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法院的一份民事判决书引发广泛关注,“阿嬷手作”在与“邓氏阿嬷手作”的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一审胜诉。
“邓氏阿嬷手作”与“阿嬷手作”的纠葛由来已久。二者不仅在商标、品牌名称上高度相似,更在门店招牌、菜单、包装、微信小程序等多个环节直接使用“阿嬷手作”字样,装修风格、产品命名、员工着装等方面也近乎“复制粘贴”。这种全方位的复刻行为,早已超出合理借鉴的范围,极易导致普通消费者混淆。法院经审理认定“邓氏阿嬷手作”构成商标侵权与不正当竞争,判决其赔偿“阿嬷手作”65万元。
在判决公布前,“邓氏阿嬷手作”凭借与“阿嬷手作”的相似性,获得了不少人的误解,被误认为是其关联品牌。部分媒体通稿及加盟网站资料甚至编造其与“阿嬷手作”的渊源,为其“贴金”。凭借这种“搭便车”的行为,“邓氏阿嬷手作”还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2024年完成5000万人民币Pre - A轮融资,今年5月又完成B轮融资。在门店数量上,通过加盟模式主攻二、三线城市的“邓氏阿嬷手作”,门店数量已超80家,远超坚持直营、门店仅约60家的“阿嬷手作”。
“阿嬷手作”的遭遇并非个例,在茶饮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知识产权侵权现象屡见不鲜。那么,茶饮行业该如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呢?
首先,品牌建设初期就要做好商标、专利的申请工作。提前规划品牌名称、标志、包装设计等元素的商标注册,对独特的饮品配方、制作工艺等申请专利保护,为品牌构筑坚实的法律防线。
其次,加强市场监测。利用专业的监测工具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实时关注市场上与自身品牌相似的商标注册、店铺开设等情况,一旦发现侵权行为,及时收集证据,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再者,注重品牌宣传与管理。通过官方渠道明确品牌的核心价值、发展历程等信息,提升品牌的辨识度和美誉度,让消费者能够清晰区分正品与仿冒品。同时,加强对加盟商的管理,规范品牌使用,防止因加盟商的不当行为损害品牌形象。
对于其他茶饮企业而言,要从“阿嬷手作”维权事件中吸取教训。一方面,要强化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企业战略规划;另一方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坚决杜绝抄袭、模仿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 往期热文推荐 ▼
【温馨提示】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若有不妥,请联系告知修改或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