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抹茶涨价缺货,中国这座小城却赚翻了?真相不只是运气
别只知道日本宇治!中国 “抹茶之都” 已悄悄拿下全球市场
铜仁抹茶一年出口 230 吨,靠的不只是运气
从无名小城到抹茶之都,铜仁做对了什么
日本抹茶涨价时,铜仁已悄悄拿下全球市场
铜仁抹茶逆袭成全球第二,凭什么让日本进口
日本京都的抹茶店最近有点 “抠门”。游客想买几盒抹茶当伴手礼,店员会礼貌地摆摆手,说要先保证寺庙和神社的供应。这不是个别现象,整个宇治地区都这样 —— 去年创纪录的高温让碾茶减产,今年 5 月京都的碾茶拍卖价涨了 170%,6 月起限购成了常态。
就在这时,他们把目光投向了中国贵州的一座小城。2025 年上半年,铜仁已经给日本发了 16 吨抹茶,后面还有好几批在打包。这个数字可能听起来不大,但要知道,2024 年铜仁全年的抹茶出口量也就 180 吨,今年才过半就已经超了。
更让人意外的是,早在 2023 年,铜仁的抹茶产销量就成了全国第一,出口量排到世界第二。在那之前,很少有人知道,这座藏在武陵山脉里的小城,已经悄悄成了抹茶赛道的 “隐形冠军”。
贵州的茶,以前总被说 “有品类没品牌”。提起绿茶是西湖龙井,红茶是正山小种,白茶是福鼎白茶,贵州茶好像总缺个响当当的名字。铜仁是怎么靠抹茶闯出一条路的?
得从十几年前说起。那时候国内茶叶市场卷得厉害,贵茶集团的兰方强在茶行业摸爬滚打了几十年,他太清楚这种处境。“不是贵州茶不好,是别人的品牌已经扎了根。” 他说的是实话 —— 西湖龙井有上千年的名气,正山小种靠着 “世界红茶鼻祖” 的身份站稳脚跟,贵州茶想在这些老牌子里抢市场,太难。
转机是在和美国客户的一次闲聊中冒出来的。对方说,在美国,抹茶越来越火,不光能泡水,还能加在蛋糕、冰淇淋里,甚至做成保健品。“国内喝传统茶的人多,但年轻人好像更爱新鲜的。” 兰方强和团队琢磨,抹茶这东西,中国唐朝就有了,叫 “末茶”,后来传到日本才成了现在的抹茶。咱们有历史,有产地,说不定能在这个细分赛道里找到机会。
2015 年,贵茶集团开始在铜仁布局抹茶产业。选在铜仁,不是随便拍板的。武陵山脉腹地的江口县,是铜仁抹茶的主产地,这里常年云雾缭绕,年均气温 16℃,土壤里的有机质含量比普通茶园高不少。“茶树跟人一样,住得舒服了,长得才好。” 铜仁市农业农村局的徐代刚是个老茶人,他说这里的茶园大多在海拔 800 米以上,远离工业区,连灌溉用的都是梵净山流下来的山泉水。
但光有好环境不够,还得有硬标准。铜仁一开始就瞄准了国际市场,用的是欧盟标准—— 这个标准比国内严得多,比如农药残留,国内是 “限量”,欧盟直接要求 “零残留”。怎么做到?徐代刚他们有套 “双检” 制度:先查土壤,重金属、农药残留必须达标;再查鲜叶,不合格的直接淘汰。选的品种也讲究,福鼎大白茶、龙井 43 这些,叶绿素和氨基酸含量高,做出来的抹茶又绿又香。
茶园管理更细致。他们搞了套 **《梵净抹茶茶园管理技术规程》**,不准用化学农药,虫子多了就挂黄板、放天敌;杂草长了,要么人工拔,要么用秸秆覆盖。江口县的茶农老杨说,现在管茶园比照顾孩子还上心,“但收鲜叶的时候价高啊,以前一斤鲜叶卖 10 块,现在能卖 25 块。”
到 2024 年,江口县建起了全球最大的抹茶单体精制车间。走进车间,能看到一排排不锈钢设备在运转,新鲜的茶叶经过蒸青、揉捻、干燥,最后被磨成比面粉还细的粉。“这台碾磨机是从日本引进的,一分钟能转 3000 转,磨出来的粉能通过 300 目筛子。” 车间负责人指着机器说,1 斤抹茶需要 6 斤鲜叶,光是打磨这一步,就得上百道工序。
靠着这股较真劲儿,铜仁抹茶慢慢闯开了名气。2023 年,产销量冲到全国第一;2024 年,出口到 18 个国家,其中日本、美国、德国是主要市场。今年上半年,光是出口量就比去年全年还多 50 吨。兰方强说,现在海底捞的抹茶锅底、益禾堂的抹茶奶绿,很多用的都是他们的原料。
但做原料供应商,始终隔着一层。日本宇治的抹茶为什么出名?不光因为产量,更因为他们把抹茶做成了一种文化。在宇治,你能看到百年茶铺里的老师傅演示点茶,能在茶园步道上散步,能买到抹茶味的饼干、香水甚至笔记本。一杯抹茶拿铁能卖 30 多块,背后是 “抹茶 + 旅游 + 文创” 的整套生意。
铜仁也在往这方面使劲。这几年,他们连续办了 4 届梵净山抹茶大会,来的不光是茶商,还有设计师、美食博主、文旅专家。有人拍了部叫《抹茶之恋》的电影,讲的是茶农和研发人员的故事;有人写了本《梵净抹茶记》,把种茶、制茶的手艺都记了下来。在江口县的梵花街,开了不少抹茶主题店,有卖抹茶冰淇淋的,有教做抹茶蛋糕的,周末的时候,不少游客拿着打卡。
徐代刚说,他们还在梵净山景区旁边规划了 “抹茶小镇”,以后游客爬完山,能去茶园摘鲜叶,去车间看制茶,再喝杯现点的抹茶。“宇治能把抹茶做成城市名片,我们也行。” 他说这话的时候,眼里带着劲儿。
当地还冒出来一些新品牌。“抹山集” 是几个 95 后开的,他们把抹茶和贵州酸汤结合,做了款 “酸汤抹茶奶茶”,在网上卖得挺火;“抹香集” 更有意思,跟汉服店合作,推出抹茶礼盒,里面有茶粉、点茶工具,还有件印着茶园图案的汉服。这些尝试可能还小,但至少说明,铜仁抹茶不想只当 “幕后英雄”。
兰方强的目标更大:“现在全球产量第一的是日本 Aiya 公司,我们排第二。到 2027 年,想冲到第一。” 但他也知道,产量第一不代表话语权。“日本制定了抹茶的国际标准,定价的时候他们说了算。我们要做的,是让 **‘梵净抹茶’这四个字,跟‘高品质’画等号 **。”
这两年,他们在申请 “梵净抹茶” 地理标志,还和浙江大学合作建了研发中心,研究怎么把抹茶里的茶多酚提炼出来,做成保健品。“年轻人现在注重健康,抹茶里的氨基酸、叶绿素都是好东西。” 研发人员说,他们已经做出了抹茶益生菌,正在做临床试验。
铜仁的底气,还来自于抹茶的 “中国根”。魏晋时期就有 “末茶”,唐朝的时候,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爱喝这种磨成粉的茶。陆羽在《茶经》里专门写过怎么蒸青、怎么压饼、怎么研磨。这些历史,都是铜仁可以讲的故事。
现在去铜仁,能看到路边的广告牌上写着 “中国抹茶之都”。这个称呼,是 2018 年授的 “中国高品质抹茶基地” 慢慢熬出来的。从没人知道,到被日本进口,再到想做全球第一,这座小城走了不到 10 年。
往后看,路还长。但就像梵净山的茶树,扎根在石缝里也能往上长,铜仁抹茶这股劲儿,说不定真能闯出一片新天地。毕竟,好东西藏不住,用心做的事,总会被看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