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华南某混合废塑料处理厂废气治理工程
项目背景
华南地区一家专业处理混合废塑料的企业,原料来源复杂,包括PET瓶、PVC薄膜、PS包装材料等多种塑料混合物。由于原料成分复杂,热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成分更为多样,处理难度大。原有简单的活性炭吸附装置已严重老化,处理效果不理想,急需升级改造。
废气成份及来源
该厂废气主要产生于以下工段:
塑料破碎清洗环节:主要产生粉尘和少量挥发性有机物
熔融挤出工段:产生大量复杂有机物
造粒冷却过程:释放塑料添加剂和分解产物
废气成分分析显示含有:
有机污染物:烷烃、烯烃、芳香烃、醇类、酮类等
无机污染物:HCl(来自PVC)、HCN(来自某些含氮塑料)、SO₂等
恶臭物质:硫醇类、胺类等
细颗粒物(PM2.5)
初始监测数据显示非甲烷总烃浓度在600-1500mg/m³波动,氯化氢浓度高达200mg/m³,且含有微量二噁英类物质。
处理工艺流程
针对这种复杂成分废气,采用了"干法预处理+湿式洗涤+蓄热燃烧(RTO)+深度净化"的组合工艺:
预处理系统
布袋除尘器:去除大部分颗粒物
干式反应器:喷入消石灰粉末,初步中和酸性气体
两级洗涤塔
第一级酸洗:去除氨气等碱性气体
第二级碱洗:去除HCl、SO₂等酸性气体
洗涤液循环使用,定期处理
蓄热式热力氧化(RTO)
三室RTO装置,操作温度800℃以上
热效率超过95%,VOCs去除率>99%
有效分解二噁英等难降解物质
深度处理系统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去除氮氧化物
活性炭吸附:确保达标排放
应急系统
设置应急活性炭吸附塔,应对RTO检修等特殊情况
最终效果
系统投入运行后,经连续72小时检测,排放指标为:非甲烷总烃≤20mg/m³,氯化氢≤3mg/m³,二噁英毒性当量≤0.1ng-TEQ/m³,颗粒物≤10mg/m³,所有指标均达到《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2-2015)特别排放限值要求。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可实现无人值守运行,每年减少有机废气排放约200吨,回收热能用于工厂其他工艺,年节省能源成本约50万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