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开幕式的部分嘉宾合影
2025年9月12日下午,由广州美术学院和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主办、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承办的“小天地——梁醒生人物画展”在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举办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澳门大学中国历史文化中心主任张彦,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俊宇,深圳美术馆副馆长王子蚺,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周正良,香港春潮画会会长黎黄咏贤,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王子武艺术研究院院长王小燕,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王大鹏、陈舒舒、周湧、丁松坚、林霖、何枫、邓箭今、李涛、张伟、陈瑾,广州美术学院教育发展与校友事务办公室主任刘滴、艺术与人文学院教授樊林、人事处处长王志强,深圳画院美术创作部副主任古秀玲,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许敦平、党总支书记郑浩华、副院长刘文东、陈朋,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周耀威,广州雕塑院创作部部长冯国豪,肇庆学院美术学院美术系主任莫世峰,广州美术学院教务部副部长林锋、教育发展与校友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陈聪、科研创作部副部长李芃,广东画院专职画家、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关坚,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山水画教研组组长张东、花鸟画教研组组长许晓彬、壁画工作室主任颜景亮、第一工作室主任陈伟明、第三工作室主任陈文苑,广州美术学院绘画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主任韩建宇,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郑梓煜,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李周卫、陈国辉,广州美术学院副研究员陈建宏、陈华辉,岭南画派纪念馆收藏公教推广部主任赵珊,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展览部主任李铁军,广州市比玉堂艺术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江山,本次展览策展人、广州美术学院副研究员赖志强,广州美术学院副研究员、本次展览学术主持庄程恒,本次展览艺术家梁醒生,来自文化界、教育界、艺术界、新闻媒体的朋友们,以及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师生等近200人出席了开幕式。开幕结束后,举办学术交流会,广州、深圳两地美术理论家和画家近50人参与了研讨。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上,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俊宇,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许敦平和本次展览艺术家梁醒生分别致辞。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俊宇致辞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俊宇代表关山月美术馆,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此次展览不仅是青年艺术家梁醒生的阶段性总结,更是馆校协同合作的重要体现。他回顾了关山月先生的艺术精神与教育理念,并介绍了美术馆在岭南画学收藏方面的成果。他高度评价梁醒生的艺术创作,认为其继承了前辈精神又具时代探索,希望借此展览进一步传播关山月艺术精神,推动大湾区文化艺术教育发展。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许敦平致辞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许敦平高度评价了梁醒生作为新锐水墨画家的探索精神。他认为梁醒生的作品通过个人视角展现社会切片,彰显了其在当代中国画创作中的独特价值,是教学中值得探讨的优秀个案。
本次展览艺术家梁醒生致答谢辞
艺术家梁醒生首先对所有给予支持和帮助的领导、老师、朋友表示衷心感谢。他动情地回顾了自己从15岁考入广美附中,26年来在传统与创新间不断探索的心路历程,并一一感谢了多位恩师的教诲。他将此次“小天地”个展视为对自己二十多年艺术生涯的回望和总结,也是一个全新的起点。他表示,将以自身生活阅历为桥梁,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勇于突破,继续在水墨世界中前行,不辜负艺术初心。
梁醒生向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捐赠作品,馆长陈俊宇接受捐赠,并向梁醒生颁发捐赠证书
展览艺术家梁醒生为广东阳江人,中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均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现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第二工作室主任、广东画院青年画院画家、首届广东省美术人才培养对象。今年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重点打造的“新时代青年美术人才培养计划——绘画100”。梁醒生长期耕耘于中国画人物画科,他的艺术创作已受到广泛的认可,其作品7次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美展,其中《玫红色的回忆》入选2024年第14届全国美展进京作品;11次入选省级展览,其中获一等奖(金奖)2次、二等奖1次、优秀奖6次,是广东具有代表性的青年画家。
研讨会现场
在当代艺术界,因应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中国画的创作与研究在承继传统基础上不断进行拓展与革新。梁醒生是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科领域取得重要学术成果且具有很强发展潜力的艺术家,他系统深入地研究与传承了岭南中国画艺术,并将人物画科的继承与当代转化作为长期的探索研究方向。他的人物画创作,建立在积极借鉴自关山月以来所形成的传承有序的艺术传统,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人物画科的发展开拓出一个新的面貌。
交流会现场
本次展览展出作品76幅,共分为四个策展单元,分别为“童蒙之态”“旧雨新知”“主题叙事”和“浮生世相”,集中呈现了梁醒生最近五年的艺术创作成果,是画家艺术探索历程的一次阶段性总结。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外景
展览题目“小天地”取自于梁醒生近年创作的一幅儿童主题的绘画作品。广州美术学院副研究员、本次展览策展人赖志强认为,梁醒生为自身建构了一个开放的艺术体系,在传承中始终将求变革新作为探索的方向,突破地域文化的局限,积极借鉴汲纳南北各地当代艺术的前沿成果;“小天地”不仅反映了梁醒生的艺术趣味,也反映了他的艺术观,他希望通过艺术创作实现由小我而成大我。
展览现场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胡斌教授指出,梁醒生始终执着于对描绘对象的深刻捕捉,而用以刻画的笔墨和色彩也愈加丰富;在其笔下,对物象的把握早已超越外形的描摹,而注重内在意趣与神态气质的体悟;因而作品中偶尔可见的形与色之间的错落参差,反而成就了意态上的融洽与妥帖,甚至有时呈现出一种近乎漫画式的生动情趣;正是这种对形态与神韵的独到体察,使他的艺术实践突破了我们所习见的所谓学院派的藩篱。
展览现场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教授樊林表示,作为在广州美术学院国画专业学习成长起来的青年艺术家,梁醒生在岭南画学的整体系统中努力习得前辈的成就,这些被统称为传统与创新的创作手法,都基于不同历史时代,各个社会时期的文化姿态与视觉经验。梁醒生所做的努力,不仅仅是因为需要面对国画如何当代的问题,更包含对水墨本身的理解,以及对当代生活的判断。
展览现场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副院长吴杨波认为,梁醒生笔下人物,无论是《沉默的小伙》还是《自称老美女》,皆因其“在场性”而焕发出强烈的生命意志,这意志既源于对象本身,更源于画家通过笔墨与对象进行的精神对话。其技法也随之蜕变:墨色从追求块面转向追求渗化散开的独特肌理,线条从厚重转向细密谨劲,色彩从附庸走向独立的表情担当。这一切变革,均服务于一个终极目标:让笔墨真正成为“时代的感官”,去触及当代人复杂、微妙而又真实的精神世界。
展览现场
部分展览作品欣赏
《小天地》纸本设色,180×185cm,2022年
《玫红色的回忆》纸本设色,190×230cm,2024年
《玫红色的回忆》手稿,纸本设色,21×29cm,2023年
《波波池》纸本设色,240×240cm,2025年
《海平线》纸本设色,240×160cm,2025年
《面相》纸本设色,188×202cm,2020年
《蓝背景》纸本设色,121×434cm,2021年
《郭老师》纸本设色,97×60cm,2022年,私人收藏
《天天漂亮》纸本设色,62×51cm,2025年
《工地》纸本水墨,200×200cm,2012年,广东美术馆藏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纸本设色,180×185cm,2020年
《一村一品. 一镇一业》手稿二,纸本设色,21×21cm,2020年
《时代楷模-黄大年》纸本设色,180×87cm,2021年
《七一勋章》纸本设色,194×201cm,2021年
《新鞋子》纸本设色,97×60cm,2021年
《新手机》纸本设色,96×60cm,2021年
《大眼睛》纸本设色,92×62cm,2022年
《开幕式》手稿,纸本设色,50×30cm,2021年
《年会》手稿,纸本铅笔,29×21cm,2025年
创于2014,相伴已成为习惯
平台已进驻网易、搜狐、今日头条同步更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