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正在逛公众号后台留言的未读君收到了一条举报私信——
一本568页、60万字、600幅图片的超级大书,也难逃被盗版的命。
而且,这家店竟然还是“回头客好店-2024年度入选店铺”。
未读君果断用56块钱,买到了一本“全新彩色、现货速发”的《数学与艺术》,想看看盗版到底能长什么样。
01
结果是,拆开快递的一瞬间,未读君脑子里只有三个字:一眼假!
这本号称原版影印的《数学与艺术》,不仅尺寸缩水,精装变平装,封底更是变成了这个鬼样子。
一部宏伟的文化史,变成了一本干瘪的“资料”。
编辑老师看了直摇头,直言这本书“已经死掉了”。
未读君又顺藤摸瓜,在各个购物平台都搜索了一遍《数学与艺术》。
在淘宝,前三位都是低价链接,未读旗舰店只能排第四。想买到正版,都要花点功夫。
而这130多块的盗版,让人大吃一惊!
相同的大小、重量,连用纸看上去都一样,从外观上几乎看不出区别。
翻开后,我们才发现了端倪。
虽然这本盗版书印刷质量比56块钱的盗版好了不少,但涉及到大面积彩图印刷,还是能看出清晰度和层次明显不足。因为还是盗版商扫描正版书后制作的低清印刷文件,达不到正版图书印刷文件的高清像素和印刷需求。
不仅如此,盗版商还偷摸“省略”了原版内封最费钱的布面工艺,欺负读者不会注意。
最令人气愤的是,这种高价盗版书,比前一种“明目张胆”的低价盗版还要害人,最容易让想买正版书的读者上当受骗。难怪在电商平台搜索排名会这么高,看来骗过的读者真不少!
02
《数学与艺术》的出版,「未读」经历了整整8年时间。而作为一个成立11年的出版品牌,「未读」一直在和盗版作斗争。
仅从2022年10月到2025年6月,2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就在多个主要电商平台取证了256个销售「未读」盗版图书的店铺,成功下架了399条盗版链接。然而这些打击成功的数据跟我们难以下架的盗版数据相比,只能算沧海一粟。更不用提线下各种盗版流通渠道。
各平台已取证的盗版店铺数量
各平台已下架的盗版链接数量
虽然法务团队总是第一时间出动,但打盗版就如同打地鼠,盗版书上架5分钟,下架可能需要5天甚至更久。
多数平台投诉成功也顶多是下架链接,不会关店。今天下架,过两天又悄悄上架,没完没了,无穷无尽。
我们只能一边打假,一边默念:
硕鼠硕鼠,勿食我黍……
《数学与艺术》里有600多张图片,版权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艺术馆、画廊甚至个人藏家手中,要一张一张地联系、确认;
60万字的跨学科书稿,光是翻译和寻找专家校对审定,就花了五六年时间。
又经过漫长的编辑出版流程之后,这本“老大难”才顺利下印。
如今,「未读」的版权和编辑团队正在进行姊妹篇《科学与艺术》的筹备工作,为高达数万美金的图片授权费发愁。不难想象,假如哪天成功引进,盗版商也绝不会放过……
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好书。
盗版书商的生财之道,正是把一本好书出版前投入最大的步骤通通省略。
窃取作者毕生的学识研究和图书创作,不用付一分钱版税,
窃取译者几年的熬夜枯坐挑灯夜战,不用付一分钱译稿费,
窃取整个出版团队的辛苦付出和版权、设计、制作、人力等巨额投入,
仅用最低廉的纸张和印刷成本,就获取了比正版图书超出几倍的利润回报。
因为这种无耻的暴利,一切都变得廉价,乃至毫无意义。
03
不仅是《数学与艺术》,「未读」的其他畅销书也是四面楚歌。
比如,让很多读者知道「未读」品牌的经典科普书——《what if?》脑洞三部曲系列,就是盗版的重灾区。在「未读」Top10畅销品的所有盗版里,70%都是《what if?》系列。
精装变平装,用纸更粗糙,裁切参差不齐……可以说,盗版的所有特征几乎都在它的身上出现过。
售价也是五花八门。更可气的是,有读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花着和正版差不多的价钱,买到一本质量很差的盗版。
就连我们老板,也好几次在朋友的夸夸对话中发现对方晒出来的是盗版《what if?》系列……
任何一本正版书,都由出版社指定的正规印刷厂印制,有严格的监管和质检流程,确保符合安全标准。哪怕真的出现质量问题,也有完善的反馈渠道和售后服务,确保读者的合法权益。
而盗版商为了尽可能降低成本获取暴利,只会用最廉价材料和工艺,更不会有规范的质检品控,没有任何质量安全可言。
因为他们咬定了国人只在意会吃进肚子里的“毒奶粉”和“工业色素”。
“书这种东西,看正版和盗版都是看,有什么区别?谁让你正版卖得贵呢?有贪便宜的读者,才有愿者上钩的市场啊。”
买盗版书的和卖盗版书的供需双方,就这样达成了某种默契。
04
但长此以往,好书终会消失的。
电商平台的竞争优势,永远是价格。
大量低价盗版书涌入电商平台,也是因为低价能给平台带来流量。
平台要么缺乏监管,要么视而不见,装聋作哑。
低价盗版书就这样在搜索排名和各种算法中占尽优势。
正版图书不甘心让位于这些有“价格优势”的盗版书,于是只好调价、跟价、破价……
看似平台给读者创造了福利:
天呐噜,书可太便宜了!!!
然后呢?
卖正版书的商家卖一本亏一本,当然不乐意,那就去找出版方要毛利保护和返点佣金。
出版方迫于回款压力,只好出让毛利,提高佣金,超额返点。
然后呢?
出版方一算账,连印刷费和作者版税都挣不回来,更别提动辄几年的人力成本投入……
再然后呢?
编辑申报新选题时,领导沉思半晌,说了一句:成本这么高,又卖不上价,纯赔啊,干嘛要做?
你以为结束了?其实没有……
出版方亏损越来越大,好的作者签不起,好的版权买不起,好的设计用不起,好的编辑请不起……
请问,下一本好书,又该从何而来?!
我们不想再说“劣币驱逐良币”,我们只想揭穿这个可怕的负面循环。
也许,在不久的未来,我们见证的不只是某一本书的消失,而是整个图书行业的灭亡。
作为一个规模不大、能力有限的出版品牌,我们不敢奢望可以凭一己之力打赢盗版。
但我们依然想借此机会,试着告诉所有支持「未读」、支持出版业的读者:尽可能到各平台的官方品牌旗舰店、官方自营店铺和正规实体书店挑选购买图书。
这样既可以避免因各种低价诱惑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和损失,也可以支持我们,以及每个做书人继续出好书、做好书,让好书消失得慢一点。
少一位读者被骗,就让我们多一份坚持做书的信心。
最后,我们希望每个关心图书行业的朋友可以积极留言、转发,抵制盗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