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自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宁国市立足生态优先发展理念,通过市县乡村三级林长履职尽责、多元举措协同发力,持续推深做实林长制工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根基。
不断压实县、乡、村三级林长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主体责任,通过定期召开县级林长联席会议、常态化专题会商等机制,统筹推进林业工作。县级林长带头深入重点功能区巡林、赴林业产业基地调研,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通过建立林地流转奖补机制、为托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主体购买野外用工保险提供补贴等举措,激发林农和经营主体的积极性。2024年,全市实现林权抵押贷款17笔、金额6821万元,涉林贷款总额达8554万元,“探道西泉,低碳有你”募资项目成功募集资金10万余元;创新推出的“山核桃用工保险”和国内首个“山核桃目标价格指数保险”,覆盖林农6008户,财政补贴资金兑现50余万元,为林业产业发展系上“安全带”。
以健全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体系为抓手,落实县、乡、村三级责任,并在青龙乡开展试点工作,筑牢森林“防火墙”。持续推进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2024年完成枯病死松树清理1.71万株、打孔注药保护1.3万株,无人机化学防治松褐天牛面积达1.3万亩次,有效守护了森林健康。加快国土绿化提升步伐,全年建成省级绿美城镇1个、省级绿美村庄2个;完成人工造林2617亩、森林抚育8.4万亩、退化林修复1.2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此外,通过开展“皖南川藏线”古树认养活动,修复保护古树23株,并重点打造沿途森林步道20条,其中,青龙湾128环湖风景森林步道入选“安徽省级森林步道”,山核桃林草种质资源库跻身第三批省级林草种质资源库名单,绿色生态名片持续升级。
持续做实“小山变大山”改革品牌,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有67个村民组参与改革,培育各类托管主体53个,托管总面积达3.5万亩,首批109亩山场承包经营权完成变更、登记、发证,为林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奠定基础。积极推动债权式“林票”改革试点,发放全省首批林票,拓宽林业融资渠道;深入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实施现代山核桃国储林基地、毛竹基地、皖南青藏线森林提升等10个重点项目,建成山核桃国储林综合示范基地4200亩、毛竹国储林基地5600亩、中幼林森林抚育基地1140亩。此外,凭借获批首批省级“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的契机,成功招引鸿业集团5万吨竹制品深加工及3万吨竹废料综合处理项目,同步推进“公共机构办公场景建设”“绿色食堂建设”“全竹洗漱包推广”等应用场景落地,为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张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