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西财经
近日,长城华西银行涉及反洗钱等多项违规行为被监管部门给予警告并罚款超400万元。”
而就在不久前,四川银行于7月30日正式取代长城资产成为长城华西银行新的控股股东,这一变动也引发了市场对其管理层调整的猜测。目前,长城华西银行董事长高焱来自原控股股东长城资产,其任职资格尚在等待监管核准,行长余国文同样出自长城资产。
从经营业绩看,长城华西银行2024年陷入“增利不增收”,同时净息差进一步下滑,不良贷款率攀升,拨备覆盖率下降。在新股东接手后,该行未来如何突破经营困境备受关注。
反洗钱违规再被罚400万元
8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行政处罚决定信息公示表显示,长城华西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华西银行”)因多项违规行为被给予警告并罚款402.8万元。同时,两位相关业务直接负责人均被罚款9万元。
罚单显示,此次被罚涉及多项违规行为包括金融统计管理规定,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
可以看出长城华西银行在统计、账户、征信、反洗钱四个领域均出现违规行为,而这些领域历来也是央行对中小银行处罚的“四大雷区”。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长城华西银行就曾因类似违规行为被监管部门处罚。
2020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相关处罚信息显示,长城华西银行成都分行存在六类违规行为,具体包括虚报、瞒报金融统计资料;违反《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安全管理要求;报送个人信用信息不准确;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未向人民银行备案、超过期限向人民银行备案;未按规定开展持续的客户身份识别;对外支付残缺、污损人民币。基于此,该行被警告并罚款76.5万元,1名反洗钱直接责任人被罚2.7万元。
由此可见,长城华西银行内部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导致风险防控与合规机制不完善,因而类似违规屡禁不止。
长城华西银行成立于1998年11月,前身为德阳市商业银行。2014年底引入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资产”)作为战略投资者增资入股,此后一直保持控股地位。2016年9月,正式更名为长城华西银行。
不过,入股超10年的控股股东——长城资产已于日前正式“清仓”长城华西银行全部股份。
6月26日,长城华西银行40.92%的股权(约9.42亿股股份)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转让方为长城资产及其全资子公司德阳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阳国资”),挂牌底价为43.32亿元。
7月1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四川监管局正式发布批复,同意四川银行入股长城华西银行9.4259亿股股份,持股比例为40.92%,成为其控股股东。
7月30日,长城资产、德阳国资、四川银行签署《长城华西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产权交易合同》,标志着长城资产系全面退出长城华西银行股东行列,四川银行成为其新的实际控制人。
(数据来源:长城资产官网)
对于此次股权转让,长城资产表示,此举是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推动资本资源向不良资产主业聚集的体现。实际上,自2021年开始,长城资产已陆续转让了宁夏金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34%股权、甘肃长达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25%股权。
据媒体报道,长城资产于2014年直接购入长城华西银行4.18亿股股份,持股比例28.36%;同年100%收购德阳国资,后者持有长城华西银行29.78%的股份,因此长城资产共计持有约8.57亿股股份,持股比例58.14%。
对于四川银行而言,交易完成后,该行并表资产规模将超过6000亿元,有望跻身中型城商行前列。同时,四川银行可借助长城华西银行在德阳等地的网点布局,弥补其在当地的网点空白,扩大在四川省内的市场份额。
核心高管团队稳定性存变数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长城华西银行的董事长和行长均出自长城资产,且职业生涯均始于农业银行。在控股股东变更后,其核心高管团队的稳定性也备受市场关注。
3月10日,长城华西银行发布高管变更公告,原董事长谭红因到龄退休辞任,董事会选举高焱为董事长。
作为控股股东长城资产空降人员,高焱自2024年8月起推进任职手续,2025年2月获核准董事资格。不过截至目前,其董事长任职资格尚待监管核准,期间暂代履行董事长职责。
高焱职业生涯始于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曾任营业部稽核部经理,2010年加入长城资产后,历任昆明办事处总经理助理、云南省分公司总经理,以及总部资产业务二部、经营三部总经理等职。
现任行长余国文亦来自长城资产。2022年8月2日,经四川银保监局核准,余国文正式出任长城华西银行行长,截至目前正好任职三年。
余国文,本科学历,拥有投资经济和经济法双学位。早期任职于农业银行,在山东省分行历任办公室经理、营业部办公室副主任,后进入总行股改办公室任干部、副组长,此后还担任北京市分行办公室主任、朝阳支行行长等职。离开农业银行后,余国文加入长城资产,任战略客户部、资产经营二部副总经理。
控股股东变更为四川银行后,董事长高焱搭档行长余国文短期内任职大概率保持稳定,但长期来看,管理层调整的可能性将随战略整合深化而提升。
《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控股股东变更后,商业银行应在6个月内向监管机构报备董事会构成及高管调整计划;如拟更换董事长、行长,须重新履行任职资格核准程序。
《长城华西银行公司章程》也约定:董事长由董事会选举产生,行长由董事长提名、董事会聘任;控股股东仅有“推荐权”,并无直接任免权,但可通过董事会席位影响结果。
此外,媒体以“接近交易人士”口径披露了上述股权转让的《产权交易合同》中关于人事安排的条款,四川银行承诺“保持长城华西银行经营管理团队相对稳定,确保业务连续”,但同时保留“适时对董事会及高管进行市场化调整”的权利,这也为后续人事变动留下了合规空间。
四川银行作为区域银行龙头,入主后必然要推动长城华西银行融入自身发展布局(如川内网点协同、业务资源共享等),这需要管理层深度理解并执行新的战略意图。若现任高管能快速适配四川银行的区域化、综合化发展方向,其任职周期可能延长;反之,新股东或通过提名新董事、调整经营团队等方式,逐步引入更契合自身治理逻辑的核心人才。
回到经营发展层面,长城华西银行2024年陷入“增利不增收”的尴尬境地。
2024年财报显示,报告期末,该行资产规模总额为1511.81亿元,较年初增加86.07亿元,增幅为6.04%。2025年一季度,资产规模总额同比增长3.4%至1562.61亿元。
(数据来源:长城华西银行2024年年报)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3.67亿元,相较于2023年的26.67亿元,同比下滑11.27%。其中,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13.63%至17.79亿元,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37亿元,同比减少14.61%;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由2023年的4.57亿元骤降至0.58亿元,同比降幅87.39%。
(数据来源:长城华西银行2024年年报)
受贷款利率下行等多重因素影响,长城华西银行的的净息差已经连续四年下降,2024年净息差为1.28%,较上年末再下降0.26个百分点。
2024年净利润为4.51亿元,相较于2023年的4.02亿元,同比增长12.37%。而这主要系投资收益“救场”,由2023年的-0.5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63亿元。同时,信用减值损失11.24亿元,同比减少24.88%,部分抵消了收入下滑的冲击。
2025年一季度该行的资产规模总额仍在保持扩张,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出现负增长。营业收入为5.16亿元,同比下滑1.68%;净利润0.66亿元,同比下降40.60%。
(数据来源:长城华西银行2025年一季报)
利润骤降的主要原因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信用减值损失计提2.87亿元,2023年同期为2.09亿元,同比增幅达37.3%,直接侵蚀利润;二是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由上年同期的盈利0.87亿元转为亏损0.36亿元,单季落差1.23亿元,进一步拉低了整体盈利水平。
资产质量持续恶化。2024年该行不良贷款率为2.03%,2025年一季度末进一步升至2.14%,显著高于商业银行同期1.51%的平均水平。同时,拨备覆盖率从2023年的225.42%骤降至2024年的169.97%。2025年一季度末略有回升,至170.83%。
资本充足指标方面,长城华西银行2024年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89%(监管最低7.5%)、一级资本充足率11.26%(监管最低8.5%)、资本充足率15.30%(监管最低10.5%)。三项指标均高于监管最低要求,但却低于同期行业平均水平。截至2024年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整体资本充足水平为: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1.00%,一级资本充足率12.57%,资本充足率15.74%。
需要指出的是,长城华西银行若不良贷款率持续攀升,同时叠加资产规模总额持续扩张,将进一步加大资本补充压力。
本文源自:行业资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