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校共有12位学者入围2025年两院院士候选人名单,分布在省内5所高校当中,除了厦门大学和福州大学这两所双一流院校以外,还有3所非双一流院校上榜。
![]()
1.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作为福建省唯一的985高校,拥有的院士候选人数量在省内高校中是最多的,今年共有5名学者上榜,但遗憾的是,这5名学者全部都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并且集中在化学部、地学部,没有工程院院士候选人。
厦门大学这5位院士候选人分别是黄培强、任斌、王野、吕永龙、史大林。黄培强教授出生于1962年,任斌教授出生于1970年3月,他们两人都担任过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并且荣获过很多省部级科技奖励,王野教授出生于1966年5月,主要从事碳一化学与能源催化等方向的基础研究。
吕永龙教授和史大林教授入围的是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候选人,其中吕永龙出生于1964年,曾任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院长,他在可持续生态学、环境生态学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曾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史大林出生于1977年10月,他也是厦门大学这几位院士候选人中最年轻的,其曾任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副院长、海洋与地球学院院长,现任厦门大学副校长,他长期致力于海洋生物地球化学与全球变化研究,曾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奖励。
![]()
2.福州大学
福州大学共有3名学者入围院士候选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2人,这3名学者在各自领域都做出了突出成绩。
第一位是杨黄浩教授,他出生于1975年10月,曾任福州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等职,现任福州大学副校长兼福州大学医学院院长。他主要从事纳米发光材料、纳米光学传感、时空分辨化学成像方法学与仪器创制研究,曾荣获福建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全国商业科技进步特等奖、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奖励或荣誉,今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候选人。
第二位是鲍晓军教授,他出生于1963年4月,早年曾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作,来到福州大学后担任过石油化工学院院长等职,他长期从事石油加工催化剂和催化反应工程的研究,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多项,今年是他第三次入围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院士候选人。
第三位是张亚雷教授,他入选的是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候选人。张亚雷出生于1971年9月,曾长期在同济大学工作,2024年1月来到福州大学担任副校长至今。近年来张亚雷教授一直从事水处理的机理、技术、数学模型等方面的研究,曾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等奖励。
![]()
3.福建中医药大学
曾任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党委书记的陈立典,入选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部院士候选人。
公开资料显示,陈立典是福建政和人,他出生于1963年10月,长期在福建中医药大学工作,主要从事脑卒中后认知和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康复研究,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奖励,2021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
4.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有两位学者入围院士候选人,第一位是李毅教授,他出生于1961年10月,曾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雅特聘教授,长期从事水稻-病毒相互作用研究,2023年来到福建农林大学担任教授至今,他入选的是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部院士候选人。
第二位是福建农林大学校长兰思仁教授,兰思仁出生于1963年9月,从2010年开始担任福建农林大学校长,至今已有15年。他长期从事林业、园林、森林公园建设和城市景观设计等方面研究,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奖励。
![]()
5.华侨大学
华侨大学唯一一位入围院士候选人的学者是徐西鹏教授,徐西鹏是浙江温州人,他出生于1965年,曾任华侨大学副校长,现任华侨大学党委书记。
徐西鹏教授的研究方向是硬脆材料先进加工科学与技术,他曾以第一获奖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福建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各1项,此外,他还曾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福建省先进工作者,今年徐西鹏教授入选的是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候选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