右幅汉江特大桥全长1667米,主跨为155+450+155米双塔双索面斜拉桥,主塔高123米,将承担8车道南下通行任务。大桥施工采用塔吊远程地面智控施工技术,将操作者从高空驾驶室转移至地面智慧中心,既保障安全又提升效率。创新应用“数控吊罐+智能布料一体化”高墩施工技术,为国内桥梁索塔施工提供了新范式。大桥还在国内首次应用“节段T梁全装配式建造技术”,将30米T梁分解为6米“积木”预制拼装,破解运输难题,开创绿色建造新模式。位于东西湖区高桥二路附近的跨汉丹、汉宜铁路转体桥,桥梁跨度200米,梁宽29米,重达3.3万吨,相当于800多架中型客机,2025年3月27日凌晨3点20分,这座大桥完成了堪称“空中芭蕾”的转体施工,创下湖北省多点支撑转体斜拉桥转体重量的新纪录。8月19日,东西湖互通至武汉西互通分离新建主线路段通过交工验收,与“两桥”同步通车,进一步完善了区域路网结构。
作为湖北首条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京港澳高速公路鄂豫界至军山段改扩建工程全长157.79公里,总投资210.1亿元,于2023年1月正式开工。项目纵跨武汉、孝感两市7县(市、区),将原有双向4车道扩展至8车道。2025年5月,项目被列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2025年7月,项目获“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智慧交通专项)首批试点单位”,计划2025年底全线建成通车。(来源:湖北交投)
03
天津海门大桥维修工程结束
日前,天津海门大桥维修工程顺利结束。据悉,海门大桥维修工程作为天津滨海新区重点道路沿线及区域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之一,是市政道路及市政基础设施提升的重要一环。本次维修施工项目,主要包括桥体翻新刷漆涂装、栏杆油饰、桥面沥青摊铺、人行道彩色混凝土浇筑、照明及氛围灯的提升改造等。
海门大桥建成于1985年,位于本市滨海新区,跨越海河,因临近海河入海口而得名。它是中国第一座垂直提升式钢结构大桥,也是我国开启跨度最大、提升高度最高的直升式钢结构跨河桥。桥梁全长550.1米,主桥长260米,宽度为18米;桥面设计为双向四车道。海门大桥建成后,不仅解决了新区海河两岸的交通问题,也为本市港口贸易和地方工农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来源:天津交通广播)
04
国道G240侨兴南隧道贯通,重型车少绕7公里、物流成本降15%
8月21日,历经数月紧张施工,由中铁六局承建的国道G240线新会会城至牛湾段改建工程三期关键节点——侨兴南下沉式隧道顺利贯通并临时开放通行。这项长400米的隧道工程贯通,标志着江门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该隧道作为城市立体交通枢纽,全长400米,采用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设计标准,设计时速80公里,由120米U型槽开口段与280米整体现浇箱形封闭段精密衔接,完美解决了侨兴南路与新会大道交叉口常态化拥堵难题。
据了解,施工过程中,建设团队克服地下管网复杂、雨季施工周期短等困难,采用新型全断面浇筑工艺,确保工程高质高效推进。该隧道通车后,将降低物流运输成本约15%,重型车辆绕行距离减少约7公里。目前,建设方正加快推进隧道两侧辅道与慢行系统的施工,将实现快慢交通分流,全面提升综合运输效率。
这项民生工程通过立体交通组织,大幅减少过境交通对核心区的噪声污染和尾气排放,为城市品质提升注入新动能。随着后续工程的全速推进,新会区“大动脉+微循环”的现代化路网体系将加速成型。(来源:广州日报)
责编 / 李天颖
美编 / 杨敬倩
审校 / 李天颖 陈颖 廖玲
联系人:陈颖
联系邮箱:xmt@bridgecn.org
联系电话:18511928578
稿件投递
联系人:王硕
联系邮箱:xmt@bridgecn.org
联系电话:13910070564
联系人:黎伯阳
联系邮箱:xmt@bridgecn.org
联系电话:010-64282959-503
联系人:穆玉
联系邮箱:xmt@bridgecn.org
联系电话:18910480043
《桥梁》云课堂
桥梁人24小时 移动资源库
联系人:曹 烁 17508419606
郭海龙 13051886728
联系邮箱:875543005@qq.com
《桥梁》云课堂课程
桥梁公开课微信公众号
喜欢请转发吧!
点个喜欢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