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化学实验室废气处理项目
项目背景
某985高校化学工程学院拥有近3000平方米的实验区域,日常进行有机合成、无机分析、材料制备等多种实验。随着实验室规模的扩大,原有通风系统已无法满足环保要求,实验室周边经常能检测到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超标,引起师生和周边居民担忧。校方决定投资建设一套完整的实验室废气处理系统,确保排放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要求。
废气成分及来源
该实验室产生的废气主要包含以下几类:
有机废气
:主要来自有机合成实验,包括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醇类(甲醇、乙醇)、酮类(丙酮、丁酮)、酯类(乙酸乙酯)等,浓度范围50-500mg/m³
酸性气体
:来自无机分析实验,包括氯化氢、硫化氢、氮氧化物等,浓度较低但腐蚀性强
颗粒物
:纳米材料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微小颗粒,粒径多在0.1-10μm之间
废气特点是成分复杂、浓度波动大、排放不连续,且部分组分具有腐蚀性和毒性。
处理工艺流程
针对上述废气特点,设计采用"预处理+吸附浓缩+催化燃烧"的组合工艺:
集气系统
:实验室各通风柜和操作台设置独立风管,通过变频风机调节风量(总风量20000m³/h),保持面风速0.5m/s
预处理单元
酸雾洗涤塔
:采用PP材质,NaOH溶液循环喷淋,去除酸性气体,去除效率>90%
干式过滤器
:三级过滤(初效G4+中效F7+高效F9)去除颗粒物,过滤效率达99%
吸附浓缩系统
沸石转轮
:将大风量低浓度废气(20000m³/h)浓缩为小风量高浓度废气(2000m³/h),浓缩比10:
活性炭吸附
:作为备用系统,处理转轮无法有效吸附的有机物
催化燃烧装置(CO)
贵金属催化剂,起燃温度250-300℃
将浓缩后废气加热至300℃进行催化氧化,VOCs去除率>98%
热回收效率>60%,显著降低运行能耗
在线监测系统
:实时监测排放口的非甲烷总烃、苯系物浓度及排放量
最终效果
系统运行一年后监测数据显示:
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20mg/m³,远低于国家标准(120mg/m³)
苯系物排放浓度<1mg/m³,达到特别排放限值要求
年处理VOCs总量约3.2吨,减少碳排放约10吨
实验室周边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投诉率为零
能耗费用比传统直接燃烧法降低约4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