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的传统认知中,师范院校学生的就业方向似乎早已被框定 —— 师范生毕业后多半要走进学校,站上三尺讲台,成为教书育人的教师。但南阳师范学院却打破了这种固有印象,让 “师范生进腾讯” 从看似不可能的事变成了日常。
该校通过开设编程、新媒体运营等跨学科课程,搭建校企合作实践平台,鼓励师范生拓展技能边界。不少学生在校期间就参与过腾讯的项目实训,凭借扎实的教育理论与新兴技术能力,成功入职产品运营、教育内容开发等岗位。这种突破,不仅拓宽了师范生的职业道路,也让人们看到:教育专业的价值,从来不止于讲台之上。
![]()
2010年,南阳师范学院计算机系仅有189名学生。而到如今,计算机系的学生人数已达到1285人,学生规模翻了整整6倍。如此显著的增长,并非依靠简单的扩招政策。
南阳师范学院另辟蹊径,在课程改革上大做文章。学校敏锐地洞察到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将网络攻防、嵌入式开发等32门硬核课程直接引入教室。这些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用性,是计算机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领域。
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这些实用技能,学校还邀请企业老师走进校园。这些企业老师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实际项目操作经历,他们带着真实的项目来到课堂,让学生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边学边做。
![]()
例如,在网络攻防课程中,企业老师会带来实际发生过的网络安全案例,让学生们模拟黑客攻击和防御的过程,在实践中加深对网络安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生们通过参与这些真实项目,能够提前熟悉企业的工作流程和要求,毕业之后就能直接上手工作,无缝对接企业的需求。
过去,对于师范生而言,就业的选择相对单一,考教师编制似乎成了唯一的出路。但南阳师范学院的改革却为学生们开辟了新的天地,“进大厂”成为了另一个颇具吸引力的选择。从毕业生的就业数据来看,该校七成六的毕业生选择留在河南发展,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力量。
![]()
而计算机系的学生更是表现出色,他们凭借在学校所学的扎实技能,成功冲进了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大厂。这些学生的起薪就能达到十万,这不仅为他们自身带来了更好的经济回报,也彻底撕掉了师范生“只能教书”的标签。
对于很多农村娃来说,南阳师范学院的产教融合模式就像是一架梯子,让他们有机会凭借技术改变自己的命运。在一些偏远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孩子们接触到先进技术和优质教育的机会有限。
但在南阳师范学院,他们能够接受到与行业前沿接轨的教育,学习到实用的技能。以一位来自农村的学生小李为例,他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但在学校的培养下,他掌握了嵌入式开发技术。凭借这一技能,他成功进入了一家知名科技企业,实现了从农村娃到职场精英的华丽转身。
![]()
当别的师范院校的学生还在埋头背诵教案,为成为一名传统教师做准备时,南阳师范学院的学生已经在敲打着键盘写代码,并且陆续拿到了各大企业的offer。而且,会写程序的老师在教育领域其实更吃香。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也在不断进行数字化转型。会写程序的老师能够更好地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为学生带来更加生动、有趣、高效的课堂体验。例如,他们可以开发一些教学软件或小程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
南阳师范学院通过课程改革和产教融合的模式,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和发展机会,也为师范院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它让我们看到,师范院校的学生同样可以在非教育领域发光发热,只要有合适的培养模式和发展路径,就能打破传统的就业局限,实现更加多元化的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