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团队要会用 AI,先做这 4 件事|吴恩达

0
分享至

全文 3,000字 | 阅读约 8 分钟


(吴恩达谈智能体AI:真正的竞争力不在技术,在应用)

先说结论。

团队会不会用 AI,比 AI 有多强更重要。

Claude 会规划任务,Replit 能一键上线产品,GPT 能自主调试修复代码。AI 能力飞涨,但很多团队却越来越用不好。根本原因不是技术不到位,而是流程断、节奏乱、团队跟不上。

吴恩达看得很透。

这位被称为 AI 领域的先驱者,早年创建 Google Brain 和 Coursera,现在主导 AI Fund,持续推动 AI 创业生态。他强调:“真正重要的是能否将 AI 真正融入工作流程,让团队每个人都掌握 AI 技能。”

在 8 月21日的一场播客里,他抛出关键判断:

AI 智能体正在重写创业与组织(Agentic AI is rewriting startups and organizations)。

AI 已成基础技能,不再是可选项。无论工程师、PM还是前台,都必须掌握 AI 工具。他本人表示:“不喜欢‘vibe coding’这种玄学式说法,真正的智能体系统需要明确任务、状态记忆、可追溯评估,核心是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变化,企业在经历,大学也在经历。

在接受埃克塞特大学荣誉博士学位时,他强调:学校不能只盯着“AI 会不会被用来作弊”,更该想“如何把 AI 融入每一个学科、每一种能力的培养”。他说:

“企业在 AI 化,大学也必须 AI 化。”

换句话说:人才和流程,要同步升级。

那么,一支真正会用 AI 的团队,到底该怎么打造?

根据吴恩达的实践总结,关键是这4件事。

第一节|干得完一件事,比会写提示词更重要

AI 不只是智能回答,更是智能执行。

吴恩达说:

我们要把注意力从模型输出什么,转向它能不能真正把事做完。

他最推崇的一个例子是 Claude Code。 这个 AI 编程助手,已经能自己制定开发计划、分步骤写功能、检查逻辑,再一项一项执行。吴恩达说:

“它能列出完整清单,一步一步执行,是我见过最接近真正自主的 AI 工具之一。”

重点不在于它“多聪明”,而是能不能完成全流程任务。 这才是他定义的“智能体 AI”真正含义:不再是对话工具,而是任务执行者。

但现实中,大多数团队还停留在“问一句,回一句”的阶段。 代码写出来了,能不能部署?任务分了,有没有验证?文档生成了,能不能存档?没有流程打通,AI 只能演示好看,做不了实事。

吴恩达强调:“工程效率不只看模型响应,而是看流程能不能闭环。”

他举了个真实例子:

“很多工作流程,是从用户发来一个 PDF 开始。你要识别内容、查数据库、核对信息、再转交审批,然后存档或打款——但几乎没有哪个团队,真的把这几步用 AI 串起来。”

这不是什么高深问题,而是没人把它当流程来设计。

所以他说现在的难点不是 AI 本身,而是:

“团队要能明确告诉 AI:要干哪几步,每一步的标准是什么,怎么知道做得对。”

而不是靠“试试看”、“它大概能行”。

在他看来,Claude Code 之所以好,不仅仅是模型多聪明,而是它能完整把握任务的全貌。

同样的能力,Replit 也做得不错。很多 AI 工具写出代码后,还能直接运行,甚至自动调试,这才是真正落地——不是写完就结束,而是干到最后一环。

这背后其实是一个转变:

你不能把 AI 当搜索引擎用,而要当会做事的助手用。

如果不能完成从“语言生成”到“实际执行”的转化,那它就还是一个高级玩具。

所以,团队真正要做的第一步,是把任务分解到位、流程打通、让 AI 真正干一整件事。 不是问它一句话,而是告诉它:

  • 要做什么;

  • 分几步做;

  • 每步要达到的效果。

如果你做不到这些,再聪明的 AI 也白费。

第二节|少招人,多调 AI:工作方式要跟着变

如果说上一节讲的是“AI 能不能干”,这一节讲的就是:团队有没有能力“让 AI 干”。

很多公司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 AI 工具不够,只是尝尝鲜而已。

吴恩达抓住了要害。他说:

“有工程师找我,说‘我需要 5 个工程师做这个项目’。另一个团队的人说:‘我需要 5 个 AI 组件来做这个任务’。”

两个请求,背后思路完全不同。前者靠堆人力,后者在用工具。

他在 AI Fund 实践的方式是:孵化 AI 公司,但不是靠招一堆人,而是把先搭建 AI 执行体系。

“以前需要 6 个工程师 3 个月完成的功能,现在我和一个朋友周末就做出来了。”

他还发现了一点:团队越小,越容易落地 AI。

不是因为人少效率高,而是小团队更容易统一认知,更快尝试,把 AI 真正融入日常工作。

相比之下,大多数组织还停留在“让 AI 加个功能”的阶段,没真正养成用 AI 做事的习惯。

吴恩达指出,很多团队的协作流程,还是老样子:

“你做一个文档,我再过来提建议,然后再找人改一下,然后发邮件问老板要不要看。”

但在 AI 协作里,方式变了:

  • 文档可以由 AI 初稿起草;

  • 审阅可以由模型先提风险;

  • 沟通可以直接在平台上完成自动提醒和整合。

这就不再是替代某个环节,而是把 AI 当作“执行资源”来组织。

所以他强调:

组织现在最需要的,不是更多人,而是更好地使用工具的能力。

他用一个类比特别贴切:

“以前,你是雇一个人来帮你;现在,是用一套工具,把人手省下来,把时间节省出来。”

真正懂得怎么用 AI 的公司,不是看谁招聘得多,而是看谁能组建有效的AI 工具组合。

这组工具可能包括:

  • 一个处理客户请求的对话模型;

  • 一个会分析 PDF 的文档助手;

  • 一个会搜索法规数据的内容审查工具;

  • 一个自动做图、排版、存档的小工具。

听起来像很多?吴恩达说:这些不是工具箱,而是你组织里真正能干事的智能助手。

所以他现在看项目,不再问你招了多少人,而是问你的 AI 能力是否到位。

“我们看团队能力的时候,越来越关注:这个团队有没有设计出一套流程,是可以让 AI 帮着跑下来的。”

所以这节的重点是:

不是团队大不大,而是你有没有把 AI 当成资源调动起来。

不是上了几个插件,而是从组织架构设计之初就考虑 AI 的实战能力。

第三节|不是产品做不出,而是 PM 跟不上 AI 的速度

在 AI 的帮助下,代码写得越来越快,产品功能上线越来越容易。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工程快了,产品团队反而成了慢的一环了。

吴恩达说:

以前做个原型可能要 3 周,现在 1 天就能做完。 但你还要花 1 周去拿用户反馈,就拖慢了整个进度。

他接着指出,现在很多产品团队其实没准备好应对快节奏。 尤其是产品经理(PM)这个角色。他们很多人还在按照旧的思维方式工作。

以前节奏慢,PM 可以慢慢做调研、画流程图、写文档、排期。 但现在,AI 工具让“写出来”变得不难,真正难的是:决定要不要写、要怎么改。

吴恩达一针见血地说:

“现在的瓶颈,已经从写代码转移到了产品决策。”

也就是说: 以前一个想法要落地,是卡在做得出来?; 现在的问题变成了——“你到底想做什么?”

他还提到自己亲历的一个教训:

“我早年尝试让一些工程师转型做产品经理,给他们培训流程和工具。 但最后发现,那些人其实非常聪明、技术很强,只是他们不是那种能站在用户角度思考的人。”

他说那次尝试失败得很清楚:不是流程学不会,而是缺少同理心。不能站在用户角度,做出的产品就容易偏离需求。

“我发现,一个优秀的 PM,往往不是最会写文档的,而是最能快速理解用户的人。”

而在 AI 时代,这种能力变得更重要了。

因为工具会越来越通用、执行会越来越自动, 真正让每个团队做出差异化的,是: 谁更快找到对的方向,谁更快试出有价值的功能。

他甚至说,现在的团队节奏,有点像打篮球快攻:

“你没法花很多时间想清楚每一步,很多时候只能靠直觉下决定。”

所以他给产品团队的建议不仅仅是去学更多工具,而是:

建立用户的心理模型,快速试、快速改。

不是去琢磨 AI 多强,而是去感受用户真正的需求。

因为 AI 把技术上的门槛降下来了,也把产品上的要求提上去了。产品人如果跟不上这个节奏,就会变成拖后腿的环节。

第四节|真正有用的人,会用 AI 把事做完

今天的 AI,不只是工程师的事。

吴恩达说得很直白:

“不是每个人都要会写代码,但每个人都要能清楚地告诉 AI,要它帮你干什么。”

他观察到,现在很多非技术岗位,还是把 AI 当成搜索引擎在用,问几句就没下文。 但真正会用的人,是能把 AI 变成日常动作的一部分。

他说:

“我们团队的 CFO、法务、前台助理,都在学习 prompt。因为只要你会清楚表达任务,AI 就能替你做很多工作。”

这不是做给人看的,而是让 AI 真正进到流程里、分担你的负担。

比如:

  • 财务可以让 AI 审合同草稿、提取付款信息;

  • 行政可以让 AI 写活动通知、排日程表;

  • 法务可以让 AI 查法规、比对合同、做初审标记。

不是每个人都要变成工程师,但每个岗位都应该配上“ AI 搭档”。

吴恩达还特别提醒:

“真正的生产力提升,不是来自工具本身,而是来自你有没有把它用在正确的地方。这背后考验的是 AI 思维。不是你能不能训练大模型,而是你能不能把事情梳理清楚、表达清楚、交给 AI 去做。”

在他看来,未来的职场竞争力,跟过去不一样了:

真正厉害的人,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会驾驭 AI 的。

你不用全懂技术,但你得:

  • 知道有哪些工具能帮你;

  • 会写出让 AI 听得懂、做得准的提示词;

  • 能组合起几个小工具,把一个复杂任务干完。

他说,这已经开始改变组织招聘逻辑。

他举了一个真实案例:

“我们最近面了两个工程师,一个是工作 10 年、简历漂亮; 另一个是刚毕业,但非常熟练地用 AI 工具写代码、调试、部署。 最后我们选了那个新人——他虽然资历浅,但效率太高了。”

这不是个例,而是趋势。

会用 AI 的人,正在拉开效率差距。

结语|不是谁最强,而是谁先用上 AI 干正事

吴恩达没谈“AI 取代谁”,他谈的是:谁先用好 AI,谁就走在前面。

他说:

最厉害的团队,不是技术大牛扎堆,而是 AI 深度融入业务。

真正的能力差距,已经不是有没有 AI,而是你有没有围绕它重组团队协作、产品节奏、角色分工。

AI 能力每个月都在升级,但一个团队能不能跟上,看的不是“懂多少技术原理”,而是做没做这四件事:

  1. 能不能让 AI 真正干完一件事、

  2. 能不能把流程接起来、

  3. 能不能让决策配上执行速度、

  4. 能不能让每个人都“带 AI 上岗”。

如果你还没开始,就从今天这四件事里,挑一件动手做。

记住吴恩达这句话:

“最有竞争力的,不是最聪明的团队,而是最会用 AI 的团队。”

本文由AI深度研究院出品,内容整理翻译自吴恩达相关访谈及公开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星标公众号, 点这里 1. 点击右上角 2. 点击"设为星标" ← AI深度研究员 ⋮ ← 设为星标

参考资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YisFbhR7xs&ab_channel=NoPriors%3AAI%2CMachineLearning%2CTech%2C%26Startups

https://www.deeplearning.ai/the-batch/issue-315/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no-priors-artificial-intelligence-technology-startups/id1668002688

https://charonhub.deeplearning.ai/issue-314/

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排版:Atlas

编辑:深思

主编: 图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梁晓声:最有钱的人,在儿女中学毕业后送出国,一是怕孩子吃苦..

梁晓声:最有钱的人,在儿女中学毕业后送出国,一是怕孩子吃苦..

清风拂心
2025-09-15 13:15:09
贾国龙掉入预设谬误

贾国龙掉入预设谬误

智远同学
2025-09-15 10:40:25
3-0!3-1!男排爆冷门+大逆转!世锦赛积分榜:中国第3,日本垫底

3-0!3-1!男排爆冷门+大逆转!世锦赛积分榜:中国第3,日本垫底

知轩体育
2025-09-15 11:27:25
A股:今日行情不对劲,主力在加速套现!行情无忧,还会加速上涨

A股:今日行情不对劲,主力在加速套现!行情无忧,还会加速上涨

虎哥闲聊
2025-09-15 11:35:48
他信入狱!前妻朴乍曼携2女儿探视,佩通坦面带笑意、像胜券在握

他信入狱!前妻朴乍曼携2女儿探视,佩通坦面带笑意、像胜券在握

疯说时尚
2025-09-15 15:50:40
穿白裙子的气质美女

穿白裙子的气质美女

小椰的奶奶
2025-09-12 08:20:39
央媒都看不下去了,各地开学发型令太扯淡,权力的廉价表演!

央媒都看不下去了,各地开学发型令太扯淡,权力的廉价表演!

眼光很亮
2025-09-14 18:35:15
英格兰公开赛:世界第2威尔逊2-4爆冷出局!丁俊晖32强对手已确定

英格兰公开赛:世界第2威尔逊2-4爆冷出局!丁俊晖32强对手已确定

球场没跑道
2025-09-15 22:07:06
全球仅剩40只!2005年,吉林男子上山挖野菜,发现被吊死了一只

全球仅剩40只!2005年,吉林男子上山挖野菜,发现被吊死了一只

万象硬核本尊
2025-09-15 20:01:28
汽车之家续航实测:Model Y L 用82度电池跑赢同级100度电池续航

汽车之家续航实测:Model Y L 用82度电池跑赢同级100度电池续航

特空间
2025-09-15 12:00:24
仅国内有!2017年,四川发现1只向路人求救,半月后自断胳膊求生

仅国内有!2017年,四川发现1只向路人求救,半月后自断胳膊求生

万象硬核本尊
2025-09-15 21:34:36
邮报:球员对阿莫林的体系失去信心,但高层仍支持他继续执教

邮报:球员对阿莫林的体系失去信心,但高层仍支持他继续执教

懂球帝
2025-09-16 00:38:16
苏联曾经承诺,1995年将海参崴还给中国?为何至今俄国都没有归还

苏联曾经承诺,1995年将海参崴还给中国?为何至今俄国都没有归还

小杨历史
2025-09-13 16:41:29
倒闭1.2万家!80后集体记忆轰然崩塌,50台电脑年入千万神话破灭

倒闭1.2万家!80后集体记忆轰然崩塌,50台电脑年入千万神话破灭

财经八卦
2025-07-17 23:34:18
失踪34年的志愿军战俘程立人,在阿根廷成巨富,坐拥60万亩土地

失踪34年的志愿军战俘程立人,在阿根廷成巨富,坐拥60万亩土地

娱乐圈的哔哔王
2025-09-14 11:49:19
邓婕近况:离婚协议留给她无尽伤痛,继子未成器,养女渐似亡夫模样

邓婕近况:离婚协议留给她无尽伤痛,继子未成器,养女渐似亡夫模样

情感大头说说
2025-09-15 14:19:02
上海人注意!冷空气正在赶来,即将断崖式降温!

上海人注意!冷空气正在赶来,即将断崖式降温!

鲁中晨报
2025-09-15 11:39:18
扇孙女的恶毒奶,可能肠子都悔青了!监控曝光,她在辽宁抬不起头

扇孙女的恶毒奶,可能肠子都悔青了!监控曝光,她在辽宁抬不起头

奇思妙想草叶君
2025-09-15 12:27:33
看了乌克兰女孩被刺的完整视频,太难过了

看了乌克兰女孩被刺的完整视频,太难过了

葱哥说
2025-09-15 08:40:54
罗永浩喊话于东来:千万不要被损友误导,搅这个浑水

罗永浩喊话于东来:千万不要被损友误导,搅这个浑水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15 14:55:15
2025-09-16 00:51:00
AI深度研究员 incentive-icons
AI深度研究员
AI时代刚刚到来,一切才刚开始,我们正当其时!
276文章数 14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官方:英伟达违反反垄断法 将施进一步调查

头条要闻

中美就TikTok等经贸问题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会谈

头条要闻

中美就TikTok等经贸问题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会谈

体育要闻

诺维茨基退役十年后,德国篮球走向巅峰

娱乐要闻

60岁张曼玉定居法国:瘦成皮包骨?

财经要闻

华与华秒怂 罗永浩称已接到对方道歉

汽车要闻

后轮转向和5C 2026款梦想家把想到的都给了

态度原创

旅游
艺术
时尚
本地
公开课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日常穿衣其实一点都不难,看看这些气质女性,穿得大方高级

本地新闻

云游中国 | 草原驭秋风 祁连山邂逅黑河源头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