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暑假,我们听到或给予孩子最多的提醒和警告一定是:
千万不要一个人到野水区或深水区游泳,太危险。
可谁能想到,更危险的其实不是它。
今天的文章,希望所有人尤其是家长能好好看完。
因为,下面要说的这个常见“致命杀手”,真的被所有人忽略了。
云南西双版纳,这是6岁的悦悦一家四口的第一次远途旅行。
独属热带雨林的风情,让他们的旅程很开心,很尽兴。
谁也不知道的是,旅行的最后一天,却成了这一家人的噩梦。
7月18号,这天晚上旅行社在酒店安排了欢送会。
相比这样的场合,6岁的孩子,却一直惦记着旅行团多次极力推荐的水上儿童乐园。
那里不仅有温泉,还有孩子最爱的游乐设施。
悦悦和两个刚认识的小伙伴,从下午一直玩到了晚上。
直到晚上18:26分,距离欢送会开始只剩下四分钟的时间。
准备带悦悦去参加聚会的妈妈,没忍打断孩子们的欢快嬉戏。
就是这一个决定,却成了她最后悔的事。
因为下一秒,她就发现悦悦不见了。
循着女儿的印花泳衣,她马上冲进了水池,奇怪的是,明明抓住了孩子的她,却怎么也没法把悦悦抱离出水面。
下面就好像有一股可怕的力量,死死把悦悦给吸住了。
妈妈只能一边身体撑着女儿,一边在水中摸索温泉池底的排水口。
可这时,孩子的左腿,已经完全被吸到了水管里面。
无论她怎么用力拔,对面都好似有一只无形巨手在与她撕扯。
第一个工作人员终于赶到,两个大人一起拉,还是无济于事,悦悦仍纹丝不动。
等到第二个工作人员,又加上了两个游客。
四个成年人的力量,都没能把孩子从水管中拉出。
直到18:38分,温泉区域收银员到来,回水泵才终于被成功关上。
终于被拉出水面的悦悦,却已经没了意识。
两分钟后,换班吃饭的室内泳池安全员赶紧给孩子做了急救,悦悦还是没能再把眼睛睁开。
当晚八点多,年仅6岁,正天真可爱的悦悦,就被确认死亡,永远离开了爸爸妈妈,离开了这个世界。
明明下午的时间,还在活蹦乱跳。
短短几个小时,就只剩下冰冷。
这对父母而言,是怎样的绝望,怎样的窒息,怎样的遗憾。
可更残忍的是,从18:26到18:40,那个妈妈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一点点被死亡吞噬。
她拼尽了全力,也没能把孩子从死神手中抢回。
绝望的14分钟,成了摧毁一位母亲一生的14分钟。
一次本该开开心心的旅行,也成了一家人终生的痛苦悲剧。
事发后,很多人不解:
水深都不到孩子膝盖的戏水池,怎么就夺走了一个6岁孩子的命?
如此“离奇”事故,却并非孤例。
就在前几天的热搜上,一个6岁的男孩,同样在水很浅的温泉泳池内,失去了生命。
那是发生在去年10月底的事。
上海的王女士和妹妹,还有妹妹的两个龙凤胎孩子到浙江湖州的一家度假酒店游玩。
6岁的外甥正在温泉游泳开心戏水,眨眼功夫,孩子的手臂就被吸到了出水口。
和悦悦一样,当时怎么用力都拽不出。
两个可怜孩子的结局,也一样让人悲痛。
同样的浅水,一样的方式,就这样要了两个6岁孩子的命。
那个在池底无声藏着的“吃人”出水口,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有人做过实验,当内部形成真空环境,它的最强的吸附力竟然能达到200斤。
也就是说,一个200斤的成年人一旦被吸住,也根本无法轻易挣脱。
“左腿布满淤痕,膝盖被割伤,下身流血不止,大腿根部血肉迷糊。”
那天,6岁的悦悦被拖出水面后,她身上触目惊心的伤口,揭示的也全是排水口的可怕与杀伤力。
在这些类似的悲剧里,夺走孩子生命的表面上是小小的出水口。
可是吞噬他们的,又岂止是冰冷的出水口。
按理说,池底的排水管上,都应有坚固的盖网,盖住出水口,以防人的身体被吸进去。
可在悦悦溺亡的戏水池底,只有一个塑料质地的方形格栅盖网,脆弱得不堪一击。
在龙凤胎弟弟溺亡的温泉池底,至关重要的盖网,甚至直接消失不见。
该有的摄像头是没有的。
该有的应急能力是缺失的。
如果当时回水口的阀门,能及时被关掉。
如果工作人员能熟悉回水泵的操作。
如果安全员能一直在池边保持警惕,孩子们或许就能幸运逃过一劫。
可惜,水很浅,人心却太深。
人们都喜欢对自己以为的“常识”,深信不疑,从而掉以轻心。
比如,“深水要远离,浅水即安全。”
可当悲剧接连不断,我们的固有思维,也该打破了。
对“浅水”的盲目信任,不能再麻痹监管者,麻痹经营者,麻痹家长。
带孩子到戏水池或游乐池玩耍,切记两点。
一,检查回水口是否牢固,是否完整。
一旦发现回水口有破裂或消失现象,立刻阻止孩子下水。
二,叮嘱孩子一定远离回水口危险位置。
尤其小心,池边有“注意安全”等警戒标志的危险区域。
若不小心掉入这个“致命黑洞”,又该怎么办?
第一,大声呼救,引起工作人员注意,及时关闭排水口阀门,这是最快的方式。
第二,如果阀门无法被及时关掉,要赶紧想办法让孩子能维持呼吸。
可以找到一根长吸管,用嘴巴咬住,争取呼吸空气的时间。
第三,用力挣脱不开时,要想办法撬动边缘,改变真空环境。
把手指从边缘抠进身体和管壁之间,压力减小后,人更容易拉动。
如果可以,真的希望这些方法我们永远用不到。
可人类的局限,就在于永远无法预知危险会在何时降临。
尤其是小孩子,对于水这个东西,他们有天然的好奇心,我们却很容易忽略到那些潜在的威胁。
不止这些浅水区的悲剧。
热搜上也看到过不少觉得匪夷所思的儿童溺亡。
一岁女童半夜在床上爬,不小心头朝下跌入空调下面的接水桶。
家长发现时,已经太迟。
小男孩在院子里玩耍,不慎一头扎进水桶内。
奶奶从旁边走了十几趟都没注意到,20多分钟后,终于发现却为时已晚。
谁也不愿意发生这些事,没有一个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事。
可太多“意外”的到来,太多看似“匪夷所思”的发生。
也一次次告诫我们,带孩子真的一刻不能分心。
任何一个细节的轻视,任何一个环节的麻痹,我们都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突然要命。
而无论在家里,还是外面。
当每个环节都恪守责任,每处设施都经得起最严苛的审视。
我们才可能真正为孩子撑起一片安全的蓝天,那些无可挽救的悲剧才能够不再重演。
* 本微信公众号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作者享有。 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