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八月,大地流金。通辽市科左中旗架玛吐镇的洋葱种植基地迎来丰收季。连片的洋葱田一望无际,紫皮、黄皮洋葱饱满簇拥,农户正忙着采挖、分拣、装袋,“葱葱”忙碌的身影与欢声笑语,勾勒出秋日里最鲜活的增收图景。
在架玛吐镇北固日忙哈嘎查种植大户门立峰的400余亩洋葱地里,圆葱采收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田埂旁,一袋袋打包好的洋葱整齐码放,垒成一座座“小山”,等待装车发往全国各地。
农户在采摘洋葱。珍珍摄
“今年种植的洋葱品质好,亩产量能达到1.5万斤。现在市场行情还不错,一斤能卖到一块钱左右的价格。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算下来,比玉米划算多了,洋葱不愁卖,东北市场、南方市场、华中地区的市场的客商都来收购。”种植户门立峰介绍说。
这份丰收的喜悦,离不开科学种植与精细管理的支撑。从育苗、移栽到田间管理,门立峰的洋葱基地全程推行标准化种植模式。在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下,基地广泛推广应用膜下滴灌、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现代农业技术,不仅有效提升了水肥利用率,降低了种植成本,更从源头保障了洋葱的品质与产量。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实现的规模化经营,也为机械化作业和集约化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让种植效率大幅提升。
洋葱丰收,不仅鼓了种植户的“钱袋子”,也为周边村民带来了家门口就业的好机会。在采收现场,工人杜明远正麻利地进行洋葱装袋,额头上渗着细密的汗珠,脸上却满是满足的笑容。“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既能照顾老人孩子,又能增加收入,一天能赚600元,这样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杜明远说道。像他一样的村民,在洋葱采收期间每天能获得可观的务工收入,既缓解了基地用工压力,又实现了村民增收双赢。农业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乡村全面振兴,也让农民真正尝到了科技种植和规模化经营带来的甜头。
近年来,科左中旗架玛吐镇依托当地土壤、气候优势,积极引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圆葱、白菜、大葱、红干椒等特色经济作物种植,不仅拓宽了农户的增收渠道,还带动了周边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珍珍、刘小光、文海)
来源:科左中旗委宣传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