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声大,雨点小,这样的感觉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按说,今年妥妥的应该是一个消费大年,毕竟放水了,去年九月加发12万他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财政的到期债务得到缓解,地方财政不差钱;企业也不差钱,金融中介天天电话引诱中小微企业贷款;富人更不差钱,银行趴着152万亿个人存款,大多属于富人群体;可消费者价格指数就是上不来,那就只能说是主要消费群体差钱,他们在做消费降级,所以消费者价格指数上不来。
这就有了一个问题,2018年后中国经济不再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多的是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居民主要消费群体为什么会差钱?
有两个可以解释的原因,一是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关税战决定了就业形势将很严峻,大众的消费理念自然也为之一变,过去买肉是选最好的,现在彻底不买了,一听说哪个店有活动,就奔哪去。《大腕》里有句李成儒的台词:我们的口号是,不要最好,只要最贵。我现在的口号是:不怕最差,只要最贱。
再有一个原因,房子让中等收入群体成了高负债群体,楼市一跌,失去了预期,自然是做消费降级。
这样一说,宏观文件的努力,仅仅靠消费补贴是不够的,还是要稳就业,稳楼市。
稳就业靠的是民企,民企靠什么?
靠的不是道德教育,是赚钱效应,因为民企与国企不同,国企赔了是国家的,民企赔了是自己的;现在民企有太多的问题得不到解决,长期拖欠款、非中性的货币政策、不同等的市场准入、税收的压力更是一浪接一浪,支持的口号很响亮,但歧视却是中国文化的底色,如果营商环境就这样定格了,稳就业就成了纸上谈兵;楼市也是难题,说千说万,救市最终靠砸钱,如果不能无限弹药,那就成了货币端与商品端的龟兔赛跑,是一场持久战。
消费之所以刺激不起来,当然是居民差钱,但也可以说,是因为对楼市与民营的营商环境没信心。所以,过去的几年,大家都还在谈理财,现在不谈理财了,今年的口号是:减少开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