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徐悲鸿 辛巳(1941年)作 猫趣 镜心
作者:徐悲鸿 (1895~1953)
创作年代:辛巳(1941年)作
尺寸:69×47.5cm
材质:水墨纸本
形制:镜心
题识:琳妹存玩。辛巳十月,悲鸿。
钤印:鸿爪
以猫为题材的绘画作品起源于五代,于宋时最为兴盛。《孙子》云:「一猫当穴,万鼠不敢出。」猫为古人所谓的「八神」之一,用以岁岁祭祀,以求庇护一年四季粮仓平安。近代绘画以来,以猫为题的作品构图多样,意象亦渐为丰富。二十世纪绘画大家齐白石、张大千、谢稚柳皆有以猫为题的精作流传存世。徐悲鸿为近现代书画大家,其一生创作的脍炙人口的作品,以画马闻名于世,但他自己却说:「人家都说我的马好,其实我的猫比马画得好。」他的夫人蒋碧微喜欢养猫,徐悲鸿亦爱猫,家中养了许多猫,以至于师友亲人赠猫或将猫寄养于他家中。固其笔下时以猫入画,将之置于真实的环境之中,或表现猫的慵懒,或表现猫的狡黠,皆栩栩如生。
▲徐悲鸿 辛巳(1941年)作 猫趣 镜心(局部)
徐悲鸿虽有着深厚中国传统绘画功底,却强调以西方绘画的技巧融入国画之中,固其笔下题材十分着重对物象的结构与造型精准,令其作无不具备高度写实主义的精神与技巧。他笔下的动物带有浓烈的时代气息,表达了他对是时国家兴亡的爱国情怀与对人民的热爱。而他亦以托兴的手法将笔下的猫咪赋予不同的涵义。如懒猫曾用于比喻乱世下世间的糊涂虫,讽刺及批判了在国家存亡之时企图逃避现实的利己主义者。而双目圆瞪的怒猫,以表达对日本侵华的愤慨和希望借此唤起国民的战斗精神。
▲徐悲鸿 辛巳(1941年)作 猫趣 镜心(局部)
本幅作品创作于1941年,正值抗战期间,徐悲鸿与诸多艺文人士被迫离开祖国,暂赴海外以避难,以寻求救国的方法。1939年至1942年期间,徐悲鸿常往返东南亚诸国,是时正是其创作最为丰富的一段时间。他多次在新加坡、吉隆玻、怡保和槟城等城市举办画展,筹集经费,抗日救国。此作即创作于是时,国家正遭受日本侵略,危难之际,画家的笔触与时代、国运息息相通,在传统绘画的框架之下,融入了西方写实的手法,以画遣兴,以画救国,为中国现代绘画赋予了新的形式和内涵,开启了中国绘画的新阶段。本幅作品中,画家用于写猫的笔墨不多,却极尽物情态。只见画面中以猫为主角,在粗干横出的大树上,正以狡黠的俯伏姿态伫立其上,一只利爪长伸,双眼瞪圆,凝神屏息望向不远方。虽未呈动态,却隐含一触即发之势,画面张力顿生。背景中以浓淡相宜的绿色渲染周围的枫叶,层次经营生动自然,似妙手偶得,浑然天成。作品中猫咪双眼炯炯有神,如泉水般清澈,身形灵活矫健,在战火纷飞的国难之时,寓意充满斗志,令观者振奋,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慑感,透过画面令人感受到徐悲鸿满腔的爱国情愫,甚为难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