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农业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安徽省健康睡眠家居产品工程中心陈玉霞教授团队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发表了题为“Hollow CoFe-MOF@Bamboo Derived Lightweight Carbon Composites for High-Efficiency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and Thermal Management”的最新研究成果,报道了在生物质基高性能电磁干扰(EMI)屏蔽复合材料方面的重要进展。
随着智能家居与物联网设备的广泛普及,室内外电磁辐射源急剧增加,电磁干扰问题愈发突出。这类“电磁污染”不仅影响无线通信质量和智能系统稳定运行,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此,开发兼具高屏蔽效能(SE)、低反射率与轻量化的可持续EMI屏蔽材料成为迫切需求。针对这一挑战,陈玉霞教授团队提出并制备了一种超薄、轻质的空心磁性CoFe碳纳米笼嵌入竹衍生碳化复合材料(HCoFe@CN/BC)。该材料通过在纤维素支架上原位生长CoFe普鲁士蓝类似物,再经过酸蚀刻、压缩与碳化工艺获得。连续的电磁耦合网络可实现多重能量耗散,而独特的空心结构不仅有效降低材料密度,还促进了电磁波的多次内部反射,显著增强屏蔽性能。性能测试表明,厚度仅0.14 mm、密度0.278 g/cm³的该复合材料,实现了50.1 dB EMI屏蔽效能、仅6.57 dB的平均反射值以及12872.6 dB cm² g⁻¹的比屏蔽效能,性能优于绝大多数已报道的生物质基材料。此外,该材料在焦耳热性能方面同样表现优异,仅在2 V低电压下,表面温度即可快速升至118 ℃,智能家居低压供热的应用潜力。基于这些特性,HCoFe@CN/BC已在装饰建材与智能家居系统中完成实际应用验证,充分展示了其在电磁防护与热管理领域的广阔前景。
安徽农业大学是本研究唯一通讯完成单位,材料与化学学院博士后魏洁与硕士研究生孙旭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陈玉霞教授为通讯作者,马超副教授和郭勇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了安徽省健康睡眠家居产品工程研究中心和安徽农业大学林业工程学科平台的分析测试支持,并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安徽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项目及产学研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51384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