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晚报)
转自:沈阳晚报
□林子茹
站在悉尼歌剧院的后台,手指触到冰凉的大理石墙面时,一阵恍惚之感忽然漫上来,仿佛一秒间穿越回到那年的索契冬季大剧院,我们参加第九届世界合唱比赛的后台。
身边的孩子们正小心翼翼地整理头饰,又奶声奶气地小声提醒“别蹭到口红”,有个扎着两根麻花辫的小姑娘仰起脸看我:“姐姐,你以前也在这里唱歌吗?”
我望着她,忽然就想起了十年前的自己。
那年沈阳的六一儿童节,洋溢着格外欢乐的气息,沈阳日报童声合唱团正式成立,12岁的我加入合唱团成为第一批团员,也是团里年龄最大的一个。
在索契第九届世界合唱比赛的赛场上,我们表演的俄语歌曲《春潮》、日语歌曲《萤火虫》、壮族歌曲《水母鸡》和中文歌曲《铃兰》,一次次地征服了大赛评委、现场观众和参加观摩的其他合唱团。聚光灯下,那激动人心的掌声如潮水般涌来,让我们之前所有辛苦排练的付出都化作了心中深深的陶醉。
那次比赛后,合唱团的排练渐渐变成了朋友圈里的动态,那些熟悉的旋律被功课和生活压进了记忆深处,而无法重返合唱团。再到后来,我去了南方读大学,缘于从小就接受到的熏陶,我自然而然地参加了学校里的阿卡贝拉社,在大学校园中重拾我的歌唱梦。在这里,我收获了无数愉快的时光和珍贵的友谊,这些无不是儿时的合唱团的阅历带给我的礼物。
十年光阴,原来真的会在转身间溜走。直到今年夏天接到团长浴妈妈的邀请:“回来吧,我们要去悉尼比赛了,和孩子们一起唱!”
悉尼的舞台与索契的舞台在重叠,我的歌声与孩子们的声音在汇合。小孩子的声音像清泉,大孩子的声音像深潭,交汇在一起时,泛起的是时光的涟漪。胸前是熟悉的沈阳日报童声合唱团团徽,眼前是亲切一如当年的团长浴妈妈。如天籁般的童声在歌剧院里回荡,我望着一张张仰起的小脸,忽然就懂了“传承”这两个字的分量,那些曾经滋养我们的温柔、勇气和光芒,正通过歌声,一点一点传到他们身上。
在回程的飞机上,我望着窗外的流云,忽然想,人生能有几个十年呢?难得有这样一些瞬间,就像此刻这样,让我清晰地看见:那些曾陪伴你走过一段路的人、一起唱过的那首歌,早已变成了生命的一部分,在时光里,永远闪亮。
而歌声,会带着我们的故事,一直唱下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