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哪吒2》电影创下票房奇迹,不少衍生品也受到市场追捧。相对来说,哪吒卡牌市场表现整体不温不火,笔者认为原因在于其路线还不太成熟。放眼全球,持续火爆的卡牌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我们一起客观对比分析。
▌IP 热度的时效性与卡牌生命周期错配
这个IP真的很火,火到成为国产IP的一哥;但与卡牌结合,还需客观面对。
1)电影热度的短暂性
哪吒卡牌的爆发式增长高度依赖《哪吒2》电影的档期热度,电影票房破 150 亿元,卡牌借助这一流量红利迅速走红,某品牌全渠道销售额一周内破亿。但电影热度通常具有强时效性,观众对 IP 的关注度随时间自然衰减。
2)卡牌发行与电影周期的错位
卡牌设计与电影内容的联动存在滞后性。据媒体报道,某品牌在去年秋季开始制作卡牌时,对电影剧情细节知之甚少,部分卡牌甚至只能基于前作《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素材设计。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卡牌内容与电影实际情节脱节,削弱了粉丝的代入感。此外,卡牌发行期与电影热播期存在时间差。
▌市场竞争与用户需求的结构性矛盾
卡牌市场已经属于被重度教育的品类,用户对卡牌的选择也有自己的信息面和兴趣取向。
1)竞品分流与消费疲劳
2025年卡牌市场呈现 “百花齐放” 态势,同期《白月梵星》《九重紫》等影视卡牌分流了消费者注意力。此外,传统竞技卡牌(如《阴阳师》《崩坏:星穹铁道》)通过持续更新玩法和赛事体系巩固用户黏性,而哪吒卡牌未能有效切入核心卡牌玩家市场,仅依赖电影观众的短期消费,导致用户群体固化。
2)收藏属性与游戏性的失衡
哪吒卡牌的设计偏向静态收藏,缺乏如 TCG(集换式卡牌游戏)的竞技玩法。尽管品牌尝试加入 AR 技术、分镜式剧情卡等创新,但这些功能更多停留在视觉层面,未形成可持续的游戏生态。相比之下,《万智牌》《游戏王》通过赛事体系和规则迭代,将卡牌转化为社交货币和智力博弈工具,相比之星,哪吒卡牌暂时似乎还未能建立类似的用户参与机制,长期吸引力不足。
▌产品设计与运营策略的执行偏差
1)稀有卡机制的争议性
卡牌的 “爆率” 设计引发玩家不满。例如,导演饺子签名卡的抽中概率极低,需花费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抽卡,这种 “赌博式” 消费模式虽在短期内刺激销量,但长期来看损害了用户体验。二手市场上,高价挂牌的稀有卡(如标价 18.88 万元的 “敖丙 Sp99 编首”)多为 “仅展示不出售”,进一步加剧了普通消费者的挫败感。
2)质量问题与品控疏漏
部分卡牌存在工艺缺陷。有消费者投诉,在千岛 APP 购买的 24 张哪吒评级卡牌中,9 张存在侧边损伤,这种品控问题直接影响了产品口碑。尽管某品牌自建工厂并严格检测,但大规模生产下仍难以完全避免瑕疵,导致用户对收藏价值产生质疑。
▌运营策略的短期化倾向
二手市场的混乱削弱了卡牌的保值性——高位卡价格在热拆期后普遍下跌 30%-50%,而哪吒卡牌因缺乏官方认证的评级体系(如 PSA、BGS),难以在收藏市场建立标准化价值评估。
此外,卡牌热度消退后,缺乏持续的运营动作。建议相关品牌可以借鉴《宝可梦》那样举办全国性赛事,开发配套的线上对战平台,增加用户活跃度。
哪吒卡牌的困境折射出国产 IP 衍生品在快速扩张中面临的共性问题:过度依赖短期流量,缺乏长效运营机制。未来若能从 “影视附属品” 转型为独立文化载体,通过玩法创新、生态构建和文化赋能,仍有望在卡牌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来源:中外玩具网 图源:豆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