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上午9点,吉林石化公司炼油厂会议室里格外热闹,厂长、党委书记乔楠森将2025年第3号厂长嘉奖令送到油品车间主任手里,并特意提到该车间操作员韩冰:“一个人的敏锐,守住了安全底线。韩冰同志的责任心,就是我们最该学的‘安全密码’!”
8月13日下午4点27分,韩冰正盯着V708B罐的清罐检测施工,鼻尖突然捕捉到一丝异常:“不对劲,有股液化气的味道!”
常年跟化工管线打交道,嗅到这刺鼻气味,经验丰富的韩冰心里“咯噔”一下。他立刻放下手里的监护记录,顺着气味来源在管廊间穿梭排查。
阳光烤得铁皮管带发烫,他却顾不上擦汗,最终,他的脚步在V708A/B罐中间南侧的二层管带处停住——老705#线的保温铁皮缝隙里,正隐隐渗出气体。
“是液化气泄漏!关发电机!”韩冰的声音瞬间绷紧,他一边冲施工人员大喊,一边指挥大家往安全区域撤,另一只手已抓起对讲机,语速飞快地向控制室和车间调度室报告:“V708罐区老705线漏了,有液化气!”
对讲机那头,车间调度室立刻启动“一分钟”应急处置预案。不到3分钟,车间主任带着应急小队赶到现场,警戒线迅速拉起,消防水带“哗哗”喷出水幕,在泄漏点周围筑起一道水墙,防止气体扩散。
与此同时,技术人员盯着压力表,一点点将管线压力从1.0MPa降到安全的0.15MPa,每降0.1MPa,都要确认一次泄漏情况是否稳定。
韩冰熟悉这片管廊的每一个角落,他主动领着施工人员找最佳堵漏位置,还时不时提醒大家“注意脚下管线”“戴紧防毒面具”。
从下午4点多到晚上9点,他和同事们坚守在现场,堵漏作业一步步推进,直到最后一块堵漏夹具拧紧,检测仪器显示“无泄漏”,所有人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
“老705#线里的液化气压力足有1.0MPa,温度30℃,一旦遇到明火,后果不堪设想。”事后回想,大家不免后怕,并连连感慨:“要是韩冰没及时闻出那股味道,或者处置慢了一步,麻烦就大了!”
眼下,正值吉林石化公司转型升级项目冲刺,夏季高温加上高负荷生产,安全压力不小。韩冰的故事很快在厂里传开,不少同事路过油品车间时,都会特意跟他聊两句:“韩哥,下次再教我们认认泄漏的‘信号’!”韩冰只是笑着摆手:“不是我厉害,是咱们车间的预案硬,大家配合得好——安全这事儿,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彭冰 通讯员 杨志达)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